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晦暗;不亮。
1.出自《周禮·春官·視祲》五曰闇,六曰瞢。
2.出自《呂氏春秋·期賢》明火不獨在乎火,在於闇。
3.出自《鳴雁行》月闇風悲欲下天,不知何處容棲息。
4.出自《西郊雜詠》余光闇將夕,零露沾我衣。
2.
指天未明時。
1.出自《禮記·禮器》季氏祭,逮闇而祭,日不足,繼之以燭。雖有強力之容,肅敬之心,皆倦怠矣。
3.
愚昧;昏亂。
1.出自《國語·晉語二》除闇以應外謂之忠,定身以行事謂之信。
2.出自《西征賦》嗟主闇而臣嫉,禍於何而不有。
3.出自《救亡決論》因于西洋最要之理財一學,從未問津,致一是云為,自虧自損,病民害國,闇不自知。
4.
深。
1.出自《荀子·議兵》善用兵者感忽悠闇,莫知其所從出。
5.
深黑。
1.出自《齊民要術·雜說》凡潢紙滅白便是,不宜太深,深則年久色闇也。
6.
不明了;不了解。
1.出自《墨子·修身》事無終始,無務多業;舉物而闇,無務博聞。
2.出自《雜體詩·效許詢〈自序〉》張子闇內機,單生蔽外像。
3.出自《中國史敘論》此西人闇於東方情實,謬誤之談也。
7.
暗中;私下里。
1.出自《封禪文》且天為質,闇示珍符,固不可辭。
2.出自《世說新語·識鑒》時人以謂山濤不學孫吳,而闇與之理會。王夷甫亦嘆云:“公闇與道合。”
3.出自《鳳樓春》詞倚欄颙望,闇牽愁緒,柳花飛起東風。
8.
湮沒;埋沒。
1.出自《后漢書·班彪傳上》由是《乘》、《梼杌》之事遂闇,而《左氏》、《國語》獨章。
2.出自《懷古詩·轅固里》漢初尚黃老,儒術闇不章。
9.
蒙蔽;遮蔽。
1.出自《荀子·不茍》不下比以闇上,不上同以疾下。
2.出自《水經注·江水二》淵上橘柚蔽野,桑麻闇日。
3.出自《卜算子》詞雪闇嶺頭云,竹冷溪邊樹。
1.傳說中的獸名。
1.水流動貌。
1.水流貌。
1.水流貌。
1.禾盛貌。
又稱裸燕麥”,俗稱油麥”√本科。一年生草本。莖稈直立叢生,葉軟而扁平。籽粒營養價值高,可食用。莖、葉可作飼料。
1.古代用酒灌注茅束以祭神,象征神飲酒。
2.用器物漉酒以去糟。
1.敷陳表露。
1.古代用酒灌注茅束以祭神,象征神飲酒。
1.扶疏。形容枝葉繁茂。亦泛言繁盛。
1.笑貌。
2.嘆息貌。
1.閑適貌;自得貌。
2.微笑貌。
3.長嘆息貌。
1.瀝青鈾礦。
1.亦作"蚰"。
2.節足動物﹐像蜈蚣而略小﹐體色黃褐﹐有細長的腳十五對﹐生活在陰濕地方﹐捕食小蟲﹐有益農事。
1.蓍草的通稱。
1.迂回曲折的壕溝。
1.喻彎彎曲曲的路。
1.即蚰蜒壕。
1.見"蚰蜒"。
1.敖游,漫游。
2.指游說。
3.游玩。
1.嬉游;游逛。
1.見"游遨"。
1.舊時有于端陽節出游的風俗。據云此舉可以消除疾病,故稱。
1.同游的人;游玩的伴侶。
散文篇名。北宋王安石作。記述作者游山洞的經過,由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認為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題為游記,實以議論為主,隱示創業者必須具有敢于探索的精神。
具有游標副尺的一種長度測量工具。測量時,量值的整數部分從主尺上讀出,小數部分從游標副尺上讀出。可測量內外尺寸、深度、高度等。
1.指出游所用的馬匹。
1.流動作戰的小股軍隊。
1.游動的船舶。
1.嬉游博戲。博謂六博,古代的一種棋類游戲。
1.猶言泊舟游樂。薄,通"泊"。
1.漫游。
2.涉獵。
1.指田徑運動場。
1.浮財。多余的財物。
1.游人用的竹杖。借指漫游。
1.浮槎。喻指遠行之舟。
1.閑散多余。
1.出游田獵的場所。
1.出游的伎女。
1.見"游覽"。
1.指古代帝王游戲之車。
2.巡游之戰車。
1.浮揚的灰塵。亦比喻輕賤的人或物。
2.指流言﹑毀謗。
1.猶游走。
1.游覽的路程。
1.馳馬出游。
1.指喜游成癖的人。
1.游戲馳馬。
1.浮華奢侈。
1.出游和家居。借指相處﹐彼此生活在一起。
2.交游;來往。
1.載客游覽的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