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供給人財物。
2.
形容詞
〈書〉豐富;充足。
1.
供給;供養。
1.出自《鹽鐵論·本議》內空府庫之藏,外乏執備之用,使備寒乘城之士,饑寒於邊,將何以贍之。
2.出自《時論·原弊》今以不勤之農,贍無節之用。
3.出自《文明之消化》如球莖之植物,冬蟄之動物,恃素貯蓄者以自贍。
2.
充足;富足。
1.出自《管子·禁藏》能適衣服,去玩好以奉本,而用必贍,身必安矣。
2.出自《晉書·呂光載記》若得榆眉,據城斷路,資儲復贍,非國之利也,宜速進師。
3.出自《喜侯喜至贈張籍張徹》詩呼奴具盤餐,饤饾魚菜贍。
4.出自《焚劍記》吾有梁姓外甥,才貌相兼,家道頗贍。
3.
救濟;周濟。
1.出自《史記·齊太公世家》設輕重魚鹽之利,以贍貧窮,祿賢能,齊人皆說。
2.出自《宋史·理宗紀一》己卯,慈明殿出緡錢百五十萬犒諸軍,振贍在京細民。
3.出自《金壺浪墨·南巡盛典》緝盜賊,贍窮困,以示太平。
4.
通“澹”。安定。
1.出自《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夏后氏戚之,乃堙鴻水,決江疏河,漉沈贍菑,東歸之於海,而天下永寧。
5.
通“黵”。污黑。
1.出自《管子·侈靡》先其士者之為自犯,后其民者之為自贍。
6.
足夠。
1.出自《孟子·公孫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
2.出自《金史·食貨志二》更當委官閱實戶數,計口授地,必令自耕,力不贍者方許佃於人。
3.出自《訄書·訂文》使造字無神祇,則終古曰天之引出萬物,地之提出萬物者爾,斯則劇口且煩簡書也,故號以神祇而一言贍矣。
7.
指文章內容富麗或作者知識廣博、感情豐富。
1.出自《后漢書·班固傳論》遷文直而事核,固文贍而事詳。
2.出自《馬汧督誄》惟此馬生,才博智贍。
3.出自《邵子文墓志銘》訊其業,則文典而贍,尤善以理折眾說,故多得譽於朋友。
4.出自《聊齋志異·僧術》黃生,故家子。才情頗贍,夙志高騫。
8.
滿足。
1.出自《荀子·榮辱》夫貴為天子,富有天下,是人情之所同欲也。然則從人之欲,則藝不能容,物不能贍也。
2.出自《漢紀·惠帝紀》所求不贍,則私利之制萌矣。
1.猶困厄。
2.指厄運。
1.奇妙的情趣。
1.異人﹐非常之人。
1.單日。
1.祥瑞。
1.奇特晦澀。
1.謂奇特而富于韻致。
1.謂景物非常優美。
1.非常之士。德行或才智出眾的人。
不能被2整除的整數,如1,3,5,-7。正的奇數也叫單數。
整數中不能被2整除的數。如±1,±3,±5,…。正奇數俗稱單數”。
1.謂無云而降之雨。
1.指忠心。
2.不尋常的構思。
1.奇特奔放。
1.奇特幽深。
1.亦作"奇譚"。
2.奇特的言論或見解。
1.不合事理的奇怪的言論。
1.見"奇談"。
1.不尋常﹐特別。
1.大型草食性哺乳動物有蹄類的一目。第三趾特別發達﹐馀趾不發達或完全退化﹐因趾為單數﹐故名。無鎖骨﹐不反芻﹐盲腸大﹐如驢﹑馬﹑犀﹑貘等。
哺乳綱的一目。第三趾(指)特別發達,末端有蹄,其余各趾(指)不發達或退化;無鎖骨;胃簡單,盲腸特大,為食草性動物。因蹄為單數而得名。可分馬科、貘科和犀牛科。
1.奇異挺拔;奇異超群。
1.才能優異的兒童。
1.猶奇特。
1.供玩賞的珍品。
1.奇特怪異。
2.奇特壯美;奇異不凡。
3.異常偉大。
4.夸大。
1.珍奇﹐美好。
2.謂操行高尚。
1.奇妙的文章或奇特的文字。
2.指奇特的紋路。
1.語本晉陶潛《移居》詩之一"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意謂奇妙的文章共同欣賞。
2.現常指對內容荒謬怪誕的文章﹐大家來共同評斷研究。
1.驚奇動聽的事情。
1.成吉思汗一族蒙古人的姓氏。
1.希奇。
1.出其不意地攻擊敵人。
1.奇特險怪。
2.非常險要。
贏利;積攢下來的財物奸民久于獄,與胥卒表里,頗有奇羨。
1.非凡的相貌。
2.江神名。
1.形容想法非常奇怪﹐不切實際。
1.見"奇衺"。
1.亦作"奇邪"。
2.詭詐﹐邪偽不正。
1.不合法度的行為。亦指不同于凡俗的行為。
特別的、怪異的形狀從來沒見過這種奇形怪狀的動物。
1.亦作"奇形怪狀"。
2.奇異的形狀。
1.奇特秀美。
1.見"奇勛"。
1.美齒。
1.才德出眾的人。
1.特別的效驗;非常靈驗。
1.特別聰敏。
1.奇特﹐特別。
1.謂奇特超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