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數目;數量。
1.出自《左傳·隱公五年》公問羽數於眾仲。
2.出自《漢書·律歷志上》數者,一、十、百、千、萬也。
3.出自《宋史·選舉志三》文理通為合格,不限其數。
4.出自《驚濤駭浪萬里行》他曾經數以百計地跟我這么說。
2.
引申為年數、歲數。
1.出自《呂氏春秋·盡數》長也者,非短而續之也,畢其數也。
3.
底細。
1.出自《李家莊的變遷》平常過日子,從前吃是甚穿是甚,如今比從前好了多少?咱們也不用自己夸,各人心里都有個數。
2.出自《海嘯》這一切,他心里都沒有數。
4.
猶幾。表示不定的少數。
1.出自《左傳·僖公三十三年》一日緃敵,數世之患也。
2.出自《史記·汲鄭列傳》﹝汲黯﹞為右內史數歲,官事不廢。
3.出自《龍川別志》不數日,誦寺中所有經殆遍,遂去,不知所在。
4.出自《前進·鋼鐵的大軍》這里以數十輛美國的戰防炮為前導。
5.
算術;數學。古代六藝之一。
1.出自《周禮·地官·大司徒》三曰六藝:禮、樂、射、御、書、數。
2.出自《原強》名數力炙﹝質﹞四者之學已治矣。
6.
表示事物的量的基本數學概念。
1.出自如:自然數、整數、有理數、無理數、實數、復數、質數等。
7.
一種語法范疇,表示名詞或代詞所指事物的數量。
1.出自如:英語名詞有單、復兩種數。
8.
道數,方法。
1.出自《商君書·算地》故為國之數,務在墾草。
2.出自《荀子·正論》﹝桀紂﹞身死國亡……是不容妻子之數也。
3.出自《沂國公魏博德政碑銘》帝命弘正,予言是聽。理亂有數,其道甚明。
9.
技藝;技巧。
1.出自《孟子·告子上》今夫弈之為數,小數也。
2.出自《淮南子·原道訓》夫臨江而釣,曠日而不能盈羅,雖有鉤箴芒距,微綸芳餌,加之以詹何、娟煢之數,猶不能與網罟爭得也。
3.出自《文心雕龍·總術》數逢其極,機入其巧。
4.出自《〈倪生詩〉序》余笑曰:“序則不難為也,但詩之為數,小數也;學之,豈必待十年而后成耶?”
10.
策略;權術。
1.出自《管子·小問》夫誅暴禁非而赦無罪者,必有戰勝之器,攻取之數。
2.出自《論衡·答佞》以計求便,以數取利。
3.出自《后漢書·南匈奴傳》交接得其情,則卻敵折沖;應對入其數,則反為輕欺。
4.出自《續資治通鑒·宋寧宗慶元元年》金主曰:“何為多數?”萬公曰:“崇浩微似迎合。”金主曰:“卿言是也。”
11.
歷數。
1.出自《史記·五帝本紀》數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時。
2.出自《淮南子·泛論》萇宏,周室之執數者也。
12.
特指方術,如占卜之類。
1.出自《楚辭·卜居》數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2.出自《焚驢志》﹝鎮陽帥﹞督下祈雨甚急,厭禳小數,靡不為之。
3.出自《春在堂隨筆》乃嘆人生世間,事皆前定,精於數者,固能前知也。
13.
規律;必然性。
1.出自《后漢書·鄧禹寇恂傳論》漢世外戚,自東、西京十有余族,非徒豪橫盈極,自取災故,必於貽釁后主,以至顛敗者,其數有可言焉。
2.出自《天論中》夫物之合并,必有數存乎其間焉。
14.
道理。
1.出自《韓非子·孤憤》夫以疏遠與近愛信爭,其數不勝也。
2.出自《〈春秋〉決疑》若揚子之草《玄》,其數則《易》,其文則《玄》是也。
15.
天命;命運。
1.出自《后漢書·鄭太荀彧等傳論》及阻董昭之議,以致非命,豈數也夫!
2.出自《非國語上·滅密》康公之母誠賢耶?則宜以淫荒失度命其子,焉用懼之以數。
3.出自《花月痕》老尼道:“居士請了,數雖前定,人定卻也勝天,只看居士本領罷!”
4.出自《疲憊者》這都是數該如此,所以我總餓也餓不死的。
16.
法制。
1.出自《管子·任法》圣君任法而不任智,任數而不任說。
2.出自《韓非子·制分》夫治法之至明者,任數不任人。
17.
順序;次序。
1.出自《逸周書·大聚》復亡解辱,削赦輕重,皆有數。
2.出自《荀子·勸學》其數則始乎誦經,終乎讀《禮》。
3.出自《洪范傳》自天一至于天五,五行之生數也。
18.
引申為等級。
1.出自《上宋相公書》自去吏屬之籍,以至今日,雖嘗獲侍燕語,然不能自同眾人之數也。
19.
禮數;儀節。
1.出自《左傳·昭公三年》今嬖寵之喪,不敢擇位,而數於守適。
2.出自《文選·應貞〈晉武帝華林園集〉詩》貽宴好會,不常厥數。
3.出自《蠟說》茍明乎教之道,雖去古之數可矣。
20.
指星象的度數。
1.出自《孫子·火攻》凡軍必知有五火之變,以數守之。
1.能悟徹事物的玄理奧義的心。
1.黑熊。
1.天賜的喜慶。
1.修道。
①使人猜不透、看不明的花招故弄玄虛。②神秘,不解好玄虛的話|此事太玄虛。③高深虛無的道理輕爵祿,慕玄虛。
1.冬季。
1.黑漆的檻板。
1.深遠貌;幽遠貌。
2.《老子》"玄之又玄"之省。指道家所稱的道。
3.形容道的深奧﹑微妙。
1.指世系很遠的后代子孫。
1.謂道德之教誨。
2.猶圣訓,特指天帝的教誨。
1.指魏晉間崇尚老莊玄理的言論或言談。
2.指老莊之書。
3.指道教義理。
1.指魏晉時一些清談家用老莊言詞寫成的詩。
1.指古代圣賢的禮教。
2.晉皇甫謐沉靜寡欲,有高尚之志,隱居不仕,自號玄晏先生◇因以"玄晏先生"泛指高人雅士或山林隱逸。唐錢起《過曹鈞隱居》詩"誰當舉玄晏,不使作良臣。"清曹寅《題朱赤霞畫對牛彈琴圖》詩"柳風飂飂白石磢,玄晏先生馳玄賞。"皇甫謐曾為晉左思《三都賦》作序,左賦為世所重,因亦用為待人題品詩文的典實。
1.幽遠無際。
1.奧妙精粹之處。
1.天光。
2.傳說中的水名。一曰山名。
1.黑夜。
2.指陰間。
1.《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后因稱道的本源為"玄一"。
1.古代祭祀穿的一種赤黑色禮服,天子祭群小祀時服之。
2.為卿大夫的命服。
1.龜的別名。
1.我國古代東夷九種之一。
2.指東夷的君長。
3.謂與道同而無形。
1.燕的別名。
1.玄妙精深的義理。
2.佛教天臺宗解釋諸經,先于卷首論此經要旨,題為玄義,相當于現代著作的緒論。如《法華經玄義》﹑《金光明經玄義》等。
1.見"玄戈"。
1.天干壬的別稱,用以紀年。壬年稱玄黓。
1.謂冬季極盛的陰氣。
2.陰暗;幽暗。
3.指月亮。
1.猶濃蔭。
1.佛的聲音,指佛教經義。
1.純黑色。
2.謂冬天。
3.唐詩人方干,生不得志,死后追賜及第,時人進私謚為玄英先生。見《全唐詩》卷六四八。
1.道教指咽頭和喉頭的中央部位。
2.黑胸。
1.蜥蜴。
1.道友。
1.仙人的園囿。
1.深邃的屋宇。
1.黑色羽毛。
2.謂五音中的羽聲。
1.黑色的玉。
2.指葡萄。
3.指墨丸,墨錠。
1.用馬乳葡萄釀造的美酒。
1.謂天地未分時的混沌一體之氣。亦泛指天宇,天空。
2.道家所稱為天地萬物本源的道。
3.指老子。唐初追號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簡稱"玄元"。
1.謂神龜。
1.唐代祠老子的廟宇。開元年間詔兩京和諸州各置玄元皇帝廟,天寶初年,在京師的改稱玄元宮,天下諸州的稱紫極宮。旋又改西京玄元宮為太清宮,東京玄元宮為太微宮。參閱《舊唐書.禮儀志四》。
1.唐奉老子為始祖,于干封元年二月追號為"太上玄元皇帝",天寶二年正月加尊號"大圣祖"三字,天寶八載六月又加尊號為"圣祖大道玄元皇帝"。見《舊唐書.高宗紀下》及《禮儀志四》。
1.指老子。
1.亦作"玄蝯"。亦作"玄猿"。
2.黑色的猿。
1.蝘蜓的別名。
1.玄妙幽遠。
2.指深遠微妙的哲理。
3.猶久遠。
4.形容詩文旨趣深遠。
1.夏歷九月的別稱。
2.佛教比喻玄妙的真理。
1.指北岳恒山,在今山西省渾源縣東南。
2.湖北省均縣南之武當山,傳說真武神人(即玄武神)曾在此修道。明永樂中尊真武為帝,成為道教勝地。因名此山為太岳,亦名玄岳。
1.黑云,濃云。
2.古指冬官。
3.指墨。
4.比喻黑發。
5.漢鐃歌名。列為吹鼓曲,用于戰陣之事。
1.曲名。
2.指仙歌妙曲。
1.飾以黑玉的酒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