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熔煉(金屬)。
2.
形容詞
〈書〉形容女子裝飾艷麗(含貶義)。
3.
名詞
(Yě)姓。
1.
冶煉金屬。
1.出自《逸周書·大聚》五德既明,民乃知常。武王再拜曰:“嗚呼,允哉!天民側側,余知其極有宜。”乃召昆吾冶而銘之金版,藏府而朔之。
2.出自《河中府連理木頌》冶金伐石,垂耀無極。
3.出自《洪范傳》土言稼穡,則水之井洫,火之爨冶,木、金之為械器,皆可知也。
2.
指熔爐。
1.出自《急就篇》??锏鍵鉆冶錮鐈。
2.出自《徐霞客游記·游天臺山日記后》其洞圓聳明豁,洞口斜倚一石,頗似雁宕之石梁,而梁頂有泉中灑,與寶冠之芭蕉洞如出一冶。
3.
鑄造金屬器物的工人。
1.出自《莊子·大宗師》今之大冶鑄金,金踴躍曰“我且必為鏌铘”,大冶必以為不祥之金。
2.出自《淮南子·說林》巧冶不能鑄木,巧工不能斲金者,形性然也。
3.出自《四子講德論》精練藏於礦樸,庸人視之忽焉,巧冶鑄之,然后知其干也。
4.
指冶煉金屬的作坊或礦場。
1.出自《上皇帝書·徐州上》州之東北七十余里,即利國監,自古為鐵官商賈所聚,其民富樂,凡三十六冶,冶戶皆大家……今三十六冶,冶各百余人,采礦伐炭,多饑寒亡命強力鷙忍之民也。
5.
艷麗;妖媚。
1.出自《荀子·非相》今世俗之亂君,鄉曲之儇子,莫不美麗姚冶。
2.出自《夷堅丙志·無足婦人》見婦人丐於市,衣敝體垢,無兩足,但以手行,而容貌絕冶。
3.出自《茅齋》詩色冶眩春目,音姣傷春心。
6.
過分修飾。參見“冶容”。
1.出自《女史箴》冶容求好,君子所讎。
2.出自《贈清漳明府侄聿》詩趙女不冶容,提籠晝成群。
3.出自《玉搔頭·擒王》一不該冶容惑主,二不該矯詔全貞,三不該懼罪奔亡。
4.出自《易·系辭上》慢藏誨盜,冶容誨淫。
5.出自《后漢書·崔骃傳》揚娥眉於復關兮,犯孔戒之冶容。
7.
通“野”。參見“冶葛”、“冶遊”。
1.出自《回文》詩徑斜荒草惡,臺廢冶花繁。
2.出自《霍光鬼諫》朝冶官人每道:“當初挾立他,不干別人事,都是霍光那老子!”
8.
姓。春秋衛有冶厪。見《左傳·僖公三十年》。
1.出自《通志?氏族略四》冶氏,衛有冶厪,魯有冶區夫。
9.
引申為溶化。
1.出自《文選·木華〈海賦〉》陽冰不冶,陰火潛然。
2.出自《中國古代社會研究》段字,《說文注》曰“椎物也”。案此鍛之省。“鍛,小冶也。”雖未明言冶鐵,但鐵以外之金屬則無須乎椎煉。
1.吟哦;吟誦。
1.裝詩箋的小箱。
1.詩情;詩興。
1.蟋蟀的別名。
2.鳴叫著的蟋蟀。
1.見"吟蛩"。
1.詩僧。
1.吟詠欣賞。
1.詩社。
1.呻吟。因苦痛而發出哼聲。
2.吟詠;推敲詩句。
1.吟詩之聲。
1.作詩。
2.吟誦詩歌。
1.詩人的硯。
1.詩人。
1.泛指讀書。
2.謂有節奏地誦讀詩文。
1.謳吟歌誦。
1.詩人作詩時的臥榻。
1.詩壇;詩人聚會之處。
1.見"吟嘆"。
1.詩人的堂室,書齋。
1.亦作"吟耫"。
2.吟詠玩賞。
1.品味;品嘗。
2.猶體味;體會。
3.吟詠玩味。
1.謂朗吟高臥。形容閑適。
1.指詩人的席位。
1.吟詩之聲。
1.沉吟想念。
2.吟味深思。
①悲嘆。所以吟嘯扼腕,垂涕登車。②吟詠歌唱風起浪涌,諸人并懼,安(謝安)吟嘯自若。
1.吟詠抒寫。
1.指詩興。
1.詩人的衣袖。
1.吟誦玩味。
1.詩人的瘦腰。
1.猶吟唱;吟誦。
2.指詩歌。
1.吟誦尋繹。
1.笑貌。
2.形容聲音嘈雜。
1.見"吟詠"。
1.謂對月吟詩。
2.謂對月鳴叫。
1.見"吟玩"。
1.猶詩債。
1.詩卷;詩冊。
1.詩人的手杖。
1.詩人的胡須。
1.吟詩醉酒。
1.狺狺。狗叫聲。
1.見"垠堮"。
1.亦作"垠鍔"。亦作"垠鄂"。亦作"垠崿"。
2.界限;邊際。
3.懸崖;斷岸。
1.見"垠堮"。
1.見"垠堮"。
1.邊際。
1.猶懸崖。
2.邊際。
1.并列聳立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