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政黨,在我國特指中國共產黨。
2.
名詞
由私人利害關系結成的集團。
3.
動詞
〈書〉偏袒。
4.
名詞
〈書〉指親族。
5.
名詞
具有共同特點的一類人。
6.
見“黨項”,古代羌族的一支,北宋時建立西夏政權,地區包括今甘肅、陜西、內蒙古的各一部分和寧夏。
7.
名詞
古代戶籍的編制單位。五百家為一黨。
8.
名詞
(Dǎng)姓。
1.
姓。宋有黨進見《宋史·高宗紀三》。
1.出自《通志?氏族略四》黨氏,黨,去聲,今人呼為上聲。本出西羌,姚秦錄有將軍黨耐虎,自云夏后氏之后,世為羌豪。
2.
古代一種地方基層組織。五家為鄰,五鄰為里,五百家為黨。
1.出自《論語·雍也》以與爾鄰里鄉黨乎!
3.
親族。
1.出自《禮記·雜記下》有服,人召食之,不往。大功以下,既葬適人,人食之,其黨也食之,非其黨弗食也。
2.出自《門有車馬客行》借問宗黨間,多為泉下人。
3.出自《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二》東光馬節婦,余妻黨也。
4.
朋黨;同伙。
1.出自《左傳·僖公十年》﹝晉﹞遂殺平鄭、祁舉及七輿大夫……皆里丕之黨也。
2.出自《淮南子·泛論訓》攝威擅勢,私門成黨,而公道不行。
3.出自《耆舊續聞》大抵天寶之風尚黨。
5.
結成朋黨。
1.出自《左傳·文公六年》陽處父至自溫,改搜于董,易中軍。陽子,成季之屬也,故黨於趙氏。
2.出自《后漢書·蔡邕傳》初,朝議以州郡相黨,人情比周,乃制婚姻之家,及兩州人士不得對相監臨。
6.
猶類。
1.出自《禮記·仲尼燕居》辨說得其黨。
2.出自《吳都賦》烏菟之族,犀兕之黨,鉤爪鋸牙,自成鋒穎。
7.
偏私。
1.出自《書·洪范》無偏無黨,王道蕩蕩。
2.出自《國語·晉語五》宣子召而禮之,曰:“我聞事君者,比而不黨。夫周以舉義,比也。舉以其私,黨也。”
3.出自《漢書·朱建傳》孝文時,淮南厲王殺辟陽侯,以黨諸呂故。
4.出自《晉書·王恭傳》或勸恭因入朝以兵誅國寶,而庾楷黨于國寶,士馬甚盛,恭憚之,不敢發。
8.
知曉,曉悟。
1.出自《荀子·非相》法先王,順禮義,黨學者,然而不好言,不樂言,則必非誠士也。
9.
處所。
1.出自《左傳·哀公五年》師乎,師乎,何黨之乎?
2.出自《禮記·玉藻》不退,則必引而去君之黨。
10.
時。
1.出自《公羊傳·文公十三年》往黨衛侯會公于沓,至,得與晉侯盟;反黨,鄭伯會公于斐。
11.
輩。
1.出自《石門陂留辭從叔謨》詩何時臨澗柳,吾黨共來攀。
2.出自《〈論語〉辨惑二》若乃“隳支體”、“黜聰明”、“心齋”、“坐忘”等語,此出於莊周之徒,而吾黨引之以為美談。
3.出自《書〈王氏三烈女傳〉后》而有或知之,則不忍聽其無傳者,吾黨之義也。
12.
政黨。在我國特指中國共產黨。
1.出自《關于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黨的各級機關解決問題,不要太隨便。
2.出自《堅持四項基本原則》黨的理論工作務虛會已經開了一段時間了。
13.
通“讜”。正直。參見“黨正”、“黨言”。
1.出自《荀子·非相》文而致實,博而黨正,是士君子之辯者也。
2.出自《逸周書·祭公》王拜手稽首黨言。
3.出自《隸釋·漢張平子碑》爰登侍中,則黨言允諧;出相河間,則黎民時簌。
4.出自《訄書·相宅》非常之原,黎民懼之,而新圣作者遂焉。余識黨言,量其步武先后,至伊犁止,自武昌始。
1.疲乏而瘦弱。
1.因疲倦而睡去。
1.衰敗的風俗。
1.懈怠玩忽。
1.疲乏倦怠。
1.猶疲饉。
1.疲倦松懈。
1.費盡心思。
1.猶老朽。
1.厭倦。
1.衰老疲困。
2.指衰弱困頓。
3.勞苦困頓。
1.疲于所役。
1.謂流布不均,阻滯不暢。
1.為母親去世而居喪。
1.一方之地;一隅之地。
2.指偏僻的地方。
3.喻指整體中的一部分,一個方面。
1.偏頗且粗疏。
1.佛家語。判別教理勝劣之稱。偏謂偏失,圓謂圓滿。
1.偏僻而遙遠。
1.邊側的院子。對正院而言。
1.偏于一端,與眾不同。
1.猶言大災。指桅很大的災害。
1.不全部負載。
1.猶最恨。
1.謂各據一面而戰。
橫波的振動矢量(其方向垂直于波的傳播方向)具有某一特定方向的現象。縱波的振動矢量方向沿著波的傳播方向,所以不可能有偏振現象。
具有偏振現象的光。如自然光通過起偏振片后,使光振動只限于某一固定方向的光。自然光經反射后可獲得部分偏振光。
1.偏頗的政教。
片面而又固執偏執狂|情緒偏執|瞠目爭辯,偏執一己之私。
1.一種極少見的精神病。又稱妄想狂。病因未明。主要表現為系統的﹑固定的妄想,內容多為猜疑別人對他有惡意。除妄想外,其他表現均無異常。
人格障礙之一。表現為感覺極度過敏,思想行動固執,多疑,好妒忌,自我評價過高,對別人要求過多,好爭辯,做錯事總是歸罪于客觀或別人,表情冷漠,缺乏幽默。
1.偏私的意愿。指,同"旨"。
1.偏頗而趨極端。
2.某一方面達到最高成就。
1.偏執忌刻。
1.指獨自控制。
1.偏頗之性。
1.猶偏執。
1.謂才智有所偏,才智不足。
1.謂拘泥而不知變通。
1.不平,不公平。
2.特別看重。
3.著重一方面。
1.僻遠之州。
單體船。與兩船相并的方舟”相對。泛指小船一葉偏舟|乘偏舟于五湖。
1.衣服﹑鞋子和簾帷的花邊。
1.片面注意。
1.輕重失均,不平衡。
2.中醫指陰囊的一側腫大下垂的癥狀。
1.偏頗任性。
1.見"偏徇"。
1.僻遠之地。
1.戰車與兵卒。《管子·君臣下》"雖有偏卒之大夫,不敢有幸心,則上無危矣。"郭沫若等集校引俞樾云"'偏'者車數,'卒'者人數,成七年《左傳》杜注引《司馬法》曰'百人為卒,車九乘為小偏,十五乘為大偏'是也。有偏卒之大夫,蓋謂大夫之家有車徒者耳。"一說"偏卒"皆副佐之義。見集校引丁士涵說。
1.夸口;說大話。
1.衣服輕盈飄舞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