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希圖得到非分的財物或功名利祿等。
1.出自《后漢書·蔡邕傳論》當伯喈抱鉗扭,徙幽裔,仰日月而不見照燭,臨風塵而不得經過,其意豈及語平日倖全人哉!
2.出自《默觚下·治篇十六》倖人之有者害,居人之功者敗,無實而享顯者殆。
2.
僥幸,因偶然的機會獲得成功。
1.出自《韓非子·詭使》今守度奉量之士欲以忠嬰上而不得見,巧言利辭行奸軌以倖偷世者數御。
2.出自《命說》雖其術之工者往往多驗,而吾謂其皆出於倖中,不可謂之知命。
3.出自《儒林外史》不由進士出身,驟躋卿貳,我朝祖宗,無此法度,且開天下以倖進之心。
3.
親幸;寵愛。
1.出自《后漢書·黃香傳》在位多所薦達,寵遇甚盛,議者譏其過倖。
2.出自《宋書·恩幸傳序》既而恩以倖生,信由恩固,無可憚之姿,有易親之色。
3.出自《斷袖篇·兩寵童》一士夫位已顯矣,不近女色,專倖狡童。
4.
指受帝王親幸寵愛的佞人。
1.出自《后漢書·桓帝紀贊》政移五倖,刑淫三獄。
2.出自《新唐書·李至遠傳》忤貴倖,外遷,久乃歷司勛吏部員外郎中。
3.出自《明史·佞倖傳序》嬖倖釀亂,幾與昏庸失道之主同其蒙蔽。
5.
舊指男子的情愛。參見“薄倖”。
1.出自《蘇子瞻記江南所題詩本不全余嘗見之今以補子瞻之遺》詩晞草露如郎倖薄,亂花飛似妾情多。
6.
牽系。
1.出自《文選·張衡〈思玄賦〉》毋綿攣以倖己兮,思百憂以自疹。
7.
不顧而去貌。
1.出自《答杜公書》日月可惜,功名易隳,處雖為難,退亦未易。今雖能倖然引去,無補於時,亦安足以為嘉事!
8.
慶幸,引以為樂。參見“倖災樂禍”。
1.出自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湖南省城饑民焚毀巡撫衙門及教堂學堂》湘省頑舊之士,對于是變,頗存倖災樂禍之意。
1.比喻事物大量而迅速地涌現。
1.亦作"風起水涌"。
2.大風急起,浪濤翻涌。
3.比喻相繼興起,聲勢浩大。
1.猶言風起云涌。
1.亦稱"草辮"。
2.用麥稈之類編成的扁平的帶子,為制草帽﹑提籃﹑扇子等草制品的材料。
1.見"草緶"。
1.插在物品上,作為待售的標志的草束。亦作為賣身的標記。
1.草擬章奏。
2.非正式的﹑預先填寫的表格。
1.有蓋的草制盛具。
1.騷擾不安的樣子。
2.匆忙倉促的樣子。
3.亦作"艸艸"。草率;茍簡。
4.憂慮勞神的樣子。
1.草率地把事情辦完。
1.工程開始之前,對地形﹑地質等進行的初步測量。精確度要求不很高。
1.烘烤而成的茶葉。相對于加工方法不同的團茶而言。
1.南朝梁丘遲《與陳伯之書》"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后來多用"草長鶯飛"形容江南春天的景色。
1.即草螽。
2.泛指草木間的昆蟲。
1.草扎的船。舊俗送鬼神時用之。
開始興辦;創建庶事草創|企業還處在草創階段。
1.同"草創"。
1.亦作"艸次"。猶造次,倉促。
2.輕率;草率。
3.棲息于草野間。
1.比喻很細小的東西。
1.雜草叢生處。
1.倉促草率。
1.亦作"草戚"。
2.倉猝;匆忙。
1.草稿,底本。
1.長野草的地方;草原。
2.指由人工鋪植草皮而成的草坪。
原名《浴女》。油畫。法國馬奈作于1863年。描繪一片池邊樹林的草地上,兩個衣冠楚楚的男子和一個裸體的女子席地而坐,稍遠處一個浴女正從池塘邊走上來。畫家拋棄了光滑的用筆和對立體感的塑造,用大片平涂的色彩突出人物形象。
由多年生中生草本植物為主組成的植被類型。分為河漫灘草甸和大陸草甸,大陸草甸又可分為旱地草甸、低地草甸、山地草甸、亞高山草甸和高山草甸。生長發育在中等濕度的條件下。具有草層高而茂密、種類繁多的特征。為隱域性植被,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
1.方言。長滿野草的低濕地。
1.用稻稈﹑蒲草等編制的墊子。
1.創立。
1.櫟實。其狀似栗。
1.亦稱"草果"。
2.植物名。對肉豆蔻而言。多年生草本,種子可入藥。
1.帶草的土塊。
1.草書之法。
1.荷花的別名。
1.草編的衣服。
2.草黃色的冠服。
3.借指農夫。
1.創作詩賦。
1.比喻毫無才學。亦用為謙詞。
1.亦作"草穢"。
2.初擬的文稿或畫稿等。
3.喻指念頭,主意。
1.初擬的文稿或畫稿等。
1.古代六工之一。或謂乃染色之工。
1.蕈的一種。灰色,有黑褐色條紋,多生長在草堆上,可食用。
1.見"草豆蔻"。
2.方言。指草莓。
1.粗布衣。
1.謂雜草叢生,耕地荒蕪。
1.草本植物燃燒后的灰,可供肥田。亦用以比喻微賤。
2.灰黃的顏色。
1.亦作"艸穢"。
1.見"草稿"。
1.方言。母雞。
2.方言。比喻怯弱畏縮。
1.叢生的草木。比喻荒僻之地。
1.瑞草。又名蓂莢﹑歷莢。傳說古人曾用以計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