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磨刀石。
2.
動詞
〈書〉磨制。
1.
磨刀石。
1.出自《莊子·養生主》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於硎。
2.出自《觀淬龍泉劍》詩發硎思剸玉,投水化為龍。
3.出自《仲咸以予編成商于唱和集以二十韻和之》硎發鋒铓利,衡誠勢力懸。
4.出自《〈定盦文錄〉敘》雖錮之深淵,緘以鐵石,土花繡蝕,千百載后發硎出之,相對猶如坐三代上。
5.出自《敬告青年》〔青年〕如利刃之新發于硎,人生最可寶貴之時期也。
2.
磨。
1.出自《天論上》斬材窾堅,液礦硎铓。
3.
型,式樣。
1.出自《盛世危言續編·船政》若華匠雖粗窺其奧窔,不過仿其規模。成本固多,成功又緩,迨中國造就,而西人已另有新硎。
4.
通“鉶”。古盛器。
1.出自《鹽鐵論·通有》衣布褐,飯土硎。
2.出自《為大夫安平公華州進賀皇躬痊復物狀》瑞匪土硎,珍慚甗磬。
1.亦作"窅竔"。
2.幽深貌;陰暗貌。
3.宛轉曲折貌。
4.猶窈窕。指美女。
1.凹凸﹐低下和高起。
1.見"窅窊"。
1.亦作"窅洼"。
2.凸凹﹐突出和低下。
1.隱晦貌;幽暗貌。
2.遙遠貌。
3.深邃貌。
4.象聲詞。
1.幽暗貌;深遠貌。
1.見"窅窅翳翳"。
1.猶遠映。
1.即桂花。
1.深遠;幽暗。
1.深邃幽暗。
1.形容步履舒緩﹐體態優美。
2.幽深曲折。
1.閩中以正月二十九日為"窈九"。
1.幽深而秀麗。
1.幽暗。
1.見"窈妙"。
1.見"窈妙"。
1.亦作"窈眇"。亦作"窈渺"。
2.精微;幽遠。
3.美好。
1.亦作"窈■"。
2.深遠渺茫貌。
3.陰暗貌。
4.遙空;極遠處。
1.幽靜。
1.形容體態柔美。
1.唐武則天時左司郎中喬知之婢。窈娘貌美﹐善歌◇為武承嗣所奪。喬知之憤痛成疾﹐作《綠珠篇》以諷。窈娘得詩﹐悲惋自殺。見唐孟棨《本事詩.情感》及《新唐書.外戚傳.武承嗣》◇借指美女。
1.柔軟細長貌。
1.高峻峭拔。
2.謂文筆遒勁。
1.深遠貌;幽深貌。
2.幽靜貌;深沉貌。
1.輕柔細長貌。
1.隱晦曲折。
1.幽深;深邃。
1.見"窈窕"。
1.亦作"窈竔"。
2.嫻靜貌;美好貌。
3.妖冶貌。
4.指美女。
5.喻指才子。 6.深遠貌;秘奧貌。
1.美麗的女子。
1.深目高鼻貌。
1.幽深繁茂。
1.深凹。
1.幽遠貌。
1.幽深貌。
1.深冥貌;幽暗貌。
1.微妙精深貌。
2.渺茫恍忽之貌。
1.幽怨。
1.深遠貌。
1.幽深貌。
1.舊時廣東風俗。凡遇進學中舉等事﹐得報之后﹐在大門外﹐安置一口缸﹐開幾壇酒﹐舀在缸里﹐任憑鄉鄰及過往人取飲﹐謂之"舀酒"。見清吳沃堯《劫馀灰》。
1.舀水﹑油等液體用的器具。大都口圓﹐底平﹐有柄。也叫舀兒。
1.美好貌。
1.水無際貌。亦指大水。
1.水無際貌。
1.魚鵁。
1.同"騕褭"。
1.古駿馬名。
1.熟睡時牙齒相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