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國家。
2.
名詞
代表國家的,屬于本國的。
3.
名詞
在一國內最好的。
4.
指本國的,特指我國的。
5.
名詞
(Guó)姓。
6.
名詞
地方。
1.
亦作“囯”。“囶”的今字。亦作“囻”。“圀”的今字。“或”的今字。
2.
國家。
1.出自《詩·小雅·節南山》秉國之均,四方是維。
2.出自《非有先生論》國無災害之變,民無饑寒之色。
3.出自《分水嶺晚行》少年曾許國,多難更移家。
3.
指部落。
1.出自《尸子》舜一徙成邑,再徙成都,三徙成國。
2.出自《后漢書·東夷傳·三韓》﹝韓﹞凡七十八國。伯濟是其一國焉。大者萬余戶,小者數千家,各在山海間。
4.
國都。
1.出自《左傳·隱公元年》先王之制,大都不過參國之一。
2.出自《史記·樂毅列傳》濟上之軍受命擊齊,大敗齊人。輕卒銳兵,長驅至國。齊王遁而走莒,僅以身免。
3.出自《上執政啟》近戚當涂,陳冤無路,徊徨去國,舉動畏人。
5.
泛指城邑。
1.出自《國語·周語中》國有班事,縣有序民。
2.出自《后漢書·陳龜傳》舉國掩戶,盡種灰滅,孤兒寡婦,號哭空城。
6.
建國;建都。
1.出自《莊子·則陽》有國於蝸之左角者曰觸氏,有國於蝸之右角者曰蠻氏。
2.出自《水經注·濁漳水》蓋周時國于此地者,惡言降,故改云共耳。
3.出自《朱子語類》國家遭汴都之禍,國於東南。
4.出自《郁離子·千里馬》徐市……私具舟,載其童男女三千人,宅海島而國焉。
7.
古代王、侯的封地。
1.出自《易·師》開國承家,小人勿用。
2.出自《孝經·爭諫》諸侯有爭臣五人,雖無道,不失其國。
3.出自《戰國策·齊策四》孟嘗君就國於薛。
4.出自《三國志·魏志·陳思王植傳》文帝即王位,誅丁儀、丁廙并其男口。植與諸侯并就國。
8.
地方;地域。
1.出自《周禮·地官·掌節》山國用虎節,土國用人節,澤國用龍節。
2.出自《史記·留侯世家》雒陽雖有此固,其中小,不過數百里,田地薄,四面受敵,此非用武之國也。
3.出自《南史·周盤龍傳》盤龍父子由是名播北國。
4.出自《新秋》詩南國新涼歌《白苧》,西湖夜雨落紅蓮。
9.
猶家鄉。
1.出自《晉書·陶侃傳》﹝侃﹞欲遜位歸國,佐吏等苦留之。
2.出自《南望樓》詩去國三巴遠,登樓萬里春。
3.出自《河傳》詞愁腸豈異丁香結。因離別,故國音書絕。
10.
專指與帝王或皇室有關的(人物、事件)。參見“國姓”“國姻”。
1.出自《晉書·恭帝紀》帝幼時性頗忍急,及在藩國,曾令善射者射馬為戲。既而有人云:“馬者國姓,而自殺之,不祥之甚。”
2.出自《北夢瑣言》執宜生赤心,以討徐州龐勛功,賜國姓并名,號李國昌。
3.出自《野獲編·科場三·宗室應試之始》若中式者,皆書國姓及名爵以自別。
4.出自《晉書·外戚傳·王蘊》謝安謂蘊曰:“卿居后父之重……可暫臨此任,以紓國姻之重。”
5.出自《宋書·王僧達傳》門爵國姻,一不貶絕。
6.出自《與茂昭詔》卿望重勛賢,寄崇藩鎮,謀參廟算,寵接國姻。
11.
指本朝的。參見“國朝”“國初”。
1.出自《薦士》詩國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
2.出自《與張承恩書》若足下原國朝之宿將,更當先著祖鞭。
3.出自《紅樓夢》吾家自國朝定鼎以來,功名奕世,富貴流傳,已歷百年,奈運終數盡,不可挽回!
4.出自《韋諷錄事宅觀曹將軍畫馬圖歌》國初已來畫鞍馬,神妙獨數江都王。
5.出自《戒庵老人漫筆·匠班銀》余邑有匠班銀,匠戶每名出銀四錢五分,此定于國初,而戶籍一成不變。
6.出自《元旦陵下作》詩是日稱三始,何時見國初?
7.出自《生活的況味·骨董小記》明器在國初幾乎滿街皆是,一個一只洋耳。
12.
指國中最好的或最美的。參見“國手”、“國色”、“國香”。
1.出自《醉贈劉二十八使君》詩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
2.出自《棋》詩人心無算處,國手有輸時。
3.出自《循守臨行出小鬟復用前韻》趁著春衫游上苑,要求國手教新音。
4.出自《感懷》詩拯亂幾曾逢國手,嫉余早分到蛾眉。
5.出自《公羊傳·僖公十年》驪姬者,國色也。
6.出自《三國志·吳志·周瑜傳》時得橋公兩女,皆國色也。
7.出自《書幽芳亭》士之才德蓋一國則曰國士,女之色蓋一國則曰國色。
8.出自《白蓮》詩國色由來夸素面,佳人原不借濃妝。
9.出自《左傳·宣公三年》以蘭有國香,人服媚之如是。
10.出自《云仙雜記·蜂蝶慕香》都下名妓楚蓮者,國香無及,每出,則蜂蝶相隨慕其香。
11.出自《中書令裴公挽歌詞》國香荀令去,樓月庾公來。
13.
指中國特有的。參見“國畫”“國術”。
1.出自《悼于非??畫師》國畫的發展的確可以作到百花齊放,推陳出新!
2.出自《黃河東流去》后來又請了個老美術教員,教她畫國畫。
3.出自《看云隨筆·苦茶庵小文》聞今國術館中亦有摜跤一科,然則此又未必限于民間矣。
4.出自《雪》國樂之后是國術。一個強壯的漢子裸著上身出來打幾套拳。另一個穿短打的耍了一回刀。
14.
指代表國家的。參見“國旗”“國徽”。
1.出自《晚學盲言·道與器》而西方人則并無此種觀念,乃以國旗來代表國。
2.出自《晚學盲言·道與器》國旗外又唱國歌,此等皆屬形而下,而立國精神與立國氣象則屬形而上,何可即以形而下來代表形而上。
15.
姓。春秋齊有國佐。見《左傳·成公十八年》。
1.出自《廣韻?德韻》國,姓,太公之后。
1.織出皺紋的絲織品。
1.即皺紋。
1.見"縐褶"。
1.亦作"縐折"。
2.指衣服折疊的痕跡。
1.一種有皺紋的薄紙。
1.日夜思量。
1.午飯。
正午;中午晝分而食,夜分而寢。
1.白天隱蔽不動。
1.掌管起草誥命之意,后用作官名。唐初以中書舍人為之,掌外制。其后亦有以他官代行其職者,則稱某官知制誥。開元末,改翰林供奉為學士院,翰林入院一歲,則遷知制誥,專掌內命,典司詔誥。宋代因之,為清要之職。明代翰林學士或內閣學士,得兼此職。清代廢。
1.賞識;看重。
官名。宋代委朝臣為州一級地方行政長官,稱權知某軍州事”,簡稱知州。明清時成為州長官的名稱,為直隸州知州者,地位略低于知府;為散州知州者,地位與知縣同。
1.了解兒子的無過于父親。
1.見"知從"。
1.謂自知滿足,不作過分的企求。
1.見"知止不殆"。
1.自知滿足就不會招致羞辱。
1.謂自知滿足則心常快樂。語本《老子》"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1.織有貝殼花紋的綿。
1.織作絲織品。亦指已織成的絲織品。
1.用紗﹑線等依照織物原有的經緯交織規律把破處補好。
2.指編織補綴。
1.用織機將棉紗或絲縷織成布帛。
2.指已織成的布匹。
1.古代名貴的絲織物。以彩絲及金縷交織出花紋圖案,漢以來一般為帝王公卿大臣所服用。一說出自西域。
1.語本南朝梁沈約《郊居賦》"織宿楚以成門,籍外扉而為戶。"宿楚,指陳舊的荊條◇遂以"織楚成門"表示房屋簡陋。
1.古代傳說,三國時吳主趙夫人曾析發以神膠續之,織為羅縠,裁為幔,內外視之,飄飄如煙氣輕動,而房內自涼,時人謂之"絲絕"。見晉王嘉《拾遺記.吳》◇因稱趙夫人為"織發夫人",并用以贊美善于編織的婦女。
1.即織室。
1.指從事紡織勞動的婦女。
2.指織女星。
1.用各種紗線﹑絲縷在織機上織成帶有花紋的紡織品。亦謂用手工編織出帶有花紋的編織物。
1.一種工藝美術品。將羅紋紙剪成片﹑條,織成山水﹑人物﹑花鳥等。明代即已流行,并視為珍品。嘉靖時抄沒嚴嵩財產中即有"紙織"名目。
1.織造工具。其作用為將經線與緯線按一定規律織成布帛。《藝文類聚》卷六五有晉楊泉《織機賦》。
2.織作布帛。
1.織布與緝麻。指紡績織纴等女工之事。
1.織絹。
1.用金絲織出圖案的珍貴織物。古代多用作朝服。
在貴州省織金縣東北官寨鄉東街口。洞口位于山腰,高約15米,寬約20米,長達12千米,面積70多萬平方米。為喀斯特高位旱溶洞,洞內滿布鐘乳石,千姿百態。被譽為地下天宮”、巖溶博物館”。為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
1.織作錦緞。
2.見"織錦回文"。
3.織有彩色花紋的絲織品。參見"織錦緞"。
4.一種絲織畫幅。有彩色和單色兩種,為杭州﹑成都等地特產的工藝美術品。
1.古稱以織錦為業的人家。
1.見"織錦回文"。
1.用麻﹑草﹑絲﹑革等為材料編織鞋子。
1.螳螂的別名。
1.指南朝齊沈驎士。驎士少好學,家貧,織簾誦書,口手不息。隱居不仕,不與人物通。見《南齊書.高逸傳.沈驎士》。
1.見"織絡"。
1.織作布帛。
1.羅織。謂虛構罪名,陷害無辜。
1.亦作"織路"。謂奔走往來,猶如穿梭織布。
2.指操織事之宮女。
1.我國傳統工藝絲織品之一。以緞紋為地組織,以彩色絲為緯,織成有龍鳳﹑花鳥﹑景物等圖案的緞匹。花紋精致,色澤鮮艷,質地厚密。適于作婦女服裝﹑被面﹑裝飾等。
1.即織女星。織女與其附近兩個四等星,成一正三角形,合稱織女三星。《詩.小雅.大東》"維天有漢,監亦有光。跂彼織女,終日七襄。"《史記.天官書》"婺女,其北織女。織女,天女孫也。"張守節正義"織女三星,在河北天紀東,天女也,主果蓏絲帛珍寶。"后衍化為神話人物。
2.《淮南子.俶真訓》"若夫真人,則動溶于至虛,而游于滅亡之野……臣雷公﹑役夸父﹑妾宓妃,妻織女,天地之間何足以留其志!"漢班固《西都賦》"臨乎昆明之池,左牽牛而右織女。"《歲華紀麗》卷三引漢應劭《風俗通》佚文"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月令廣義.七月令》引南朝梁殷蕓《小說》"天河之東有織女,天帝之子也。年年機杼勞役,織成云錦天衣,容貌不暇整。帝憐其獨處,許嫁河西牽牛郎,嫁后遂廢織纴。天帝怒,責令歸河東,但使一年一度相會。"后常用此典以詠夫妻暌隔,或借以表達男女相思﹑相愛之情。
3.織纴女工。
1.天河。又名銀河。古代神話相傳織女與牛郎隔天河相對,每年七夕渡河相會,故稱。
1.見"織女河"。
古星名。共三星,即織女一、織女二和織女三,組成一個等邊三角形,在銀河西,與銀河東牛郎星相對。織女一,即天琴座α星”,星等003,為全天第五位亮星,呈青白色光輝。直徑約400萬千米,距離地球263光年。由于地軸的進動,公元14000年北極將指向織女一,織女一將成為北極星。
1.用獸毛織成的呢氈之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