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完整的東西破壞成零片零塊,使變碎。
2.
形容詞
零星;不完整。
3.
形容詞
說話嘮叨。
4.
名詞
(Suì)姓。
1.
亦作“砕”。
2.
破析。
1.出自《〈說春秋〉序》吾輩方扣圣門,宜循師道,碎屬詞比事之教,洞尊王黜霸之經,由此登泰山而知高,入宗廟而見美,升堂睹奧,必有人焉。
3.
攙雜。
1.出自《列女傳·霍夫人顯》衍(淳于衍)承其言,搗附子碎太醫大丸中,持入,遂藥弒許后。
4.
瑣細;繁雜。
1.出自《漢書·循吏傳·黃霸》米鹽靡密,初若煩碎,然霸精力能推行之。
2.出自《春宮怨》詩風暖鳥聲碎,日高花影重。
3.出自《紀年備遺序》南北華戎之離合,爭奪之碎,人所厭簡,亦備論之。
4.出自《巢林筆談·讀〈禮〉》讀《儀禮》,疑儀節太碎。
5.出自《憶秦娥·婁山關》詞馬蹄聲碎,喇叭聲咽。
5.
零星;細小。
1.出自《拾遺記·岱輿山》孟冬水涸,中有黃煙從地出,起數丈,煙色萬變。山人掘之,入地數尺,得燋石如炭滅,有碎火。以蒸燭投之,則燃而青色。深掘則火轉盛。
2.出自《文心雕龍·雜文》碎文璅語,肇為連珠,其辭雖小而明潤矣。
6.
衰萎;疲萎。
1.出自《還自舅家書所感》詩黃焦下澤稻,綠碎短樊蔬。
2.出自《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那時外邊都曉得庫里失了銀子,盡來探問,到拌得口乾舌碎。
7.
說話嘮叨;絮煩。
1.出自《紅樓夢》二則姨媽老人家的嘴碎,饒這么著,我還聽見常說你們不知過日子,只會糟蹋東西,不知惜福。
2.出自《三千里江山》姚大嬸瞎了只眼,人很善良,就是嘴碎,愛啰嗦,對著貓狗也說話。
8.
方言。謂年齡幼小。參見“碎女”、“碎娃”。
1.出自《醒世姻緣傳》小男碎女,丟棄了的滿路都是。
2.出自《解放日報》我的好獄長呵!給我想想辦法吧!婆姨在家沒法生呀!一個婦道人家還帶個碎娃。
9.
通“萃”。聚集;行列。
1.出自《墨子·兼愛中》士聞鼓音,破碎亂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
10.
嘆詞。表示輕蔑、唾棄或斥責。
1.出自《水滸傳》﹝王慶﹞噀一口唾,叫聲道:“碎!我直恁這般呆!癩蝦蟆怎想吃天鵝肉?”
11.
象聲詞。形容拍擊聲。
1.出自《反正前后》“我們要誓死反對!”碎的一聲在桌上一拳。壇下也同聲的反響了一聲,大家也在自己的席上碎的一拳。
12.
完整的東西破成零片、零塊;碎裂。
1.出自《公羊傳·莊公十二年》萬(南宮萬)臂??仇牧,碎其首。
2.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大王必欲急臣,臣頭今與璧俱碎於柱矣。
3.出自《七啟》批熊碎掌,拉虎摧斑。
4.出自《南山詩》或浮若波濤,或碎若鋤耨。
5.出自《月夜》這些撕裂人心的哀叫,就像一個活潑的生命給毀壞了,給撕碎了,撕碎成一絲一絲,一粒一粒似的。
1.逆著斜坡滾丸。比喻事情難于辦到。
1.猶暴逆。
1.預先備悉。
1.悖逆,叛亂。
1.形反而神同的一種筆法。
1.謂湍水回旋轟響。
1.叛逆不順的邊藩。
1.猶旅吟。
1.客死他鄉者的尸骨。
1.見"旅館"。
1.遷飛的鳥。
1.猶旅衣。
1.猶旅愁。
1.旅雁。
1.羈旅者的情懷。
1.外出求官或做官。
1.猶旅情。
2.客死他鄉者的鬼魂。
1.久居他鄉。
1.群集。
1.寄居他鄉。
1.眾人一同進見。
1.并進。
2.見"旅進旅退"。
3.敘進。
1.在外居住。
1.見"旅距"。
1.亦作"旅拒"。
2.聚眾抗拒;違抗。
3.抵住﹐頂著。
4.矯健貌。
1.旅途的情懷或景況。
1.野生的葵菜。
1.猶旅程。
1.優游從容貌。
1.猶旅顏。
1.旅人思鄉之夢。
1.眾人共用的大型幕帳。
1.眾農。指田農﹑山農﹑澤農等。
1.同伴。
1.旅途休息。
1.羈旅者的思緒﹑情懷。
1.指護照。
1.官名。掌管割烹之事。
2.客居在外的人。
3.旅行在途的人;奔走在外的人。
4.眾人﹐庶民百姓。
1.猶旅館。
2.成列成片的民居。
1.猶旅館。
1.成群升上。
2.猶旅進。
1.野生﹐不種而生。
1.官名。掌征集﹑頒發谷類作物。
1.謂當門道立屏。
1.《周禮》官名。統一旅之眾。
2.古代州郡地方軍事散官名。
3.太平天國官名。既管軍政亦管民政﹐位在師帥之下﹐卒長之上。
1.羈旅的愁思。
1.旅途夜宿。
2.旅舍。
1.旅居困頓。語出《易.旅》"旅瑣瑣﹐斯其所取災。"王弼注"寄旅不得所安﹐而為斯賤之役﹐所取致災﹐志窮且困。"
1.謂路邊供旅人暫時休息的處所。
1.見"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