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形狀似花的座子。
2.佛像的蓮花座。
由國際羽毛球聯合會舉辦。首屆于1977年在瑞典馬爾默舉行,以后每三年舉辦一次,第三屆后改為每兩年(奇數年)舉行一次。1978年一些國家和地區另組世界羽毛球聯合會,當年亦舉辦同名的世界羽毛球錦標賽”。1981年,國際羽聯與世界羽聯合并成國際羽毛球聯合會。世界錦標賽亦合一舉辦,首屆于1983年舉行。原有男、女單打,男、女雙打,混合雙打五項,1989年起增設蘇迪曼杯”混合團體賽。
1.以印歐語系的語言為基礎的國際輔助語。語法簡單,便于學習,有利國際交往。方案較多,今所通行的世界語為1887年波蘭柴門霍夫所創。
半月刊。1934年9月創刊于上海。金仲華、馮賓符等先后任主編。太平洋戰爭爆發后停刊,1945年12月復刊,1949年3月被國民黨當局查禁,同年5月上海解放后復刊。次年5月遷北京,1966年6月停刊,1979年1月復刊。
1.指帝王代禪。
1.世道。
1.照世的鏡子。言能借以照察世相,知所鑒戒。
1.世交舊誼。
1.政局;世道。亦泛指情勢。
2.世界局勢。
1.世襲的爵位。
1.當代的君主。
1.局面,情況。
1.猶言生涯。
1.傳說中的靈鳥。
2.塵世的歡娛。
1.家世品類,猶言出身。
1.世俗的牽累。
1.即耶律。遼建立者阿保機出身于契丹迭剌部,世里為其家族之姓。
1.亦作"世歷"。時世;世運。
2.世代的經歷。
1.世代為吏之人。
1.世間的利祿。
1.古代有世祿之制,貴族世代享有爵祿。
1.人世間的道路。指人們一生處世行事的歷程。
2.指宦途。
3.猶世道,指社會狀況。
4.世情;世事。
5.世俗。
1.俗念。
1.當時的輿論。
2.佛教稱其他宗教﹑學派言論。
1.世網。比喻塵世萬事之牽累。
2.帝王治理天下的紀綱。
社會上各方面的情況孩子去年剛畢業,沒見過世面,還得多加引導。
1.世祖廟,東漢光武帝劉秀之廟。
2.明嘉靖帝為其父興獻王朱佑杬所立之廟。
3.指明世宗朱厚熜。
1.世代為民。
1.世間的名望。
1.治世的謀略。
1.猶世范。
1.伯母。
1.當世的災難﹑禍亂。
1.猶言年代。
1.塵世之念。俗念。
1.世代相沿的奴仆。
2.明清時在安徽寧國府地區,往往有某姓村民世代為另一姓村民服役的習俗,謂之世仆。
1.家世譜系。
1.猶世親。累世的親戚關系。
1.猶世交。
1.經世之才。
1.幾代都有親戚關系。
1.世代承襲為卿大夫。
1.時代風氣。
2.世俗之情。
3.世態人情。
4.勢利。
5.猶言世人,時人。
1.猶言世情。
1.承繼權勢。
1.猶鐵券。明代賜予功臣,使其世代享有特權的憑證。形制如瓦,其大小依官爵高低分為九等,外刻其功,中鐫其過。每副各分左右,左存功臣,右藏內府。若子孫犯罪,取券勘合,折其功過予以赦減。
1.世間的人;一般的人。
2.指未出家的世俗之人,與"僧侶"相對。
1.世俗的榮華富貴。
1.俗儒。
2.指經師。
3.當代的學者。
1.世間的祥瑞。
1.明連江陳第藏書堂名。第藏書多善本,有《世善堂書目》,藏書至清乾隆初散佚。其書目,清鮑廷博刊入《知不足齋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