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用力使腳離地,全身向上或向前。
2.
動詞
物體由于彈性作用突然向上移動。
3.
動詞
一起一伏地動。
4.
動詞
越過應該經過的一處到達另一處。
5.
動詞
比喻鬧騰。
1.
跳躍。
1.出自《楚辭·九辯》見執轡者非其人兮,故??跳而遠去。
2.出自《說苑·辨物》其后齊有飛鳥,一足,來下,止于殿前,舒翅而跳。
3.出自《鄆州溪堂詩》流有跳魚,岸有集鳥。
4.出自《航線》浪花不住地從窗口跳進來。
2.
跳越;跨越。
1.出自《晉書·劉牢之傳》牢之敗績,士卒殲焉。牢之策馬跳五丈澗,得脫。
2.出自《女丈夫·隋帝南巡》驪阜鎮皇都,鑾游跳八區。
3.出自《吶喊·阿Q正傳》阿Q,你怎么跳進園里來偷蘿卜!
3.
瘸著走路。
1.出自《荀子·非相》禹跳,湯偏。
2.出自《尚書大傳》禹其跳湯扁……其跳者,踦也。
4.
快走;疾馳。參見“跳驅”。
1.出自《史記·荊燕世家》至梁,聞漢遣灌將軍屯滎陽,澤還兵備西界,遂跳驅至長安。
5.
耍弄,擺弄。
1.出自《文選·張衡〈西京賦〉》跳丸劍之揮霍,走索上而相逢。
6.
上冒;冒出。
1.出自《齊民要術·種韭》韭一翦一加糞,又根性上跳,故須深也。
2.出自《儒林外史》就如這個馬純上,生平也不會作詩,那里忽然又跳出他一首?
3.出自《編輯學刊》地方出版部門或地方專業出版社的出版物,要想在浩瀚的書海中不被淹沒而能“跳”出來,唯一的出路是要創造自己的特色。
7.
橫行。
1.出自《廣西轉運使孫君墓碑》在仁宗世,蠻跳不制。
2.出自《朝散大夫主管沖佑觀鮑公墓志銘》濠歸正人常跳淮暴虜邊,殺人燒屋相繼。
8.
跳板。
1.出自《西游記》婦人微笑不答,用手拖上跳板。沙和尚將行李挑上去,行者扶著師父上跳。
2.出自《掛枝兒·船》新打的船兒其實妙,下了篙,搭上了跳,把客招。
3.出自《堅瓠七集·行舟八詠》楚有商於吳者,難楊曰:“為我作舟行八詠,即載以往。”題曰:篷檣篙櫓錨纜舵跳。楊一揮而就。
9.
古房屋建筑之斗拱挑出的層次。
1.出自《營造法式·大木作制度一·栱》每跳之長,心不過三十分;傳跳雖多,不過一百五十分。
10.
方言。搞;干。
1.出自《儒林外史》只好將就弄幾十兩銀子給你,過江舞起幾個猴子來,你再跳。
2.出自《風蕭蕭》目前還不到火候,讓他們先去跳好了,我們且冷眼觀之。
3.出自《淘金記》依我看只有這樣,自己挖!你忙不過來,我幫你跳。
1.因此。
2.本然;必然。
①老朋友;舊友過訪~。②死去的人吊祭~丨為料一別之后,竟成~。
故意殺害(區別于‘誤殺’)。
1.舊山。喻家鄉。
1.謂說話故意夸大,脫離事實。
1.法律用語。故,謂故意出入人罪;失,謂因失誤而出入人罪。
①以往的有歷史意義的事實。②出處;典故。
舊日的行事制度;例行的事虛應~丨奉行~(按照老規矩敷衍塞責)。
表演故事的影片。
故事片。
1.敘事詩的一種。故事性比一般敘事詩強,規模比史詩小,取材廣泛。
1.具有完整的故事情節,由演員扮演的影片。取材包括現實生活﹑歷史題材和神話傳說等。故事片經過藝術的提煉,運用獨特的蒙太奇方法,展示情節,塑造形象,表達主題思想。
①古書。②舊書。
1.按慣例舉行的祭祀。
舊日的情況或態度。
1.見"故態復萌"。
舊日的習氣或老毛病重新出現。
1.陳規;俗套。
故鄉;懷念~丨~難離。
舊日的我依然~。
1.過去的我。
1.舊物;前人遺物。
舊習一洗~。
1.原來的官銜。
出生或長期居住過的地方;家鄉;老家。
1.舊時的臺榭。
1.過去判刑而今仍在服勞役的人。
1.亦作"故步"。
2.原來的步法。《莊子.秋水》"且子獨不聞夫壽陵余子之學行于邯鄲與?未得國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歸耳。"《漢書.敘傳上》作"又復失其故步"◇多比喻固有的技能。
1.遺址;廢墟。
2.荒蕪的田地;休閑地。
1.舊絮;敗絮。
1.古訓。先代留下的法則。
2.訓詁。
1.先例;成規。
2.指祖上傳下的基業﹑家業。
3.舊時從事的行業。
1.枯葉。
1.平素穿的衣服。
2.舊衣。
1.指故交舊友。
1.原來的封邑。
2.故鄉所在的都邑。
有意識地(那樣做)他~把聲音提高,好引起大家的注意丨他不是~不理你,是沒看見你。
①死去了的朋友。②舊日的朋友;老朋友~重逢。
1.舊居。引申為故國;家鄉。
1.典故成語。
故鄉~風物依舊。
1.舊時的屬吏。
1.舊宅;舊居。
(機械、儀器等)發生的不能順利運轉的情況;毛病②發生~丨排除~。
1.舊轍;舊途。
2.常規;舊法。
1.舊的枝條。亦喻舊時棲居之處。
〈書〉老朋友;舊友。
舊址。
1.舊紙。
2.指積年的文牘簿冊。
3.指古書舊籍。
指數量很多并且十分陳舊的書籍、資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