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任命,使用,給予職務(wù)。
2.
名詞
職務(wù),任務(wù)。
3.
動詞
擔(dān)當(dāng);承受。
4.
量詞
用于擔(dān)任官職的屆數(shù)或次數(shù)。
5.
連詞
不論;不管。
6.
動詞
由著,聽?wèi){。
7.
動詞
擔(dān)任。
8.
動詞
相信,依賴。
1.
擔(dān)荷,負(fù)載。
1.出自《詩·小雅·黍苗》我任我輦,我車我牛。
2.出自《漢書·地理志下》瀕洙泗之水,其民涉度,幼者扶老而代其任。
3.出自《理究》譬之人焉,身者,道也;耳、目、口、鼻、手、足,德也;背負(fù)腹受、肩任首荷者,行也。
4.出自《升庵經(jīng)說·治任》《詩》:“我任我輦?!薄痘茨献印罚骸叭蝿佣國Q。”所謂任者,皆指擔(dān)。
2.
擔(dān)子。指行李。
1.出自《孟子·滕文公上》昔者孔子沒,三年之外,門人治任將歸。
2.出自《聊齋志異·竹青》女乃治任,送兒從父歸,約以三月。
3.
承當(dāng);禁受;擔(dān)當(dāng)。
1.出自《左傳·僖公十五年》重怒難任,背天不祥。
2.出自《漢書·佞幸傳·石顯》愚臣微賤,誠不能以一軀稱快萬眾,任天下之怨。
3.出自《山行見孤桐》詩雖以慰單危,悲涼不可任。
4.出自《虞美人》詞燭明香暗畫樓深,滿鬢清霜?dú)堁?、思難任。
5.出自《杭州祝文》軾以憂寄,出守此邦,歲之不登,實任其咎。
6.出自《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十娘道:“……三百金,妾任其半,郎君亦謀其半,庶易為力?!?/p>
4.
能,堪。
1.出自《史記·白起王翦列傳》是時武安君病,不任行。
2.出自《齊民要術(shù)·五谷果蓏菜茄非中國物產(chǎn)者》聊以存其名目,記其怪異耳。爰及山澤草木任食,非人力所種者,悉附於此。
3.出自《新唐書·白敏中傳》數(shù)月足病不任謁,固求避位,不許。
4.出自《辯兵部郎官朱元晦狀》熹以腳疾發(fā)動,不任下床,遂申尚書省,乞給假,俟痊安日供職。
5.
相當(dāng),相稱。
1.出自《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臣意……以為肥而蓄精,身體不得搖,骨肉不相任,故喘,不當(dāng)醫(yī)治。
2.出自《太學(xué)生何蕃傳》蕃之力不任其體,其貌不任其心,吾不知其勇也。
6.
擔(dān)保,作保。
1.出自《周禮·秋官·大司寇》使州里任之,則宥而舍之。
2.出自《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王曰:“請聽子割矣,子能必使來年秦之不復(fù)攻我乎?”趙郝對曰:“此非臣之所敢任也?!?/p>
3.出自《漢書·趙充國傳》丞相魏相曰:“臣愚不習(xí)兵事利害,后將軍數(shù)畫軍冊,其言常是,臣任其計可必用也?!?/p>
7.
保舉;保任。參見“任子”。
1.出自《史記·汲鄭列傳》濮陽段宏始事蓋侯信,信任宏,官亦再至九卿。
2.出自《漢書·爰盎傳》高后時,盎為呂祿舍人。孝文即位,盎兄噲任盎為郎中。
3.出自《后漢書·公孫述傳》公孫述字子陽,扶風(fēng)茂陵人也。哀帝時以父任為郎。
4.出自《宋史·陳執(zhí)中傳》陳執(zhí)中字昭譽(yù),以父恕任,為秘書省正字。
5.出自《菰中隨筆·漢選士之法》袁盎以兄任,汲黯以父任,蘇武亦以父任為郎,大抵任子多為郎,次為太子洗馬。
8.
委任,任用。參見“任賢”、“任人”。
1.出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上》燕相受書而說之,曰:“舉燭者,尚明也,尚明也者,舉賢而任之?!?/p>
2.出自《后漢書·侯霸傳》成帝時,任霸為太子舍人。
3.出自《與祠部陸員外書》云長之文,執(zhí)事所自知,其為人淳重方實,可任以事。
4.出自《中國史稿》漢武帝讀了他寫的《子虛賦》,大為贊賞,立即召見,任為郎。
9.
擔(dān)任。
1.出自《管子·立政》有臨事不信於民而任大官者,則材臣不用。
2.出自《后漢紀(jì)·明帝紀(jì)下》上善其言,以為可任將帥。
3.出自《新唐書·裴寬傳》寬兄弟八人,皆擢明經(jīng),任臺、省、州刺史。
4.出自《嘯亭續(xù)錄·金司寇》金司寇光悌,安徽含山人。性溪刻,外貌剛果,心實陰險,任刑部司員時,惟以酷虐為政,濟(jì)其貪婪。
5.出自《許地山傳略》次年赴仰光任僑校教員。
10.
役使。參見“任罷”。
1.出自《周禮·夏官·掌固》任其萬民,用其材器。
11.
使用。參見“任地”。
1.出自《論衡·非韓》夫穆王之治,初亂終治,非知昏于前,才妙于后也,前任蚩尤之刑,后用甫侯之言。
2.出自《百喻經(jīng)·破五通仙眼喻》所以貪得仙人住者,能見地中一切伏藏。如今毀眼,何所復(fù)任?
3.出自《新唐書·蕭俯傳》若乃以小不忍輕任干戈,師曲而敵怨,非徒不勝,又將自危,是以圣王慎於兵。
12.
職。指官職、職務(wù)。
1.出自《晉書·劉頌傳》隨才授任,文武并敘。
2.出自《奉和虢州劉給事使君三堂新題二十一詠序》劉兄自給事中出刺此州,在任逾歲。
3.出自《宋史·盧多遜傳》數(shù)年,普子承宗娶燕國長公主女,承宗知潭州,受詔歸闕成婚禮,未逾月,多遜白遣歸任,普由是憤怒。
4.出自《金瓶梅詞話》去年只老爹一位到任,如今老爹轉(zhuǎn)正,何老爹新到任,兩事并舉,比舊不同。
5.出自《意中緣·設(shè)計》他近日起了春官,赴任去了。
6.出自《上任》尤老二去上任。
13.
責(zé)任,任務(wù)。
1.出自《論語·泰伯》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
2.出自《前出師表》至于斟酌損益,進(jìn)盡忠言,則攸之、祎、允之任也。
3.出自《詠史》位重任亦重,時危志彌敦。
4.出自《東園叢說·春秋說·春秋感麟而作》孔子以天下之事為己任。
5.出自《于謙論》當(dāng)是時謙以天下安危為己任。
6.出自《請改定官制以為立憲預(yù)備折》內(nèi)部為民治事,職要而任繁。
14.
不畏艱難,不計個人利害得失,堅持不懈完成所肩負(fù)的責(zé)任或正義的事業(yè)。
1.出自《墨子·經(jīng)上》任,士損己而益所為也。
2.出自《尊任》任也者,俠之先聲也,古亦謂之任俠,俠起先秦間,任則三代有之。
3.出自《崇俠篇》史書所載,任俠并稱,其義小有差別。投之艱巨,不懈其仔肩,是之謂任;白刃可蹈,而堅持正義,弗絲毫貶損,又平均之象,隱兆魄而弗見,則起而桝之,是之謂俠。
15.
能力;才能。
1.出自《韓非子·定法》術(shù)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責(zé)實。
2.出自《后漢書·張奮傳》臣蒙恩尤深,受職過任,夙夜憂懼,章奏不能敘心,愿對中常侍疏奏。
3.出自《送蔡才壽》詩彼友蔡氏子,任也堪將相。唯儔亦異材,朗立萬人上。
16.
誠篤可信。
1.出自《詩·邶風(fēng)·燕燕》仲氏任只,其心塞淵。
2.出自《周禮·地官·大司徒》二曰六行:孝、友、睦、姻、任、恤。
3.出自《新書·道術(shù)》仁義修立謂之任,反任為欺。
17.
任子,人質(zhì)。參見“任子”。
1.出自《三國志·魏志·鐘會傳》今遣鐘會率十余萬眾伐蜀,愚謂會單身無重任,不若使余人行。
2.出自《晉書·宣帝紀(jì)》文懿復(fù)遣侍中衛(wèi)演乞克日送任。帝謂演曰:“……汝不肯面縛,此為決就死也,不須送任。”
3.出自《晉書·石勒載記上》王師退還,河北諸堡壁大震,皆請降送任于勒。
4.出自《資治通鑒·晉孝武帝太元九年》壬子,燕王垂攻鄴,拔其外郭,長樂公丕退守中城。關(guān)東六州郡縣多送任請降於燕。
18.
放縱,不加約束。
1.出自《商君書·弱民》上舍法,任民之所善,故奸多。
2.出自《晉書·文苑傳·張翰》翰有清才,善屬文,而縱任不拘,時人號“江東步兵”。
19.
聽?wèi){,任憑。
1.出自《琴賦》齊萬物兮超自得,委性命兮任去留。
2.出自《請復(fù)國子監(jiān)生徒狀》緣今年舉期已近,伏請去上都五百里內(nèi),特許非時收補(bǔ),其五百里外,且任鄉(xiāng)貢,至來年春一時收補(bǔ)。
3.出自《憶滁州幽谷》詩當(dāng)日交勤皆手植,而今開落任春風(fēng)。
4.出自《醒世恒言·張廷秀逃生救父》任你官清似水,難逃吏滑如油。
5.出自《四世同堂》他已經(jīng)快在大學(xué)畢業(yè),不能在大家面前顯出有勇無謀,任著感情亂說。
20.
憑依;依據(jù)。
1.出自《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昔秦皇帝任戰(zhàn)勝之威,蠶食天下,并吞戰(zhàn)國,海內(nèi)為一,功齊三代。
2.出自《奉贈嚴(yán)八閣老》詩新詩句句好,應(yīng)任老夫傳。
3.出自《明夷待訪錄·田制一》其賦之於民,不任田而任用,以一時之用制天下之賦。
21.
就,趨。
1.出自《誠意伯文集》今日聞知老先生尊堂辭世去矣,壽八十余歲,人生在世能有幾個如此……今日先生老母任逍遙之路,踏更生之境,有何不可。
22.
猶倳。立。使建立。
1.出自《周禮·天官·大宰》以九職任萬民。
2.出自《周禮·天官·大宰》六曰事典,以富邦國,以任百官,以生萬民。
23.
量詞。指擔(dān)任職務(wù)的次數(shù)。
1.出自《宋史·仁宗紀(jì)二》明道元年春二月……丙午,詔仕廣南者毋過兩任,以防貪黷。
2.出自《二刻拍案驚奇》〔滿生〕一連做了四五任美官,朱氏封贈過了兩番。
3.出自《兒女英雄傳》只怕我這點薄薄的家私也就被我一任知縣報效在里頭了。
4.出自《大波》雖然奏派施典章作公司第一任總理的是錫良,但倒帳事情卻在趙爾豐護(hù)理總督的時候。
24.
通“妊”。妊娠;懷孕。
1.出自《大戴禮記·保傅》周后妃任成王于身,立而不跂,坐而不羌,獨(dú)處而不倨,雖怒而不詈,胎教之謂也。
2.出自《漢書·元后傳》初,李親任政君在身,夢月入其懷。
3.出自《漢書·敘傳上》初,劉媼任高祖而夢與神遇,震電晦冥,有龍蛇之怪。
4.出自《敦煌變文·父母恩重經(jīng)講經(jīng)文》自於懷任腹中子,舊日裝梳不欲為。
25.
指勝任。
1.出自《漢書·宣帝紀(jì)》朕之不德,懼不能任。
2.出自《后漢書·王霸傳》吾老矣,不任軍旅,汝往,勉之!
3.出自《漁父》詞偶然香餌得長鱏,魚大船輕力不任。
4.出自《批答文武百寮曾公亮已下上尊號第一表不允詔》繼天理物,常懼弗任。
5.出自《釋鸤鳩》古者力所能勝曰任。
26.
指信任、信仰。
1.出自《戰(zhàn)國策·魏策二》張儀說,因令史舉數(shù)見犀首。王聞之而弗任也,史舉不辭而去。
2.出自《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屈原〕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yīng)對諸侯,王甚任之。
3.出自《中國通史》東漢時,佛教傳入中國,“索隱(尋求隱暗無證據(jù)的事)行怪(作怪妄的事)”、“舍人事而任(信仰)鬼神”的陰陽五行學(xué)以至左道邪術(shù),在佛教影響下,匯合起來成立一個稱為道教的宗教。
27.
猶倳。插入。指栽種。
1.出自《管子·八觀》其耕之不深,蕓之不謹(jǐn),地宜不任,草田多穢。
1.謂僅能當(dāng)一人之用,而無兼人之能。
1.一件衣服。
2.特指一襲章服。
3.古以王畿外每五百里謂之"一服"。
4.服一次藥。
5.指中藥的一劑或一帖。
1.北齊時規(guī)定官吏犯罪,鞭杖十下為一負(fù)。隋時規(guī)定九品以上犯罪可以贖銅,每一斤為一負(fù)。
1.謂一人施教,眾人喧擾。比喻事不專一,絕無效果。語本《孟子.滕文公下》"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齊語也,則使齊人傅諸?使楚人傅諸?曰使齊人傅之。曰一齊人傅之,眾楚人咻之,雖日撻而求其齊也,不可得矣。"
1.一次灌溉。亦比喻用力不多。
①一種標(biāo)準(zhǔn)。概,古代量米時刮平斗斛用的木板,引申指標(biāo)準(zhǔn)一概而論|同糅玉石兮,一概而相量。②相同;一樣萬方聲一概。③一頭;一端病諸儒執(zhí)一概,是非紛然。④副詞。統(tǒng)統(tǒng);全部生客一概不見|除了這尊玉佛,其他一概不要。
有相互關(guān)系的一群人一干人犯|一干高鄰在這里|如今被太師府鈞帖,立等要這一干人。
1.猶言罄盡。形容一點不剩。
2.形容整潔干凈。
1.一千一萬的隱語。"干"與"千"﹑"方"與"萬"字形相近。
1.《晉書.王羲之傳》"率諸子,抱弱孫,游觀其間,有一味之甘,割而分之。"后因以"一甘"指一味美食。
1.比喻越過中間環(huán)節(jié),將事情一直貫徹到下層或做到底。
1.方言。猶言一伙。
1.見"一圪塔"。
1.亦作"一圪垛"。亦作"一圪堵"。亦作"一各多"。亦作"一各都"。
2.方言。猶言一大堆,許許多多。
1.本指切割一次,后即用為行使一次或負(fù)責(zé)一次之詞。語本《后漢書·班超傳》"昔魏絳列國大夫,尚能和輯諸戎,況臣奉大漢之威,而無鉼刀一割之用乎?"
1.表數(shù)量。單個。用于人和各種事物。
2.整個。
3.用在動詞和補(bǔ)語之間,表示程度。
4.跟名詞﹑動詞結(jié)合,用在謂語動詞前,表示快速或突然。
1.俗諺。比喻引起爭吵沖突,雙方面都有錯。
1.謂為數(shù)甚少。
1.表示連續(xù)不停或毫不松勁。
1.謂做事認(rèn)真踏實,亦有拘執(zhí)呆板意。
2.比喻一頂一,各有專職或各占一席之地。
1.俗語。謂個個著實。
黨的基本路線的核心內(nèi)容。一個中心,指以經(jīng)濟(jì)建設(shè)為中心;兩個基本點,指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1987年中共十三大作出這一概括。參見黨的基本路線”(1011頁)。
1.一個銅板。亦指極少的一點錢。
1.見"一圪塔"。
1.比喻同心協(xié)力。
1.古代歷法以周天三百六十度的十二分之一,即三十度為一宮。
1.謂一帶鉤之金。比喻輕少。
1.一滾,一轉(zhuǎn)。形容動作靈活迅速。
1.一骨魯。
1.同"一股腦兒"。
1.指歉收。
1.猶言一股腦兒。
全部;完全把一瓶礦泉水一股腦兒喝下肚|她將心里的話兒一股腦兒傾吐出來。
1.同"一股腦"。
迅速地一滾或一轉(zhuǎn)他一骨碌翻身爬了起來。
1.古以三十斤為一鈞,四鈞為一石,四石為一鼓,合四百八十斤。
2.擊鼓一次。引申謂一舉,一戰(zhàn)。
語出《左傳·莊公十年》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古代作戰(zhàn)擂鼓進(jìn)軍,擂第一通鼓時士氣剛被激發(fā),最為旺盛◇多以比喻趁著勁大氣盛之時一下子把事情做完。
1.一看。
2.《戰(zhàn)國策.燕策二》有經(jīng)伯樂一顧而馬價十倍之說◇以"一顧"喻受人引舉稱揚(yáng)或提攜知遇。
3.謂顧瞻偏重于某一邊。
1.女子頭發(fā)的一束稱一緺。
1.指《周易》諸卦之一。
2.指占卜一次。
3.方言。猶一番。
1.舊時士大夫以所署官作為撰集之名,始于南朝梁王筠。
1.謂墓穴。
①語出《論語·里仁》吾道一以貫之”。用一種道理貫穿故能一貫萬機(jī),靡所疑惑。②相同;一樣存沒同歸,毀譽(yù)一貫。③連貫字句雖對,而意則一貫。④副詞。一向;始終如此他一貫待人誠懇|學(xué)習(xí)一貫很努力。⑤古時稱錢一千為一貫我一貫本錢,賺了一貫。
1.會道門之一。起源于山東。初名"東震堂",后路中一承辦道務(wù),取《論語》中"吾道一以貫之",改名"一貫道"。1925年路死后,由張光璧繼承。抗日戰(zhàn)爭期間,張投靠日本帝國主義并為其效勞。日本投降以后,又被國民黨反動派控制利用。解放后,人民政府明令予以取締。
1.猶言寸陰。
2.謂一舉而發(fā)揚(yáng)光大。
1.一條車道。指一輛車。
2.謂政治上的統(tǒng)一。
3.一種途徑。
1.猶言混在一道。
1.比喻對犯錯誤的人不加分析,全盤否定。
1.一塊;整個。
1.謂辦事糊涂。南宋理宗時民生艱苦,真德秀負(fù)一時重望,當(dāng)時有諺曰"若欲百物賤,直待真直院。"及真任參知政事﹐首先提出以尊崇道學(xué)﹑正心誠意為第一義﹐接著又進(jìn)獻(xiàn)《大學(xué)衍義》,皆不急之務(wù)。人們大失所望,即續(xù)上兩句云"吃了西湖水,打成一鍋面。"按南宋以杭州為京都,故諷刺他既進(jìn)朝廷,吃的是西湖水,辦的是糊涂事。見宋周密《癸辛雜識前集.真西山入朝詩》。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dān)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