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古代指白蘇。一年生草本植物,莖方形,葉子卵圓形,開白色小花嫩葉可以吃。種子可以榨油。
2.
形容詞
〈書〉軟弱。
3.
見“荏苒”。(時光)慢慢地,不知不覺地過去了。
1.
植物名。即白蘇。一年生草本植物。有芳香。莖方,葉對生。種子可榨油(蘇子油),葉可提取芳香油。莖葉和種子均可供藥用。
1.出自《方言》蘇亦荏也。關之東西或謂之蘇,或謂之荏。
2.出自《齊民要術·荏蓼》三月間,可以種荏和蓼。
3.出自《廣雅?釋草》荏,蘇也。
2.
柔弱;怯弱。
1.出自《論語·陽貨》色厲而內荏。
2.出自《說苑·雜言》闕而不荏者,君子比勇焉。
3.出自《東西均·神跡》儒之弊也,迂而拘,華而荏。
3.
見“荏苒”。(時間)漸漸過去。常形容時光易逝。
1.出自《寡婦賦》時荏苒而不留,將遷靈以大行。
2.出自《雜詩》荏苒歲月頹,此心稍已去。
3.出自《陪杜侍御游湘西兩寺》詩旅程愧淹留,徂歲嗟荏苒。
4.出自《紅樓夢》秋光荏苒休孤負,相對原宜惜寸陰。
5.出自《洪波曲》荏苒之間快要過新年了。
4.
見“荏苒”。蹉跎,拖延時間。
1.出自《史通·古今正史》隋文帝嘗索梁陳事跡,察具以所成每篇續奏,而依違荏苒,竟不絕筆。
2.出自《責躬薦弟表》貪冒官榮,荏苒歲月。
3.出自《書信集·致臺靜農》今春擬歸省,但荏苒遂又作罷了。
5.
見“荏苒”。輾轉遷徙。
1.出自《宿府》詩風塵荏苒音書絕,關塞蕭條行路難。
2.出自《別王秉衡御史》詩荏苒風塵千里別,江海六年思旌旗。
3.出自《送郭去問入燕》詩反驚君是北行人,荏苒烽煙六載身。
6.
見“荏苒”。形容愁苦連綿不絕。
1.出自《解連環·孤雁》詞誰念旅愁荏苒,謾長門夜悄,錦箏彈怨。
2.出自《柳毅傳書》蓬蟬鬢,蹙蛾眉,愁荏苒,淚淋漓。
7.
見“荏苒”。柔弱。參見“荏染”。
1.出自《羽扇賦》體荏苒以輕弱,侔縞素於齊魯。
2.出自《玩江亭》良辰曉霧濃,美景韶光麗,草茵輕荏苒,則他這桃李任芳菲。
8.
通“戎”。參見“荏菽”。大豆。
1.出自《詩·大雅·生民》荏菽旆旆,禾役穗穗。
2.出自《爾雅·釋草》戎叔謂之荏菽。
1.詭辯。
1.俊辯﹐雄辯﹐辯才出眾。
1.猶說客。
1.謂善于辭令﹐能言善辯。
2.指能言善辯的口才。
1.同"辯口利舌"。
1.能言善辯﹐伶牙利嘴。
1.分清物類。辯﹐通"辨"。
1.申辯﹐申理。
1.指言辭或文辭華美綺麗。
1.言辭流利﹐能言善辯。
1.列舉理由加以分辯。
1.智而有謀。
彼此用一定的理由來說明自己對事物或問題的見解,揭露對方的矛盾,以便最后得到正確的認識或共同的意見~會ㄧ他們為歷史分期問題~不休。
1.謂能言善辯﹐才思敏捷。
〈書〉辯駁或用難解答的問題質問對方互相~。
1.能說會道﹐花言巧語。
1.能言善辯的女子。(1)指春秋楚昭氏之妻『劉向《列女傳》有"楚野辯女"篇。(2)即趙津女『劉向《列女傳.趙津女娟》載﹕趙娟父系黃河一渡口之船夫。趙簡子南擊楚﹐娟父醉臥﹐不能如約渡簡子過河。簡子欲殺之﹐娟為父辯解﹐因得免。三國魏曹植《鞞舞歌.精微篇》"辯女解父命,何況健少年!"黃節注"《列女傳》趙津女娟列《辯通傳》,故曰辯女。"
1.申辯﹐辯白。
1.辯士聚集之所。
1.謂言辭﹑文辭華美精巧。語本漢王充《論衡.自紀》﹕"文必麗以好﹐言必辯以巧。"
1.能言善辯的人。
1.謂在任何環境里都能處之泰然。辯﹐通"徧"。
1.猶辯富。雄辯。
1.借指辯詞。
1.全部加以省察。辯﹐通"徧"。
1.通曉。
〈書〉能言善辯的人。
1.對所掌職事引起爭訟。
2.謂明確自己所擔負的職務。
1.猶辯解。
2.辨析闡釋。辯﹐通"辨"。
1.辯解訴說。
1.長于雄辯﹐游說。
2.指雄辯的辭采。
3.猶雄辯。
1.辯論﹐爭論。
2.判決訴訟案件。
法院審判案件時,被告人為自己申辯。
1.言辭敏捷。
2.泛指迅速。
1.富于辯才而又學問淹貫。
2.指富于辯才而又學問淹貫的人。
1.盤問﹐查問。
對錯誤的指責進行辯解。
1.即辯士。
1.聰明穎悟。
1.辨別分析。辯﹐通"辨"。
2.辯解分說。
3.分別﹐區別。辯﹐通"辨"。
1.聰慧明理。
2.分辯清楚﹐分辯明白。
1.能言善辯﹐靈巧聰明。
1.普遍獻酒。古代宴飲或舉行大典時的一種禮節。辯﹐通"徧"。
1.明白簡潔。
①關于研究辯論的學問。②邏輯學的舊稱。
1.辯白昭雪。
1.巧偽之言﹐美麗動聽而奸詐虛偽的言詞。
2.指巧言。
1.見"辨眼"。
1.辨別檢驗。辯﹐通"辨"。
1.議罪定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