

1.
動詞
答應,認可。
2.
名詞
(Yǔn)姓。
3.
形容詞
公平;得當。
1.
信實,誠信。
1.出自《書·顧命》命汝作納言,夙夜出納朕命,惟允。
2.出自《文選·揚雄〈長楊賦〉》酌允鑠,希樂胥。
3.出自《文心雕龍·奏啟》奏之為筆固以明允篤誠為本,辨析疏通為首。
4.出自《王城縣君楊氏墓志銘》允矣夫人,德則均一。
2.
使人信服;受人敬重。
1.出自《書·舜典》汝作士,五刑有服,五服三就,五流有宅,五宅三居,惟明克允。
2.出自《左傳·文公四年》君子是以知出姜之不允於魯也。
3.
確實;果真。
1.出自《詩·大雅·公劉》度其夕陽,豳居允荒。
2.出自《法言·問道》允治天下不待禮文與五教,則吾以黃帝、堯、舜為疣贅。
3.出自《后漢書·文苑傳上·趙壹》允所謂遭仁遇神,真所宜傳而著之。
4.出自《郭氏種德庵記》允哉!夫家非德不興,德非種不成。
5.出自《王母何氏墓碑》嗚呼允哉!坤之德厚而康兮,用蕃其后。
6.出自《〈蛻龕印存〉序》飾文字為觀美,雖華夏所獨,而其理極,通於繪事,是知以漢法刻印,允為不易之程。
4.
公平;得當;相稱。
1.出自《后漢書·虞詡傳》祖父經為郡縣獄吏,案法平允。
2.出自《讓中書令表》事有不允,罪不容誅。
3.出自《北史·茍頹傳》頹方正好直言,雖文明太后生殺不允,頹亦言至懇切。
4.出自《為司刑袁卿讓官表》庶使官允其才,名不失實。
5.出自《對北京大學的憤言》我以為,認《新青年》的持論未允,和他辯論是可以的。
5.
符合。
1.出自《魏書·太祖紀》﹝陛下﹞躬履謙虛,退身后己,宸儀未彰,袞服未御,非所以上允皇天之意,下副樂推之心。
2.出自《周書·文帝紀上》﹝高歡﹞以人望未改,恐鼎鑊交及,乃求宗室,權允人心。
3.出自《舉錢徽自代狀》況時名年輩,俱在臣前,擢以代臣,必允眾望。
4.出自《箴新黨論》不本於禮經,不允於民志,其不足稱說也,明矣。
6.
答應,許諾。
1.出自《齊竟陵文宣王行狀》既允焚林之求,實兼儀形之寄。
2.出自《黃家賊事宜狀》朝廷信之,遂允其請。
3.出自《儒林外史》鄭老爹見女婿就要做官,責備女兒不知好歹,著實教訓了一頓。女兒拗不過,方才允了。
7.
諂媚。
1.出自《逸周書·寶典》十奸: 一,窮□干靜……六,展允干信。
2.出自《爾雅·釋詁》允,佞也。
8.
介詞。猶以。
1.出自《墨子·明鬼下》百獸貞蟲,允及飛鳥。
2.出自《后漢書·朱景王杜等傳論》故高秩厚禮,允答元功;峻文深憲,責成吏職。
3.出自《平淮夷雅·方城》疇允大邦,俾惠我人。
9.
語氣助詞。
1.出自《詩·周頌·時邁》允王保之。
2.出自《左傳·襄公二十一年》允出茲在茲,惟帝念功。
3.出自《劉統軍碑》允余之思,其可止哉!
1.即眸子。瞳人。牟,通"眸"。
1.謂功德相等。
1.謂與他人的行為﹑業跡相等。
1.謀取利益。
1.齊名;名望相等。
1.黽勉,勤勉。
1.類似,相同。擬,比。
1.形容描摹得恰到好處,惟妙惟肖。
1.描摹物狀,指摹寫景物。
1.謂資財相等。
1.猶言同等尊貴。
1.貪愛貌。
1.目光。
1.見"眸?"。
1.定睛注視。
1.瞳人。亦泛指眼睛。
1.圖謀變亂。
1.謀略之才。
1.謀求人材。
1.圖謀奪取他人財物。
1.為謀取財物而害人生命。
1.計策。
2.謀劃。
1.謀取差事﹔謀求職業。
1.謀劃長久之計﹐作長遠打算。
1.為朝廷謀劃。
1.參與謀劃或善于出謀劃策的臣子。
1.善于謀劃的文臣和勇猛善戰的將帥。
1.形容智謀之士極多。
1.猶言謀臣猛將。
1.探求事理和道義等。謂用心于學。
1.造房子請教路人。比喻人多嘴雜﹐意見紛紛﹐辦不成事。
1.考慮揆度。
1.謀劃決斷。
1.圖謀反叛。
1.計謀之士。
1.指謀慮所從出之處。
1.為謀求達到某一目的而奔忙。
1.謂謀劃進攻之事。
1.謀劃取得國家政權。
2.為國家利益謀劃。
1.謀劃殺害或陷害。
1.合伙同謀。
1.陰謀惑亂。亦指陰謀惑亂之人$﹐通"訌"。
1.亦作"謀劃"。
2.謀略﹐打算。
3.籌謀策劃。
1.見"謀歡"。
1.猶謀生。
1.議其行事。
1.猶計謀。
2.問計。
1.謀劃奸惡之事。
1.有謀略的將領。
1.謂圖謀結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