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用手攙著別人的胳膊,助其行走;借指提拔或獎勵。
2.
名詞
(Yè)姓。
1.
“夜”的今字。
2.
扶持;攙扶。
1.出自《詩·陳風·衡門序》衡門,誘僖公也。愿而無立志,故作是詩以誘掖其君也。
2.出自《新唐書·蕭遘傳》鐸年老,嘗入對踣殿中,遘掖起之。
3.出自《后山談叢》公掖真宗以升,遂渡河而成功。
4.出自《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五》史少司馬抑堂,相國文靖公次子也。家居時,忽無故眩瞀,覺魂出門外,有人掖之登肩輿,行數里矣。
5.出自《“民報”發刊詞》此群之歷史既與彼群殊,則所以掖而進之之階級,不無后先進止之別。
3.
胳肢窩。后作“腋”。
1.出自《史記·商君列傳》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掖。
2.出自《四子講德論》婆娑嘔吟,鼓掖而笑。
3.出自《永州崔中丞萬石亭記》直亭之西,石若掖分,可以眺望。
4.
宮殿正門兩旁之門。
1.出自《和席八十二韻》絳闕銀河曙,東風右掖春。
2.出自《集韻??韻》掖,門旁小門也。
5.
拉人手臂;挾持。
1.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五年》春,衛人伐邢,二禮從國子巡城,掖以赴外,殺之。
2.出自《后漢書·張衡傳》斐豹以斃督燔書,禮至以掖國作銘。
3.出自《玉篇?手部》掖,扶持也。
6.
指宮旁的屋舍。
1.出自《宣和遺事》又東入便門,至宣和殿,只三楹,左、右掖亦三楹。
7.
泛指旁邊,兩旁。參見“掖門”。
1.出自《鳳洲雜編》永樂中兵制,五軍營:中軍、左掖、右掖、左哨、右哨。
2.出自《游鐘山》詩欲尋西掖路,更上北山頭。
8.
衣袖。參見“掖逢”。
1.出自《侯鯖錄》〔金華俞清老〕自云荊公欲用之,脫掖逢,著僧伽梨,奉香火於半山宅寺,所謂報??禪院也。
1.奸詐。
2.指奸詐的人。
1.奸邪利口。
1.奸邪諂媚。
2.指奸佞的人。
1.奸佞巧詐。
1.小人,奸佞的人。
1.奸佞的小人。
1.猶陰險。
1.奸邪的人。
1.亦作"憸崄"。
2.奸邪險惡。
1.奸邪,邪惡。
2.指奸邪的人。
1.邪說。
1.奸邪諂媚。
1.奸邪猜忌。
1.奸邪的小人。
1.細致明察。
1.古神話中御月運行的女神。
1.見"孅趨"。
1.猶小兒。對人輕蔑之稱。
1.細微。
1.我國古代北方少數民族之一。
1.亦作"孅趍"。
2.巧佞諂媚。
1.巧佞小人。
1.纖細柔弱。
1.猶慳吝。
1.微小。
1.手纖細貌。
2.泛指纖細貌。
1.險佞﹔奸邪。
1.見"襳飾"。
1.象服。指繡繪著彩色花紋的衣服。
1.亦作"?褵"。
2.古代婦女上等衣服上用作裝飾的長帶。
1.亦作"?襹"。。
2.毛衣羽毛豐盛貌。
1.亦作"襳飭"。
2.盛飾。一說為首飾。
1.上蒼的賜予。
1.玄冥。雨師。一說水神。
1.沉靜無為。
1.亦作"閑安"。
2.幽閑安樂。
1.亦作"閑奧"。
2.幽深。
1.亦作"間拔"。
2.謂按一定的間隔拔去多馀的苗。
1.亦作"閑伴"。
2.清閑中的伙伴。
1.毀謗。
1.亦作"間壁"。
2.隔壁。
3.隔著墻壁。
1.亦作"間編"。
2.編次雜亂。
1.亦作"間別"。
2.差別。
3.離別。
1.亦作"間冰期"。
2.兩個冰河期之間相對溫暖的時期。現在就處在間冰期,這個時期已開始一萬多年了。
1.亦作"閑博"。
2.熟習博通。閑。通"嫻"。
1.亦作"間不容發"。
2.形容事物之間距離極小或事物很精密。語出《大戴禮記.曾天子圓》"律居陰而治陽﹐歷居陽而治陰﹐律歷迭相治也﹐其閑不容發。"
3.比喻時間緊迫,事機危急。
1.亦作"間不容緩"。
2.猶言刻不容緩。
1.亦作"間不容礪"。
2.謂磨治的時間也沒有。形容時間的短促。
1.亦作"間不容縷"。同"閑不容發"。
1.亦作"間不容瞚"。
2.謂眨眼的時間都沒有。形容時間的短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