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書〉山脈中斷的地方;山口。
2.
名詞
春秋時楚國地名,在今河南郾城東部。
1.
山脈中斷的地方。
1.出自《史記·趙世家》趙與之陘,合軍曲陽,攻取丹丘、華陽、鴟之塞。
2.出自《答張徹》詩洛邑得休告,華山窮絕陘。
3.出自《雨花臺》詩盤互長干有絕陘,并包佳麗入江亭。
2.
山坡,斜坡。
1.出自《文選·馬融〈長笛賦〉》於是乃使魯般、宋翟構云梯,抗浮柱,蹉纖根,跋篾縷,膺峭陀,腹陘阻,逮乎其上,匍匐伐取,挑截本末。
3.
灶邊突出部分。
1.出自《禮記·月令》〔孟夏之月〕其祀灶,祭先肺
4.
地名。春秋楚地。在今河南省郾城縣東南。一說在今湖北應山之北。見楊伯峻注。
1.出自《春秋·僖公四年》遂伐楚,次于陘。
5.
姓。見《萬姓統譜·青韻》。
1.出自《萬姓統譜?青韻》晉大夫以邑為氏。又魯公孫有陘氏之族。
6.
地名。春秋周地。在今河南省沁陽縣西北。
1.出自《國語·晉語四》賜公南陽陽樊、溫、原、州、陘、黹、組、攢茅之田,陽人不服。
7.
地名。春秋吳地。
1.出自《左傳·定公十四年》靈姑浮以戈擊闔廬,闔廬傷將指,取其一屨。還,卒于陘,去檇李七里。
8.
地名。戰國韓地。在今山西省曲沃縣境。
1.出自《戰國策·韓策一》秦攻陘,韓使人馳南陽之地。
1.竹。筱﹐小竹;簜﹐大竹。
2.引申為使高尚﹑美好。
1.竹籬。
1.用筱竹﹑簵竹制成的箭。謂良箭。
1.以竹覆蓋之屋。
1.潔白貌。
1.謂米飯﹑白蘿卜和清湯。三者皆白﹐故戲稱。
1.鮮明的色彩。
1.潔白明亮。
1.明亮空闊。
1.白波浩邈的水域。
1.明凈貌。
1.潔白明亮貌。
1.深白貌。一說﹐深廣貌。
1.潔白明亮貌。
1.亦作"謏材"。
2.小才﹔菲才。常用作謙詞。
1.見"謏才"。
1.淺見。
1.謂才能淺陋。用作謙詞。
1.小說。
1.小有聲名。
2.孤陋寡聞。常用作謙詞。
1.小有聲譽。
1.淺陋褊狹。
1.誘惑。
1.淺陋之學。
1.對自己言論的謙稱。
2.猶誘惑之言。
1.孝敬愛重。
1.供喪事用的布帛。
1.盡心行孝的名聲。
1.孝敬的誠心。
1.對尊長孝敬,對下屬或后輩慈愛。
2.指孝慈之道。
3.孝友。
1.謂以孝為本的理法規范。
2.孝行,盡心奉養父母。
3.指孝順的人。
1.尊祖愛親的品德。
1.亦作"孝悌"。
2.孝順父母,敬愛兄長。
3.指孝弟者。
4.漢代鄉官名。
1.亦作"孝悌力田"。
2.漢代鹽官吏的科目之一。始于惠帝時,名義上是獎勵有孝的德行和能努力耕作者。高后朝置"孝弟力田"官。到文帝時,與"三老"同為郡縣中掌教化的鄉官。
3.唐代科舉選士的科目之一。
1.古時喪妻者對亡妻的自稱。
1.居喪時穿的白布或麻布喪服。
2.指為尊長服喪的時期。
1.盡孝道的媳婦。
2.舊稱居喪中的婦人。
1.舊謂孝行的感應。
1.孝順恭謹。
1.孝順淑和。
1.人名。傳說為殷高宗武丁之子,以孝行著,因遭后母讒言,被放逐而死◇用作孝子的典范。
1.居喪守孝的人家。
2.指居喪守孝者。
1.封建時代,居父母喪者,在一定期限內免征勞役賦稅,稱"孝假"。
1.孝行節操。
1.孝順而恭謹。
1.孝順父母,尊敬親長。
2.謂孝順尊敬。
3.送禮或錢物給尊長,以示孝心或敬意。
4.舊時以錢物賄賂﹑討好上司或其他有力者,亦稱"孝敬"。
1.服喪用的白絹。
1.有孝行而果敢。
1.孝忱,孝順的情意。
1.孝悌,孝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