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書〉光潤的樣子。
2.
形容詞
〈書〉顏色純粹。
1.
視。
1.出自《遯翁隨筆》史載遼之太祖,初生即體如三歲,又能匍匐,三月即能走,睟而能言。
2.
潤澤貌。
1.出自《孟子·盡心上》其生色也,睟然見於面。
2.出自《魏都賦》魏國先生有睟其容。
3.出自《皇太子釋奠會作詩》虞庠飾館,睿圖炳睟。
4.出自《送夏進士序》睟然愉,謖然清,論三千年史事,意見或合或否,輒咍然以歡。
3.
通“粹”。純一。
1.出自《法言·君子》牛玄骍白睟而角。
2.出自《太玄·將》將無疵元睟。
3.出自《戴樂和之字說》視於其身,慈讓忠信之色睟如;視於其家,親睦信順之意翕如。
4.
通“萃”。聚集。
1.出自《太玄·玄數》參珍睟精以索數。
1.修道而成仙。
1.證明。
1.征象﹐跡象。
1.證據﹔憑據。
1.佛教語。指佛教徒一意修行﹑清靜寂定的心性。
1.參悟修煉。
1.論證評述。
1.查證審訊。
1.證人的證詞。
1.證實和推演。
1.驗證。
2.證據﹔用來驗證的憑據。
3.效驗。
1.謂告發父親偷羊。
1.佛教語。證悟業果。
1.謂聽從勸諫而改易過錯。
1.證知因果。
1.謂舉證和攀引他人。
2.猶引證。
1.驗證。
1.學校﹑機關﹑團體發給本單位人員證明身分的徽章﹐多用金屬制成﹐佩在胸前。
1.參悟。
2.告知。
1.亦作"證佐"。
2.證人。
3.證據。
1.見"證左"。
1.將烏龜說成甲魚。喻蓄意歪曲﹐顛倒是非。
1.諫諍之臣。引申指能指正先輩缺失的后輩。
1.爭訟之辭。諍﹐通"爭"。
1.直言勸諫。
1.見"中尊"。
1.見"中尊"。
1.才德平常的輔臣。
1.謂工程在進行中。
1.宴會中間。
2.座中;座間。
3.謂放置在當中。
4.謂坐在半路上。
1.國君統治的中期。
1.座中。
1.見"中泠"。
1.猶惶惑,恐懼不明。
1.忠誠與仁愛。
2.謂忠君愛國。
1.盡忠效命。
1.忠誠輔佐。
1.忠于君主的官吏。
指對國家、對人民、對事業、對上級、對朋友等真心誠意、盡心盡力,沒有二心忠誠老實|忠誠勇敢|忠誠可靠|對祖國無限忠誠。
1.忠心赤膽。
1.忠誠純正。
1.猶忠純。
1.忠誠正直。
1.忠正有德行。亦謂忠正有德行的人。
1.忠厚篤實。
1.忠實厚道。
1.忠誠正直的話。
1.忠誠方正。
1.謂盡忠而被放逐。
1.忠義憤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