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精品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七里香社区在线看,狠狠色婷婷久久综合频道日韩,4949澳门今晚开奖结果

刷刷題

【下】的拼音、怎么讀

下

拼音: xià

繁體:下

筆畫:3

部首:一

五筆:ghi

結構:獨體

五行:水

基本釋義

1.

名詞

方位詞。低處的位置(跟“上”相對)。①位置在低處的(跟“上”相對,下)。②次序或時間在后的。③表示屬于一定范圍、情況、條件等。

2.

形容詞

等次或品級低的。

3.

副詞

向下面。

4.

名詞

指方面或方位(用在數字后)。

5.

名詞

(Xià)姓。

6.

動詞

由高處到低處;傳向下面。

7.

動詞

雨、雪等降落。

8.

動詞

去;到(處所)。

9.

動詞

退場。

10.

動詞

放入。

11.

動詞

進行(棋類游藝或比賽)。

12.

動詞

卸除;取下。

13.

動詞

少于(某數)。

14.

動詞

按規定的時間結束某種活動。

15.

動詞

攻克,攻陷。

16.

動詞

退讓。

17.

動詞

(動物)生產。

18.

動詞

使用;開始使用。

19.

動詞

做出(言論、判斷等)。

20.

動詞

發布;投遞。

21.

量詞

(~兒)①指動作的次數。②(北京話)指器物的容量。③用在“兩”“幾”后面,指某種技能、本領。

22.

動詞

趨向動詞。用在動詞后。①表示由高處到低處。②表示有空間,能容納。③表示動作的完成或結果。

詳細釋義

1.

“丅”的今字。

2.

地。

1.出自《書·堯典》允恭克讓,光被四表,格于上下。

2.出自《論語·述而》禱爾于上下神祇。

3.

特指湖澤。

1.出自《書·舜典》帝曰:疇若予上下草木鳥獸。

2.出自《國語·周語下》共工之從孫四岳佐之,高高下下,疏川導滯。

4.

指下巴。

1.出自《左傳·文公元年》谷也豐下,必有后於魯國。

2.出自《贈陳君》詩哲顏口若海,豐下而長身。

3.出自《今世說·德行》方頤豐下,目光如電。

5.

臣下;百姓。

1.出自《易·泰》天地交而萬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

2.出自《孟子·梁惠王下》兇年饑歲,君之民老弱轉乎溝壑,壯者散而之四方者,幾千人矣;而君之倉廩實,府庫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殘下也。

3.出自《文選·張衡〈東京賦〉》上下通情,式宴且盤。

4.出自《上仁宗皇帝書》又以久于其職,則上狃習而知其事,下服馴而安其教。

6.

身分、地位低。

1.出自《禮記·坊記》尸飲三,眾賓飲一,示民有上下也。

2.出自《漢書·高帝紀下》地分已定,而位號比疑,亡上下之分。

3.出自《封氏聞見記·定謚》立君臣,定上下,不可以廢忠。

7.

幼小。

1.出自《呂氏春秋·論威》義也者,萬事之紀也,君臣上下親疏之所由起也。

8.

次序或時間在后。

1.出自《詩·大雅·下武》下武維周,世有哲王。

2.出自《呂氏春秋·君守》夏熱之下,化而為寒。

3.出自《送孟東野序》其存而在下者,孟郊東野始以其詩鳴。

4.出自《元曲選后集序》所論詩變而詞,詞變而曲,其源本出于一,而變益下,工益難,何也?

5.出自《暴風驟雨》看見老孫頭又不敢往下說,蕭隊長也不再問了。

9.

矮;低。

1.出自《尉繚子·天官》然不能取者,城高池深,兵器備具,財谷多積,豪士一謀者也。若城下、池淺、守弱,則取之矣。

2.出自《論衡·率性》地之高下,亦如此焉。以镢鍤鑿地,以埤增下,則其下與高者齊。

3.出自《黃陵廟碑》地之勢,東南下,如言舜南巡而死,宜言下方,不得言陟方也。

10.

對尊長表示謙遜之詞。

1.出自《左傳·襄公二十三年》若免於罪,猶有先人之敝廬在,下妾不得與郊吊。

2.出自《南齊書·豫章王嶷傳》東府又有齋,亦為華屋。而臣頓有二處住止,下情竊所未安。

11.

用在名詞后,表示一定的處所、范圍、時間等。

1.出自《史記·樂毅列傳》齊田單后與騎劫戰,果設詐誑燕軍,遂破騎劫於即墨下。

2.出自《送楊支使序》以群、博論之,凡在宣州之幕下者,雖不盡與之游,皆可信而得其為人矣。

3.出自《趙镢頭的遺囑》可眼下,他把好心當成驢肝肺,我不得不說。

12.

用在數詞或方位詞后,表示方面或邊側。

1.出自《三國志平話》張飛又言:軍師分軍三下收其川,就勢報皇叔。

2.出自《水滸傳》轎窗兩邊,各有十個虞候簇擁著,人人手執鞭槍鐵鏈,守護兩下。

3.出自《西游記》〔悟空〕正自家這等夸念中間,忽然見林南下有一股子黑氣,骨都都的冒將上來。

4.出自《東周列國志》兩下混戰,直至天明。

13.

量詞。表示動作的次數。

1.出自《海內十洲記·炎洲》炎洲,在南海中,上有風生獸……以鐵錘錘其頭數十下乃死。

2.出自《意林》郭林宗謂仇季智曰:“子嘗有過否?”季智曰:“暮飯牛,牛不食,搏牛一下。”

3.出自《單刀會》一個短劍一身亡,一個靜鞭三下響。

4.出自《兒女英雄傳》說著,拿起鐘錘子來,當當當的便把那鐘敲了三下。

5.出自《潼關之夜》桌上的煤油燈的火焰跳躍了三下。

14.

降下;降落。

1.出自《禮記·射義》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

2.出自《長門賦》下蘭臺而周覽兮,步從容於深宮。

3.出自《偶作》詩下樹畏蠶饑,兒啼亦不顧。

4.出自《寄舍弟天與》詩落木風霜下,高秋鼓角聲。

5.出自《銅墻鐵壁》天下起了蒙蒙細雨。

15.

仆倒。

1.出自《禮記·王制》天子殺,則下大綏;諸侯殺,則下小綏;大夫殺,則止佐車。

16.

彎屈。

1.出自《六機匠》詩餓死了不下腰,凍死了也要迎著風!

17.

離開。

1.出自《戰國策·秦策一》歸至家,妻不下??,嫂不為炊,父母不與言。

2.出自如:輕傷不下火線。

18.

撤去;卸下。

1.出自《禮記·文王世子》食下,問所膳。

2.出自《暴風驟雨》胡子都下了槍,都用靰鞡草繩子給綁起來。

19.

除去;舍去。

1.出自《周禮·秋官·司民》司民掌登萬民之數,自生齒以上,皆書於版……歲登下其死生。

2.出自《新唐書·陳子昂傳》今使且未出,道路之人皆已指笑,欲望進賢下不肖,豈可得邪?

20.

少于,低于。

1.出自《尉繚子·守權》攻者不下十余萬之眾。

2.出自《后漢書·仲長統傳》肉刑之廢,輕重無品,下死則得髡鉗,下髡鉗則得鞭笞。

3.出自《降龍》詩禮下天子一等爾,衣服居處何其殊。

4.出自《寒秀草堂筆記》右臨快雪堂《十三行》兩跋,可見前之肥者,謂下真跡一等,是宋搨也。

5.出自《亂人坑》八年來,單單這個亂人坑埋的死人不下六千。

21.

攻克;征服。

1.出自《逸周書·允文》人知不棄,愛守正戶,上下和協,靡敵不下。

2.出自《史記·項羽本紀》廣陵人召平於是為陳王徇廣陵,未能下。

3.出自《北伐途次》這最后的抵抗如被沖破,武昌城便指日可下。

22.

屈服;投降。

1.出自《商君書·慎法》千乘能以守者自存也,萬乘能以戰者自完也,雖桀為主,不肯詘半辭以下其敵。

2.出自《史記·項羽本紀》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漢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

3.出自《后漢書·鮑永傳》永到,擊討,大破之,降者數千人。唯別帥彭豐、虞休、皮常等各千余人,稱“將軍”,不肯下。

4.出自《周書·文帝紀下》東魏將高叔禮守柵不下,謹急攻之,乃降。

23.

居人之下;謙讓。

1.出自《易·屯》以貴下賤。

2.出自《史記·汲鄭列傳》自天子欲群臣下大將軍,大將軍尊重益貴,君不可以不拜。

3.出自《周書·周惠達傳》惠達雖居顯職,性謙退,善下人。

4.出自《氣英布》雖然做不得吐哺握發下名流,也是昝的風云湊。

5.出自《明史·胡濙傳》濙節儉寬厚,喜怒不形於色,能以身下人。

24.

鄙視;輕視。

1.出自《漢書·地理志下》周人之失,巧偽趨利,貴財賤義,高富下貧,喜為商賈,不好仕宦。

2.出自《后漢書·荀彧傳》古人尚帷幄之規,下攻拔之力。

3.出自《東方朔》詩不肯下兒童,敢言詆平津。

25.

放入;投入。

1.出自《水經注·淇水》漢建安九年,魏武帝於水口下大枋木以成堰,遏淇水東入白溝,以通漕運,故時人號其處為枋頭。

2.出自《柳子厚墓志銘》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擠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3.出自《神奴兒》張千,將長枷來,上了長枷,下在死囚牢里去。

4.出自《海市》我家里凈吃苦橡子面,等著糧食下鍋。

26.

發;出。

1.出自《戰國策·秦策一》〔張儀〕對曰:“親魏善楚,下兵三川,塞??轅、緱氏之口,當屯留之道。”

2.出自《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今秦人下兵,魏不敢東面。

3.出自《新唐書·劉仁軌傳》雖孽豎跳梁,士力未完,宜厲兵粟馬,乘無備,擊不意,百下百全。

27.

頒布;發布。

1.出自《戰國策·齊策一》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

2.出自《丁君墓志銘》凋年,先下谷直,刻銘秤旁曰:“買物之權,惟利銖兩者亂之耳。”

3.出自《小二黑結婚》興旺就下命令,把他捆起來送交政權機關處理。

28.

交付;發給。

1.出自《漢書·武帝紀》將軍已下廷尉,使理正之,而又加法於士卒,二者并行,非仁圣之心。

2.出自《麈史·國政》議者以為祖宗時,凡建一事,施一令,必下侍臣博議。

3.出自《明史·焦廷弼傳》已,論功受賞,給事中宋一韓論之。下廷弼覆勘,具得棄地驅民狀。

29.

施行;使用。

1.出自《后漢書·方術傳下·華佗》病者不堪其苦,必欲除之,佗遂下療,應時愈。

2.出自《蝴蝶夢》下腦箍,使拶子,這其間痛怎支?

3.出自《曇》張女士銳呼一聲,下死勁掙脫了身子,飛跑出那條冷巷。

30.

完成;結束。

1.出自《和孫端叟寺丞農具·牧笛》牧人樂下牧,背騎吹短笛。

2.出自《我的童年》他下了工之后便改行做生意。

31.

去;到。常指從北到南、從上游到下游、從城市到鄉下、從上層到基層。

1.出自《上書吳王》漢亦折西河而下,北守漳水,以輔大國。

2.出自《顏氏家訓·勉學》上荊州必稱陜西,下揚都言去海郡。

3.出自《逢唐興劉主簿弟》詩輕舟下吳會,主簿意何如?

4.出自《燕下鄉脞錄》其后珅以戶部尚書為軍機大臣,扈蹕下江南。

5.出自《小伙伴》我們三人下部隊檢查戰備情況。

6.出自如:下地、下鄉、下工廠。

32.

指播種。

1.出自《顏氏家訓·涉務》不知幾月當下,幾月當收,安識世間余務乎?

2.出自《齊民要術·種紅藍花梔子》種法:欲雨后速下;或漫散種,或耦下,一如種麻法。

33.

收獲;收取。

1.出自《后漢書·安帝紀》〔延平元年〕冬十月,四州大水,雨雹。詔以宿麥不下,賑賜貧人。

2.出自《齊民要術·荔枝》夏至日將已時,翕然俱赤,則可食也。一樹下子百斛。

3.出自《太陽照在桑干河上》往年在果樹園里下果子,把果子堆成小山。

34.

歇宿;收留。

1.出自《朱砂擔》這兩頭的兩個店,都是小本錢客商的下在里面。

2.出自《金瓶梅詞話》他店內房屋寬廣,下的客商多。

3.出自《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難逢夫》想你這個模樣子,誰家下你?

4.出自《儒林外史》里面都下著多處的秀才。

35.

遞送。

1.出自《薦福碑》你下到這封書呵,休說你那盤纏鞍馬,就是前程事,都在此封書上。

2.出自《二刻拍案驚奇》〔賈成之〕遂與商妾取了那紙府牒,在德慶府里下了狀子。

3.出自《紅樓夢》黛玉笑道:“今日齊來,誰下帖子請的?”

4.出自《暴風驟雨》富農老李家怕斗,著忙跟窮人結親,愿把姑娘許配老王家,彩禮也下了。

36.

退場。

1.出自《漢宮秋》﹝旦云:﹞駕回了也,左右且掩上宮門,我睡些去。﹝下。﹞

2.出自如:北京隊的五號下,九號上。

37.

將面食一類的食品放入鍋內煮。

1.出自《勘頭巾》張千,休打休打,下合酪與孩兒吃。

2.出自《兒女英雄傳》等我里頭趕著給你老,炸點兒鍋渣面筋,下點兒素面你吃。

3.出自《四世同堂》我去下點掛面好不好?

38.

從事棋類活動時,舉手著子。

1.出自《虬髯客傳》道士一見慘然,下棋子曰:“此局全輸矣!”

2.出自《北夢瑣言》滑生棋思甚遲,沈吟良久,方下一子。

3.出自《西游記》君臣兩個對奕此棋,正下到午時三刻。

4.出自《兒女英雄傳》飯后又合程師爺下了盤棋。

5.出自《探索集·春蠶》我常常去事務所同他下象棋。

39.

以菜肴佐食。參見“下酒”“下飯”。

1.出自《齊民要術·脯臘》白如珂雪,味又絕倫。過飯下酒,極是珍美也。

2.出自《意中緣·借兵》小弟定要尋著此人,斷他的頭來下酒。

3.出自《代表》胡麗初選了幾樣下酒的菜,要了一斤花雕,兩人對酌起來。

4.出自《過庭錄》〔王子野〕正食,羅列珍品甚盛。水生適至,子野指謂生曰:“試觀之,何物可下飯乎?”生遍視良久,曰:“此皆未可,唯饑可下飯爾。”

5.出自《廣陽雜記》又有硝井水,煎之,皆硝。玀玀飲此水以下飯。

40.

導瀉。中醫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

1.出自《世說新語·術解》[于法開]便脈云:“君侯所患,正是精進太過所致耳。”合一劑湯與之,一服即大下,去數段許紙如拳大,剖看,乃先所服符也。

2.出自《李君墓志銘》前所服藥誤,方且下之,下則平矣。

3.出自《和邵不疑送虜使還道中聞江鄰幾梅圣俞長逝作詩哭之》愚醫暴下之,結轖候愈添。

41.

作出。

1.出自《且介亭雜文·關于中國的兩三件事》征服中國民族的心,這里胡適博士給中國之所謂王道所下的定義,然而我想,他自己恐怕也未必相信自己的話的罷。

2.出自《寒夜》想到這里他下了決心:“我現在就去。”

42.

養;生。

1.出自《尋親記·傷生》昨日爹在林學士家吃酒,宋清來報,說爹馬下駒兒了。

2.出自《創業史》女人要生娃子,母馬要下騾駒,又添人口又添財。

3.出自《駱駝祥子》擱在兜兒里,一個子永遠是一個子!放出去呢,錢就會下錢!

43.

用在動詞后。表示動作由高處到低處。

1.出自《水滸傳》史文恭奮勇趕來,神槍到處,秦明后腿股上早著,倒??下馬來。

2.出自《上海的早晨》她心里更痛楚,偷偷地掉下了眼淚。

44.

指等級低。

1.出自《論語·季氏》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2.出自《呂氏春秋·貴生》全身為上,虧生次之,死次之,迫生為下。

3.出自《送石處士序》與之語道理,辨古今事當否,論人高下,事后當成敗,若河決下流而東注。

45.

量詞。表時間的單位,猶言點。

1.出自《紅樓夢》方才胡吵了一陣,也沒留心聽聽,幾下鐘了?

2.出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三下一刻了。是你請客我便去,你代邀的我便少陪了。

3.出自《老殘游記》四下鐘,再等一刻,天亮了,我叫縣里專個人去。

46.

引申為落戶。

1.出自《人民日報》在那下,在那分地。

47.

指腹瀉。

1.出自《與米元章》某昨日啖冷過度,夜暴下,旦復疲甚。

48.

用在動詞后。表示動作的完成或結果。

1.出自《單刀會》安排下打鳳牢龍,準備著天羅地網。

2.出自《西游記》太宗即傳旨,教巧手丹青,描下菩薩真像。

3.出自《凰求鳳·伙謀》他到變下臉來,說了許多歹話。

4.出自《創業史》分下些田地,倒把咱們相好的貧雇農也變成仇人了!

49.

位置在低處。

1.出自《詩·小雅·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2.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民歸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誰能御之?

3.出自《論衡·藝增》今鶴鳴,從下聞之,鶴鳴近也。以從下聞其聲,則謂其鳴于地,當復聞于天,失其實矣。

4.出自《秋懷詩》上無枝上蜩,下無盤中蠅。

5.出自《徐霞客游記·楚游日記》循小溪至崖之西脅亂石間,水窮于下,竅啟于上,即麻葉洞也。

6.出自《松子》〔他〕輕聲的在草叢中的小路上一直朝下奔。

相同筆畫的字

相同部首的字

相同讀音的字

組詞

倒憋氣

1.倒噎氣。


倒兵

1.掉轉武器向己方攻擊。


倒彩

1.觀眾在看演出或其他的表演時,故意發出不滿的怪叫聲。


倒倉

1.戲曲演員在青春期發育時嗓音變低或變啞。

2.把一個倉里的糧食轉到另一個倉里去。


倒曹

1.轉換門戶。


倒槽

中低緯度地區,開口向南或西南的低壓槽。倒槽區有輻合上升氣流,與鋒面或高空槽相遇,往往產生云雨天氣。中國西南地區和湖南、江西一帶常有倒槽形成,并伸向華東地區,有時槽內還生成低氣壓,帶來陰雨天氣。有臺風活動時,也常有倒槽發生。


倒側

1.向一旁偏倒。


倒插

1.倒過來插入。

2.詩文創作的一種章法,即不按通常順序,把應在前面敘述的內容放到后面某處插入補敘。


倒插門

1.即入贅。男方到女方家成婚,并成為女方家庭的成員。因同成婚后女方到男方居住,并成為其家庭成員的我國傳統習慣相反,故稱。


倒茬

1.輪作。


倒蹅門

1.即倒插門。


倒產

1.猶破產。


倒車

1.中途換車。


倒持

1.見"倒持泰阿"。


倒持干戈

1.猶言倒持泰阿。干﹑戈,皆兵器。


倒持戈矛

1.猶言倒持泰阿。戈﹑矛,皆兵器。


倒持太阿

1.見"倒持泰阿"。


倒持泰阿

1.亦作"倒持太阿"。

2.倒持寶劍,將劍把交給別人。比喻輕率地授人權柄,自己反受其害。


倒抽了一口氣

1.表示失望或驚駭。


倒除

1.猶倒扣,倒過來扣除。


倒床

1.臥倒在床上。


倒垂

1.指物體倒懸著垂下。

2.指人頭朝下腳朝上地被倒掛,比喻處境極其困苦危急。

3.倒掛著下縋。


倒垂蓮

1.鳥名。

2.花名。即卷丹。滇南稱為倒垂蓮。


倒春寒

春季早期氣溫回升較快,而在春季后期氣溫較正常年份偏低的天氣現象。主要由長期陰雨天氣或冷空氣入侵等原因造成。可給農業生產造成桅,如引起中國南方的早稻爛秧,北方的花生、蔬菜、棉花和小麥的爛種或死苗現象等。


倒挫

1.因受驚而腳步向后一退。


倒錯

1.顛倒錯亂。


倒打一耙

1.《西游記》中豬八戒以釘耙作武器,后來俗語有"豬八戒倒打一耙"的說法,亦省作"倒打一耙"。多指不僅不接受對方的意見,反而指摘對方。


倒打一瓦

1.猶言倒打一耙。


倒大

1.非常;無比。


倒大來

1.非常;無比。


倒蛋

1.搗蛋。借端生事,無理取鬧。倒,通"搗"。


倒底

1.副詞。現多作"到底"。猶言總要,總得。

2.副詞。猶言畢竟,終究。

3.副詞。表示深究,猶言究竟。


倒地

1.橫躺在地上。

2.謂把人殺死。


倒顛

1.顛倒。謂事物的位置﹑順序﹑狀況等與原有的或應有的相反。

2.反倒,反而。


倒吊

1.見"倒吊"。


倒跌

1.謂人或物上下倒置著跌落下來。


倒動

1.搬移。

2.販賣;倒賣。


倒讀

1.顛倒誤讀。


倒斷

1.判斷,決斷。

2.引申為裁決;判決。

3.計劃,謀劃。

4.終止;完結。

5.明白,清楚。指將事情的因果是非關系或某種結局弄清楚。


倒蹲兒

1.謂向后傾跌,臀部先著地。


倒頓

1.大套褲。


倒躲

1.倒退躲避。


倒翻

1.打翻;跌倒。


倒反

1.方言。猶言反倒,反而。


倒反帳

1.結賬后又要求重算。亦泛指事情結束后重又發作。


齔髫

1.亦作"齳髫"。

2.指童年。


齔童

1.兒童。亦指童年。


1.長期的寵愛;平素的愛好。

2.猶正是,真個。


趁班

1.亦作"趂班"。

2.舊指官員上朝﹑赴朝。


趁辦

1.猶繳納。

刷刷題
公司地址: 北京市昌平區龍域北街10號院1號樓C座5層A區0038(集群注冊)
? 2019 shuashuati.com 京ICP備20000060號-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30703

聲明: 本網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絡或網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益,請發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移除相關內容 刷刷題對內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谷县| 收藏| 卓尼县| 专栏| 闸北区| 望谟县| 滨海县| 萝北县| 湖北省| 五指山市| 潢川县| 永仁县| 怀宁县| 深圳市| 万全县| 泗阳县| 瑞昌市| 安乡县| 正安县| 红原县| 彩票| 花莲市| 宜兰县| 祥云县| 霞浦县| 土默特右旗| 怀安县| 会昌县| 五大连池市| 小金县| 讷河市| 军事| 武汉市| 澎湖县| 衡南县| 扎囊县| 通海县| 汉源县| 武义县| 夏邑县| 康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