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表現出來的情況,樣子。①屬于自然界的;自然界的現象或形勢。②屬于動作的;姿態。③屬于政治、軍事或其他社會活動方面的狀況或情勢。
2.
名詞
權力;力量。
3.
名詞
雄性動物的生殖器。
1.
“埶”的今字。亦作“埶”。
2.
力量;氣勢。
1.出自《國語·吳語》請王勵士,以奮其朋勢。
2.出自《為袁紹檄豫州》方今漢室陵遲,綱維弛絕,圣朝無一介之輔,股肱無折沖之勢。
3.出自《答來卿》看文看其意,看其辭,看其法,看其勢,一一推測備細,不可孤負古人。
3.
形勢,情勢。
1.出自《孟子·公孫丑上》齊人有言曰:“雖有智慧,不如乘勢,雖有镃基,不如待時。”
2.出自《史記·高祖本紀》地藝便利,其以下兵於諸侯,譬猶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3.出自《黃陵廟碑》地之勢,東南下,如言舜南巡而死,宜言下方,不得言陟方也。
4.出自《栗恭勤公傳》千里長堤,勢不可盡為儲備。
5.出自《實干家潘永福》在打開的冰窟里倒下去,馬上便會被水推到下游的大冰層下,潘永福同志見勢不好,跳下去一把把他抓出來。
4.
姿態。
1.出自《臨江仙》詞凌波羅襪勢輕輕。煙籠日照,珠翠半分明。
2.出自《清平山堂話本·刎頸鴛鴦會》做張做勢,喬模喬樣。
3.出自《蕉帕記·鬧釵》你看他妖精勢,怎么不像個紅娘。
5.
樣式;架式。
1.出自《奉和山池》樓臺非一勢,臨玩自多奇。
2.出自《送棋待詔樸球歸新羅》詩闕下傳新勢,船中覆舊圖。
3.出自《水滸傳》王慶也吐個勢,喚做蜻蜓點水勢。
6.
男性生殖器。
1.出自《太平御覽》割者,丈夫淫,割其勢也已。
2.出自《聊齋志異·鐵布衫法》又出其勢,即石上,以木椎力擊之,無少損。
3.出自《豐乳肥臀》當年蛟龍河農場的女獸醫小董號稱“辣椒手”,但她為畜力運輸隊那匹小公騾做去勢手術時,只切出了四個睪丸她就扔掉柳葉刀逃走了。
4.出自《額爾古納河右岸·清晨》一般來說,雄鹿的茸角粗壯,而那些去勢的馴鹿茸角就細弱。
7.
文體名。漢崔瑗有《草書勢》(見南朝梁任昉《文章緣起》),蔡邕有《隸勢》《篆勢》。
1.出自《四庫全書總目·詩文評一·文章緣起》然王得臣為嘉佑中人,而所作《麈史》有曰:梁任昉集秦漢以來文章名之始,目曰《文章緣起》。自《詩》、賦、《離騷》至于勢、約,凡八十五題,可謂博矣。
8.
指動物的卵巢和睪丸。
1.出自如:這頭公豬和那頭母豬都已做過去勢手術。
9.
權力,權勢。
1.出自《書·君陳》爾惟弘周公丕訓,無依勢作威,無倚法以削。
2.出自《荀子·正名》不賂貴者之權埶。
3.出自《與鳳翔邢尚書書》布衣之士,身居窮約,不借勢于王公大人,則無以成其志。
4.出自《山洪》他靠他阿爸的勢,動不動就說拿我到區里打屁股。
5.出自《論衡·書虛》夫率諸侯朝事王室,恥上無勢而下無禮也。
1.冊書和寶璽。
1.猶冊拜。
1.對答皇帝書于詔冊的政事﹑經義等設問。
1.古代帝王以封爵授給皇貴妃﹑貴妃﹑親王﹑親王世子﹑藩國等。
古代帝王藏書的地方冊府載籍極博。
1.敘功封賜。
1.內藏冊書的匣子。
1.名冊。
2.記事記帳的簿冊。
3.泛指書本﹑書籍。
1.下詔賜給祭禮。
1.冊立﹑冊封的禮儀。
1.指日記本。
1.古代帝王封立太子﹑皇后。
2.借指正式確立名分。
3.猶任命。
4.支撐著站立。
1.一端有鐵針的趕馬杖。
1.謂發布詔書,將大臣免職。
1.謂留名于史冊。
1.古代帝王封立繼承人﹑后妃及諸王大臣的命令。
2.指冊立或冊封之事。
1.皇帝下詔書賜予謚號。
1.唐制,三品以上的官員由皇帝當面冊封,稱"冊授"。
1.史冊,史籍。
2.冊命之書,古代帝王用于冊立﹑封贈等事的詔書。
3.指一般詔書。
4.明清時向官府承包若干戶錢糧的稅吏。
1.皇帝下詔贈給死者衣被,以示慰念。亦指皇帝贈給死者的衣被。
1.文體名。簡稱"冊"。原為冊命﹑冊書等誥命文字的一種,只用于帝王封贈臣下;后世應用漸繁,有祝冊﹑立冊﹑封冊﹑哀冊﹑贈冊﹑謚冊﹑贈謚冊﹑祭冊﹑賜冊﹑免冊等名目,凡祭告﹑上尊號及諸祀典,均得用之。《文選》列有"冊"的一類,收漢潘勖《冊魏公九錫文》。
1.冊寶。
1.盛放冊命的盒子。
1.敘功封賜。
1.亦作"冊頁"。
2.書卷的冊數﹑頁數。
3.分頁裝潢成冊的字畫。
1.見"冊葉"。
1.同"冊寳"。
1.以冊書對死者追加封賜。
1.舊時指把妾立為正妻。
1.把告神之言寫在冊書上,讀以祝告神。亦指寫在冊書上的祭告天地宗廟的祝詞或寫有祝詞的冊書。
1.亦作"冊子"。
2.書本;簿子。
1.冊命﹑章奏之類的文書。
1.見"側不楞"。
1.即扁柏。柏科喬木。可供觀賞。其材可供建筑及制造器物用。葉與果實,中醫以之入藥。
1.側面與背面。
2.指側后方。
3.不走運。
1.書法上指用筆取側勢。
1.旁邊。
1.歪戴皮帽。
1.見"側不楞"。
1.亦作"側巴楞"。亦作"側不棱"。
2.方言。猶趔趄。
1.多貌。
2.寒貌。
3.象聲詞。嘆息聲。
4.指其他聲音。
1.左右近臣。
1.側身等待。謂企望。
1.旁出。
2.指行為異于流俗,被視為不正。
3.謂妾婢所生。
1.詞藻華麗而流于浮華的詩歌。辭,也寫作"詞"。
1.漢字偏旁名,形狀是"刂",如"別"﹑"利"﹑"判"﹑"劉"等字的右邊部分。
1.古樂三調中的一調。
1.傾跌;跌倒。
1.猶冒犯。
2.詞牌名。唐人以宮犯羽為側犯。宋周邦彥創為此調。雙調,七十七字,仄韻。亦有七十六字者。
1.清時皇妃中地位在元妃﹑大妃之下,庶妃之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