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子、~兒)收藏東西的器具,通常指小型的,有蓋兒可以開合。
1.
盛物器具。大的叫箱,小的叫匣。一般呈方形,有蓋。
1.出自《書·禹貢》包匭菁茅
2.出自《與鐘大理書》鄴騎既到,寶玦初至,捧匣跪發,五內震駭。
3.出自《送渾將軍出塞》城頭畫角三四聲,匣里寶刀晝夜鳴。
4.出自《兒女英雄傳》那頭抬是一匣如意,一匣通書;二抬便是你們那兩件定禮。
5.出自《財神和觀音》那火柴也是他自己的火柴廠為他定制的,上面還有他自己的肖像做的火柴匣的商標呢。
2.
裝在匣里;藏在匣里。
1.出自《列子·湯問》此三寶者,傳之十三世矣,而無施于事。匣而藏之,未嘗啟封。
2.出自《瘞硯銘》〔李觀〕行于褒谷,役者劉胤誤墮之地,毀焉,乃匣歸,埋于京師里中。
3.出自《七修類稿·辯證·黃陵琴濟讀物》四川黃陵廟有一琴,殆如朽木,匣于神前,傳以為魯般所造。
3.
同“柙”。關猛獸或犯人的籠子。
1.出自《太平御覽》虎兕出于匣,是誰之過與?
2.出自《新編五代史平話·梁史上》朱溫便尋鬧揮拳,打落了鄉人兩齒,被地方投解徐州,送左獄禁勘,恰與劉文政同匣。是夜三更,風雨驟作。溫打開匣,脫了枷,同那劉文政從氣樓走出。
4.
猶言夾、鎖。參見“匣牀”。
1.出自《還牢末》他把我死羊般拖奔入牢房,依舊硬邦邦匣定在囚床。
2.出自《水滸傳》牢子獄卒,把武松押在大牢里,將他一雙腳晝夜匣著;又把木鈕釘住雙手,那里容他些松寬。
1.高入云霄的山峰。
1.謂以云為蓋。
1.宵衣旰食。霄﹐通"宵"。舊時用來稱諛帝王勤于政事。
1.封建王朝為表彰功臣而建筑的高閣﹐繪有功臣圖像。也稱凌云閣﹑凌煙閣。
1.猶月光。
1.典出《尚書大傳》卷五﹕"晉平公問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師曠曰﹕'臣聞老而學者如執燭之明。執燭之明孰與昧行?'公曰﹕'善。'"后因以"霄光可學"指老年猶勤學不倦。
云霄,河漢;指天空氣沖霄漢。
1.指毛筆。
1.高飛的鴻雁。
1.指月亮。
1.天空的最高處﹐高空。
2.喻朝廷。
1.猶云車。仙人以云為車。
1.猶言夜明如晝。霄﹐通"宵"。
1.高空的光景。
1.指仙人。
1.指潔白的月色。霄﹐通"宵"。
2.古劍名。
1.高聳入云的山嶺。
1.云露。
1.指高山上的小路。
2.云中之路﹐上天之路。
3.青云之路。喻仕宦之途。
1.天門。
1.人名。相傳為舜的女兒。
1.太空。
1.云氣。
1.上天的通途。
2.比喻高位。
天地。多形容差距極大霄壤之別。
1.天空。
1.高山上的道路。
1.日沒以后或日出前的云氣。語出《楚辭.遠游》﹕"餐六氣而飲沆瀣兮﹐漱正陽而含朝霞。"王逸注﹕"《陵陽子明經》言﹕春食朝霞。朝霞者﹐日始欲出赤黃氣也。秋食淪陰。淪陰者﹐日沒以后赤黃氣也。冬飲沆瀣。沆瀣者﹐北方夜半氣也。夏食正陽。正陽者﹐南方日中氣也。"
2.借指太空。
1.高聳入云的山峰。
1.高入云霄的山崖。
1.據《呂氏春秋.具備》載﹐春秋時孔子弟子宓子賤治亶父(今山東省單縣)﹐體圣人之化﹐三年﹐夜間捕魚的人能將所得小魚重歸水中◇因以"霄魚垂化"來稱贊官吏的德政。
1.天地之間。
1.猶霄壤。比喻相去極遠。
1.天空﹐高空。
1.高空的月亮。
1.高入云霄的山。
1.云氣中的高峰。
1.猶魑魅。
1.鬼怪。
1.猶魈鬼。
1.亦作"蟰蛸"。
2.蜘蛛的一種﹐腳很長。通稱蟢子。
1.形容呼嘯的風聲。
1.編造與事實相違的罪名去加害于人。
1.盛烈貌。
1.叫囂。
1.猶囂塵,紛擾的塵世。
1.眾口謗議。
1.形容輿論嘩然而猛烈。
1.喧鬧鄙俗。
1.浮薄。
2.微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