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數詞
三加一后所得的數目。
2.
名詞
(Sì)姓。
3.
名詞
我國民族音樂音階上的一級,樂譜上用作記音符號,相當于簡譜的“6?”。參看“工尺”。
1.
“亖”的今字。
2.
數詞。三加一所得。
1.出自《書·文侯之命》用賚爾秬鬯一卣,彤弓一,彤矢百,盧弓一,盧矢百,馬四匹。
2.出自《穀梁傳·成公二年》壹戰不克,請再;再不克,請三;三不克,請四;四不克,請五;五不克,舉國而授。
3.出自《東京賦》升獻六禽,時膳四膏。
4.出自《陳情事表》行年四歲,舅奪母志。
5.出自《送渾將軍出塞》詩城頭畫角三四聲,匣里寶刀晝夜鳴。
6.出自《紅樓夢》門子道:“四家皆連絡有親,一損俱損,一榮俱榮?!?/p>
7.出自《北京人》這間小花廳是上房大客廳和前后院東廂房銜接的所在,屋內一共有四個出入的門。
3.
表示序數第四。
1.出自《書·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2.出自《詩·小雅·四月》四月維夏,六月徂暑。
4.
工尺譜記音符號之一,表示音階上的一級。
1.出自《宋史·樂志十七》蔡元定嘗為《燕樂》一書,證俗失以存古義……大呂、太簇用“四”字。
2.出自《遼史·樂志》大樂聲:各調之中,度典協音,其聲凡十,曰:五、凡、工、尺、上、一、四、六、勾、合。
5.
通“駟”。參見“四從”。
1.出自《韓非子·愛臣》是故不得四從,不載奇兵。
2.出自《舊唐書·孝友傳·宋興貴》又有宋興貴者,雍州萬年人。累世同居,射耕致養,至興貴已四從矣。
6.
姓。春秋越有四水。見漢劉向《說苑·權謀》。
1.出自《正字通?囗部》四,姓。宋四象,慶元間知汀州。
1.病勢沉重。
1.同"病急亂投醫"。
1.猶病困。
1.重聽不聰之耳。
1.困乏;因病憊乏。
1.收養貧病平民的機構。
1.醫院﹑療養院里病人住的房間。
1.因病廢棄;因病殘廢或有殘疾。
1.患風癱之癥。
1.患風搐或風痹病。
1.同"病狂喪心"。
1.病人。
1.病勢危急。語出《禮記.檀弓上》"夫子之病革矣。"鄭玄注﹕"革﹐急也。"
1.疾病的根源。
2.比喻引起失敗或災禍的根本原因。
1.形容身長臂短﹐其狀若鉤。
1.指多病瘦損的身軀。
1.患蠱疾。
2.害人的毒蠱。猶言害人蟲。
1.病死。
1.猶言禍國殃民。
1.猶病體。用于老年人。
1.疾苦。
2.由細菌﹑真菌﹑病毒﹑藻類﹑不適宜的氣候或土壤等因素引起的植物體發育不良﹑枯萎或死亡。
1.指一個集體中的患病者。
1.病情及病象。
1.疾病;患病者。
1.憂憤。
1.謂非常疲乏﹐呼吸困難。
1.猶病體。
1.病革。
1.病情危急不審醫術善否即求診治。亦以喻事勢危急盲目求援。
1.疾病。
2.猶病革。病重。
1.驚悸;驚心。
1.病人的家庭;病人和病人的家屬。
1.因病請假;因病請的假。
1.有病的腳;腳有病。
1.南朝梁武帝曾于華光殿宴飲﹐令沈約等賦韻連句﹐武將曹景宗不得韻﹐意不平。帝謂"卿伎能甚多﹐人才英拔﹐何必止在一詩"。時景宗已醉﹐求之不已﹐而分韻已盡﹐唯馀"競""病"二字。景宗操筆成詩云"去時兒女悲﹐歸來笳鼓競。借問行路人﹐何如霍去病。"詩渾成悲壯﹐帝及群臣驚嗟竟日。事見《南史.曹景宗傳》◇遂用為好詩渾成的典故。
1.飲酒沉醉。
2.謂飲酒過量而生病。
1.謂悲痛不安。
1.在語法或邏輯上有毛病的句子。
1.能使生物生病的細菌。
1.患瘧疾。
1.患消渴癥。
1.疲病的旅居在外之人。
1.疾苦;痛苦。亦指疾苦之人。
1.謂發瘋。
1.同"喪心病狂"。
2.形容言行昏亂荒謬。
1.猶言病篤。
2.為疾病所困擾。
1.猶缺點。
1.疾病發生發展的過程和原理。
病理標本的一種。制作時將部分有病變的組織或臟器經過各種化學品和埋藏法的處理,使之固定硬化,在切片機上切成薄片,粘附在玻片上,染以各種顏色,供在顯微鏡下檢查,以觀察病理變化,作出病理診斷,為臨床診斷和治療提供幫助。
研究疾病的原因、發生發展規律及其發展過程中人體的形態、代謝和功能變化的一門科學。是聯系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的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