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助詞
〈書〉1.表示判斷或解釋的語氣。2.表示疑問或反詰的語氣。3.表示句中的停頓。
2.
副詞
單用或重復使用,強調兩事并列或對待。
3.
副詞
表示無論這樣或那樣,都會出現某種結果。
4.
名詞
(Yě)姓。
5.
副詞
表示強調。
6.
副詞
表示委婉語氣。
7.
副詞
與“即使”“寧可”等呼應,表示讓步或轉折關系。
8.
副詞
用在單句中,表示暗含跟另一件事一樣。
1.
語氣助詞。表判斷語氣。
1.出自《莊子·逍遙游》南冥者,天池也。
2.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和氏璧,天也所共傳寶也。
3.出自《紅樓夢》此開卷第一回也。
2.
語氣助詞。表解釋語氣。
1.出自《左傳·莊公十年》小惠未遍,民弗從也。
2.出自《醉翁亭記》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
3.出自《聊齋志異·狼》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
3.
語氣助詞。與疑問、反詰、祈使等詞連用,表相應語氣。
1.出自《詩·邶風·旄丘》何其久也?
2.出自《莊子·胠篋》然則鄉之所謂知者,不乃為大盜積者也?
3.出自《史記·項羽本紀》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4.
語氣助詞。表呼喚語氣。
1.出自《竇娥冤》婆婆也,你只看竇娥少爺無娘面。
2.出自《爭報恩》哎,兒也,則被你痛殺我也。
5.
語氣助詞。用在句中,表停頓。
1.出自《詩·陳風·墓門》夫也不良,國人知之。
2.出自《史記·白起王翦列傳》武安君之死也,以秦昭王五十年十一月。
3.出自《唐語林·補遺四》其樹也,大株而白枝,葉似槐。
6.
語氣助詞。襯詞。無義。
1.出自《殺狗勸夫》可不道一部笙歌出入隨,抵多少水盡也鵝飛。
7.
副詞。猶亦。承接上文,表示同樣。
1.出自《鏡賦》不能片時藏匣里,暫出園中也自隨。
2.出自《赴北庭度隴思家》詩西向輪臺萬里余,也知鄉信日應疏。
3.出自《且介亭雜文末編·死》往往有一種儀式,是請別人寬恕,自己也寬恕了別人。
8.
副詞。表選擇。
1.出自《京本通俗小說·西山一窟鬼》只要嫁個讀書官人,教授卻是要也不?
2.出自《水滸傳》柴大官人在莊上也不?
3.出自《聊齋志異·菱角》燭坐勿寐,我往視新婦來也未。
9.
副詞。連用,表并列。
1.出自《京本通俗小說·碾玉觀音》也不干風事,也不干雨事,也不干柳絮事,也不干蝴蝶事,也不干黃鶯事,也不干杜鵑事,也不干燕子事,是九十日春光已過,春歸去。
2.出自《水滸傳》智深看那市鎮上時,也有賣肉的,也有賣菜的,也有酒店面店。
3.出自《走進太陽里去》在這樣的人民面前,山也得低頭,河也得讓路,任何力量也不能阻擋我們前進。
10.
副詞。表轉折或讓步。
1.出自《西游記》他這船兒,雖是無底,卻穩;緃有風浪,也不得翻。
2.出自《紅樓夢》雖眾人要行禮,也不曾受。
3.出自《吶喊·阿Q正傳》即使偶有想進城的,也就立刻變了計,碰不著危險。
11.
副詞。表強調。
1.出自《水滸傳》相國寺一株柳樹,連根也拔將出來。
2.出自《儒林外史》這樣文字,連我看一兩遍也不能解……真乃一字一珠!
3.出自《二心集·中國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和前驅的血》我們的勞苦大眾……連識字教育的布施也得不到。
12.
副詞。表委婉。
1.出自《望江亭》著我過去切鲙,得些錢鈔養活我來也好。
2.出自《紅樓夢》我也沒有法兒了,也只得由著你們去罷!
3.出自《暴風驟雨》韓長脖原先也還闊,往后才窮下來的。
13.
通“他”。
1.出自《墨子·小取》辟也者,舉也物而以明之也。
2.出自《史記·老子韓非列傳》彼顯有所出事,乃自以為也故,說者與知焉,則身危。
3.出自《讀書雜志·史記四》也,讀為他。他故,他事也……他字古或通作也。《墨子·備城門》篇:“城上皆毋得有室,若也可依匿者,盡除去之。”也與他同。《賈子·修政語》篇:“是以明主之於言也,必自也聽之,必自也擇之,必自也聚之,必自也藏之,必自也行之。”《說苑·君道》篇“自也”皆作“自他”。
14.
通“它”。
1.出自《卍齋璅錄》也,古通它。故沱、池、馳、蛇、沲皆讀沱。
2.出自《金文編》它,與也為一字,形狀相似,誤析為二,后人別構音讀。
1.遮擋;遮蔽。
2.指用來遮擋的東西。
1.掩飾;隱瞞。
1.躲藏,隱藏。
1.猶攔車。
1.攔阻;攔住。
1.用手遮著嘴在別人耳邊囑托事情;請托。
1.猶中斷。
1.減半;對折。
1.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術解》"人有相羊祜父墓,后應出受命君。祜惡其言,遂掘斷墓后,以壞其勢。相者立視之曰'猶應出折臂三公。'俄而祜墜馬折臂,位果至公。"后以"折臂三公"為大臣墜馬之典。
1.吃虧。
1.宋代謂所征實物以等價改征他物。
2.變賣。
1.見"折辯"。
1.亦作"折辨"。
2.爭辯,分辯。
1.低頭。喻屈服認輸。
1.謂以金銀折換實物,或物與物相折換。
1.書法上對轉折的筆劃,要求筆毫平鋪而筆鋒圓勁,如釵股彎折仍體圓理順,因以為喻。
1.取有馀以補不足。
1.見"折腳鐺"。
1.謂將已澄過的水倒入另一容器再澄。
1.分作數節可以折疊便于攜帶的尺。
1.使敵人的戰車后撤。即制敵取勝。沖,沖車。戰車的一種。
2.交涉;談判。
3.武官名。北魏有折沖將軍。見《宋書.柳元景傳》。隋禁衛軍有折沖﹑果毅﹑武勇﹑雄武等郎將官。唐有折沖都尉,全國各州有折沖府。見《通典.職官十一》。
1.謂能壓服困難,御敵致勝。
1.語本《詩.大雅.綿》"予曰有御侮"毛傳"武臣折沖曰御侮。"后用以謂抗擊敵人。
1.謂忠勇之臣。
折使退卻。沖戰車。尊俎酒杯與木盤,指宴飲器皿。《戰國策·齊策五》此臣之所謂比之堂上,禽將戶內,拔城于尊俎之間,折沖席上者也。”意為在筵席上不用武力而以談判來制勝對方◇也指外交談判。
1.猶減損。
1.《景德傳燈錄.湖南東寺如會禪師》"﹝如會﹞初謁徑山,后參大寂,學徒既眾,僧堂內床榻為之陷折。時稱折床會也。"后以"折床"形容與會僧眾之多。
1.見"折挫"。
1.猶抵償。
1.見"折挫"。
1.傳說中的風神名。
1.折騰,糟蹋。
1.折磨。
1.彎屈。
2.把物體的一部分翻轉和另一部分貼攏。
3.重疊起伏。
1.亦稱"折扇"。
2.用竹木或象牙為骨﹐韌紙或綾絹為面﹐能折疊的扇子。
1.見"折足覆餸"。
1.見"折足覆餸"。
1.對質,對證。
1.方言。折磨。
1.方言。樣子﹐架子。
1.拗折砍伐,毀壞。
1.古冠名。
①信服令人折服。②說服;屈服以理折服人。
1.指漕運中規定的糧食損耗。
2.謂以錢代替實物。
3.謂用金銀財物行賄送禮。
1.損失。
1.破關。
2.破析玄關要義。
1.謂物質使通過的光線發生折射。
晉代c03cZ凡叨悅列第一,自稱是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來就稱科舉考試得中為折桂欣喜故人先折桂。
1.猶折桂。
1.代替;抵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