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才德出眾的人。
1.遠行的車。
1.征召鹽。
征求詢問征詢各位的意見。
1.召問。
1.驗證言辭。
1.證據;事實根據。
2.應驗;證實。
1.亦作"征鴈"。
2.遷徙的雁,多指秋天南飛的雁。
1.見"征雁"。
1.遠行的馬車。鞅,套馬的皮帶,借指馬車。
1.遠行的車。
1.亦作"征繇"。
2.賦稅與徭役。
1.見"征徭"。
1.猶證據。要,核實之辭。
1.旅人之衣。
2.出征將士之衣。
3.泛指軍服。
1.賦稅與徭役。
2.指徭役。
3.行役。
1.召往。
1.指宮﹑商﹑角﹑征﹑羽五音中的征音級。
1.征夫的歌。
1.征召任用。
2.引用;引證。
1.猶證驗,應驗。
1.遠行的馬車。纓,套馬的革帶,駕車用,借指馬車。
1.惶恐不安貌。
1.謂被征召任用。
1.征召任用。
2.引用。
3.國家依法將個人或集體所有的土地或其他生產資料收歸公用。
1.引證比喻。
1.招買。謂招徠顧客。《周禮.地官.司市》"以量度成賈而征儥,以質劑結信而止訟。"鄭玄注"征,召也。儥,買也。物有定價,則買者來也。"賈公彥疏"儥買之物賈定,則召買者來。故云征儥也。"一說賣貨不相欺。見清俞樾《群經平議.周禮》"司市"。
1.遠行人乘的車。
1.招怨。
1.猶戰云。比喻戰爭的氣氛。
1.長途運輸。
1.收債。
1.出征作戰。
1.征召,征聘。
1.征求召集。
1.征候,先兆。
1.亦作"征棹"。
2.指遠行的船。
1.戰陣。
1.魏晉以來,將軍﹑大將軍的稱號,有征東﹑鎮東﹑征西﹑鎮西之類,監臨軍事,守衛地方,總稱征鎮。
2.指征鎮統轄的地區或人民。
1.古代哲學概念。謂通過"心"的思維活動,對耳﹑目﹑鼻﹑口等感官得來的認識進行分類﹑辨別﹑取舍,進一步認識客觀事物。
1.見"征彸"。
1.亦作"征忪"。亦作"征伀"。
2.驚惶失措貌。
1.衷衣,貼身小褲。
1.指遠行的車。
1.討伐。
1.謂交往過從。
2.特指不務正業,唯在吃﹑喝﹑玩﹑樂上的往來。
3.追隨;追求。
1.行裝。
1.征收租稅。
1.舊時對退職官吏的敬稱。
1.同"置之度外"。
1.兵家用語。謂將軍隊置于絕境,則將士必為求生而殊死戰斗。語本《孫子.九地》"陷之死地然后生。"李筌注"兵居死地,必決命而斗以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