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通常指照在物體上,使人能看見物體的那種物質,如太陽光、燈光、月光,以及看不見的紅外線和紫外線等。也叫光波、光線。
2.
名詞
景物。
3.
名詞
榮譽;使獲得榮譽。
4.
名詞
比喻好處。
5.
副詞
敬辭,表示光榮,用于對方來臨。
6.
形容詞
明亮。
7.
形容詞
平滑;滑溜。
8.
形容詞
一點兒不剩;全沒有了;完了。
9.
動詞
沒有遮掩;露著。
10.
副詞
只;單。
11.
名詞
(Guāng)姓。
12.
名詞
時間;日子。
1.
亦作“灮”。“炗”的今字。
2.
光明;明亮。
1.出自《易·益》自上下下,其道大光。
2.出自《楚辭·九章·涉江》吾與天地兮比壽,與日月兮齊光。
3.出自《漢書·元帝紀》風雨時,日月光。
4.出自《玉蕊》詩向來塵不雜,此夜月仍光。
3.
色澤。
1.出自《山海經圖贊·文玉玗琪樹》玉光爭煥,彩艷火龍。
4.
指神采。
1.出自《莊子·盜跖》身長八尺二寸,面目有光,唇如激丹,齒如齊貝,音中黃鐘。
2.出自《虎兒》詩丹砂紫麝不用涂,眼光百步走妖狐。
5.
光亮;光滑。
1.出自《左傳·昭公二十八年》昔有仍氏生女黰黑而甚美,光可以鑒,名曰玄妻。
2.出自《西征賦》衛鬒發以光鑒,趙輕體之纖麗。
3.出自《進學解》爬羅剔抉,刮垢磨光。
4.出自《述異記·鐵柱宮》中間一段明滑逾常,似受鎖磨光者。
6.
發揚。
1.出自《左傳·隱公三年》光昭先君之令德,可不務乎?
2.出自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囯·天情道理書》頂天立志心常切,秉正無私道大光。
7.
照耀。
1.出自《贈何劭王濟》詩日月光太清,列宿曜紫微。
2.出自《聊齋志異·錦瑟》方寢,聞內第喊噪。急起,捉刀出,見炬火光天。
3.出自《論衡·須頌》漢德明著,莫立邦表之言,故浩廣之德,未光于世也。
8.
指三光。日、月、星。
1.出自《莊子·天運》一清一濁,陰陽調和,流光其聲。
9.
光陰,時光。
1.出自《觀漏賦》姑屏憂以愉思,樂茲情於寸光。
10.
景色。
1.出自《鐘山詩應西陽王教》春光發壟首,秋風生桂枝。
2.出自《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詞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
11.
希望,苗頭。
1.出自《水滸傳》若見你入來,不動身時,這光便有四分了。
12.
榮耀;榮寵;光彩。
1.出自《詩·大雅·韓奕》百兩彭彭,八鸞鏘鏘,不顯其光。
2.出自《漢書·禮樂志》下民之樂,子孫保光。
3.出自《為裴相公讓官表》周文用呂望於屠釣,齊桓起寧戚於飯牛,雪恥蒙光,去辱居貴。
4.出自《兒女英雄傳》老弟呀……雖說給我增了光了,我出了氣了,可就難免在場這些親友們受累。
13.
使增光彩。
1.出自《答太原從軍楊員外送別》詩君將海月佩,贈之光我行。
2.出自《官場現形記》故意讓他幾步,等老爺贏了一盤,光了光面子。
14.
華美。
1.出自《后漢書·列女傳·王霸妻》吾與子伯,素不相若,向見其子容服甚光,舉措有適。
2.出自《名都篇》寶劍直千金,被服光且鮮。
3.出自《文選·潘岳〈笙賦〉》光歧儼其偕列,雙鳳嘈以和鳴。
4.出自《送陸歙州詩序》我衣之華兮,我佩之光。
15.
敬辭,表示光榮。
1.出自《七啟》不遠遐路,幸見光臨。
16.
后用以指皇帝的容顏。
1.出自《詩·小雅·蓼蕭》既見君子,為龍為光。
2.出自《群經平議·毛詩三》為龍為光,猶云為龍為日,并君象也……此言遠國之君朝見於天子,故曰“既見君子,為龍為光”。龍光,并以天子言也。
3.出自《元和圣德詩》序日與群臣序立紫宸殿陛下,親望穆穆之光。
4.出自《謝召見疏》宣臣入見,得以密邇天光,親聆溫獎。
17.
指禮樂文物。
1.出自《易·觀》觀國之光,利用賓于王。
18.
血的別稱。
1.出自《唐語林·補遺三》僖宗幸蜀回,改元光啟。俗諺云:軍中名血為“光”,又字體:戶口負戈為“??”,其未寧乎?俄而未久亂作,長安復陷。
19.
空;凈盡。
1.出自《齊故安陸昭王碑》喬岳峻峙,命世興賢。膺期誕德,絕后光前。
2.出自《水滸傳》山上都收拾的停當,裝上車子,放起火來,把山寨燒做光地。
3.出自《死去的太陽》聽說賣價是一萬八千幾,但是李家賣房子的錢用不到一年就光了。
20.
裸露。
1.出自《紅樓夢》難道他個女孩兒家,你還叫他赤身露體,精著來,光著去嗎?
2.出自《兒女英雄傳》公子聽了,摸了摸,才知裝扮了半日,不曾帶得領子,還光著脖兒呢!
3.出自《銅墻鐵壁》石得富放下碗一跳下了腳地,鞋也來不及穿,光著腳片蹺出門限。
21.
瞪,睜大。
1.出自《水滸傳》李逵光著眼,看了朱貴兄弟兩個,已知用計。
2.出自《林家鋪子》林小姐光著眼睛站在旁邊,像是要哭,又像是要笑。
22.
好處。
1.出自《全家福》得啦,誰挑不一樣啊,反正我老婆子沾了大伙兒的光!
23.
僅僅;只是。
1.出自《金瓶梅詞話》今日他爹不在家,家里無人,光丟著些丫頭們,我不放心。
2.出自《寒夜》不過你光是替她著想,你為什么不想到你自己。
3.出自《參觀》麥糠芒子太長,牲口吃著光扎嘴!
24.
通“廣”。廣闊。
1.出自《左傳·昭公二十八年》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
25.
姓。晉有光逸。見《晉書》本傳。
1.出自《廣韻?唐韻》光,姓。田光之后,秦末,子孫避地,以光為氏。晉有樂安光逸。
26.
光線。
1.出自《詩·齊風·雞鳴》匪東方則鳴,月出之光。
2.出自《望荊山》詩寒郊無留影,秋日懸清光。
3.出自《毛穎傳》得神仙之術,能匿光使物。
4.出自《寒夜》他的房門開了一條縫,漏出一點光來。
27.
通“廣”。充滿。
1.出自《書·洛誥》惟公德明,光于上下。
28.
通“廣”。大。
1.出自《書·顧命》燮和天下,用答揚文武之光訓。
2.出自《荀子·不茍》言己之光美,擬於舜禹,參於天地,非夸誕也。
29.
通“廣”。遠。
1.出自《穀梁傳·僖公十五年》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卑。
1.墓道的門。
1.墓道的入口處。
1.深溝和高墩。
1.道路。
2.墓道。
1.填在深及地下水的隧道中的炭。
2.喻指黃泉之路。
1.周代郊外五縣之地為"隧"。一隧之長為"隧正"。隧﹐通"遂"。
1.墓志。
1.昏亂暴虐。
1.違反道德。
1.和常理相違背相乖謬。
1.悖亂兇悍。
1.頭腦糊涂﹐不明事理。
1.老邁昏庸﹐老糊涂。
1.悖亂忤逆。
1.指紋理如檖的絲織物。
1.烽火臺。古代一種邊防設施。
1.即燧人氏。為古代三皇之一,故稱。
1.鉆燧所生的火。
2.古代邊防報警的煙火。
1.即燧銅鏡。
2.泛指鏡子。
1.古代傳說中的地名。
1.傳說中可鉆而取火的樹木。
2.鉆木。
1.見"燧人氏"。
傳說中的鉆木取火的發明者。遠古人民生吃禽獸,他鉆木取火,教人熟食。反映了中國原始時代人類從利用自然火進步到人工取火,由生食進步到熟食的情況。
1.烽火之光。
1.青銅凹面鏡。古代用以聚集日光而取火。
1.尾巴系著火炬的象。
2.以喻指大火。
1.如穗狀的帶子。
1.禾谷類作物幼穗分化期施用的追肥﹐可使幼穗有充足養分﹐穗大粒多﹐增加產量。
1.穗狀物。
1.一種選種方法。在田間選擇優良品種的壯實穗子﹐留作種子。穗選可以保持品種的質量。
1.絲﹑絨等扎成的如禾穗狀的飾物。
1.禾穗成熟下垂貌。
1.繅絲車。有收絲的轉輪,故名。
1.即襚衣。
1.指吊喪者贈送死者的衣衾等物。
1.給死者穿衣入棺。
1.贈送給死者的衣服。
1.高峻的崖岸。
1.猶深遠。
1.博大精深。
1.深沉淡泊。
1.遠古,始初。
1.深廣的殿堂。
1.深廣的房舍。
1.深幽的樓閣。
1.遠古。
1.幽深的山谷。
1.猶邃宇。
1.幽靜。
1.深邃險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