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見“惓惓”。形容懇切。
1.
懇切;忠謹。參見“惓惓”。
1.出自《神女賦》褰余幬而請御兮,愿盡心之惓惓。
2.出自《魏書·律歷志上》恐一朝先犬馬,竟無絲發之益,使律法長絕,遺恨沒世,是以??惓惓,不敢忘怠。
3.出自《初刻拍案驚奇》多感君侯惓惓垂問,某有心事,今不敢隱。
4.出自《潘木崖先生詩序》荏苒歲月,寥落無成,恐遂已廢業,負先生惓惓獎勵之意。
5.出自《香雪海·千里共嬋娟》采一束最美最稀見的山花……獻與愛國的海外僑胞,表一表我惓惓的心意。
6.出自《漢書·劉向傳》欲終不言,念忠臣雖在甽畝,猶不忘君,惓惓之義也。
7.出自《新唐書·張說傳論》說於玄宗最有德,及太平用事,納忠惓惓,又圖封禪,發明典章,開元文物彬彬,說力居多。
8.出自《〈三國紀年〉序》先主諸臣惓惓漢事之心,庸可沒乎!
9.出自《郎潛紀聞》﹝朱軾﹞忠君愛國之枕,至死惓惓,可謂大臣矣。
1.指重兵。
1.猶高價。
1.十六匹馬駕的車。
1.厚綿衣。
2.亦作"重趼"﹑"重蠒"。手腳上的厚繭。多指跋涉辛苦。
1.見"重繭"。
1.比喻脫離黑暗的處境。
①擊劍運動器械之一。由劍柄、劍身和護手盤組成。全長不超過110厘米,重量不超過770克。②擊劍運動比賽項目之一。比賽時全身都是有效部位。攻守方法與花劍相同,但多用手腕動作,只準刺,不能劈打。
1.鄭重的推薦。
1.深的溪谷。
1.兩條江。
2.指二江或諸江合流。
1.主管輜重的將領。一說,持重的將領。
1.指古代卿士所乘車箱前左右有伸出的彎木(車耳)可供倚攀的車子。
1.佛教語。猶累劫。
1.謂郁結之甚。
2.重新締結。
先用溶劑(或不用溶劑)溶解(或熔解)晶體,再將晶體從溶液(或熔體)中結晶出來的一種過程。主要用以提純物質。
先用溶劑(或不用溶劑)溶解(或熔解)晶體,再將晶體從溶液(或熔體)中結晶出來的一種過程。主要用以提純物質。
1.睫毛相重,瞇縫著眼睛注視貌。
1.雙層的鎧甲;厚甲。
1.加倍戒備。
1.很多金錢;很高代價。
1.謂一門中有數人佩金印紫綬,極言榮顯。秦漢列侯以上皆金印紫綬。
1.謂幾重金城湯池,防守非常堅固。
一般指相對密度在5以上的金屬。有銅、鎳、鈷、鉛、鋅、鎘、鉻、鉍、錫、銻和汞等。這些金屬及其合金廣泛用于機械、電工、化工等部門。
由重金屬或其化合物造成的環境污染。主要由采礦、廢氣排放、污水灌溉和使用重金屬制品等人為因素所致。如日本的水俁病和痛痛病分別由汞污染和鎘污染所引起。其桅程度取決于重金屬在環境、食品和生物體中存在的濃度和化學形態。
1.層層衣襟。
1.指精美的絲織品。
2.用以形容波光粼粼的水面。
1.嚴峻的禁令。
1.礦物,主要成分是硫酸鋇,無色透明,不純的常呈灰﹑白﹑紅等顏色,比重較大。可以用來制造白色顏料﹑琺瑯﹑釉子和化學試劑,在造紙和橡膠工業中用做填料,開采石油時把重晶石加在泥漿中可以防止井噴。
1.古代傳說中的重瞳之鳥。
1.重重陰影。
1.猶敬重。
1.關閉著的重重門戶。
2.泛指重重門戶。
3.特指墓門。
1.從嚴究辦;從重治罪。
即重陽節寒菊舒重九|重九登高的時候。
即重陽節寒菊舒重九|重九登高的時候。
1.舊俗于農歷九月九日重陽節,以絳囊盛茱萸,登高山,飲菊酒,謂可以避邪免災。
1.語言經過輾轉翻譯才能聽懂。借指邊遠之地。
1.濃酒,烈酒。
1.嚴重的罪責。
1.謂重視自己田宅,不輕易遷徙。
1.謂舉動慎重。
1.重復的語句。
1.巨大,昂貴。
1.崇高的爵位。
2.重視爵位。
1.猶高大。
1.謂書籍重新刻板印行。明沈德符《野獲編補遺.刑部.戊戌謗書》附有《重刊序》。
1.《易.坎》"習坎,重險也。"高亨注"習,重也;坎,險也。"《坎》卦象為二坎相重,后遂以"重坎"喻指艱難險阻之境地。
1.重疊的正梁。指重屋的棟。
1.猶重罪。
1.繁重苛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