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勸說;通過列舉事實、講說道理來使人聽從。
2.
動詞
〈文〉勉勵;鼓勵。
3.
名詞
(Quàn)姓。
1.
亦作“勌”。亦作“勧”。
2.
勸導;勸說。
1.出自《書·顧命》柔遠能邇,安勸大小庶邦。
2.出自《送元二使安西》詩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3.出自《己亥雜詩》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材。
4.出自《日出》小姐,我勸您少管閑事。
3.
勤勉;努力。
1.出自《管子·輕重乙》若是則田野大辟,而農夫勸其事矣。
2.出自《莊子·徐無鬼》商賈無市井之事則不比;庶人有旦暮之業則勸;百工有器械之巧則壯。
3.出自《論財利疏》民有能自耕種積谷多者,不籍,以為家貲之數,如此則谷重而農勸矣。
4.出自《密庵陸公墓碑》公設法誘墾污萊之田,二而當一;確瘠之田,三而當一。自此民勸於農。
4.
助長;輔助。
1.出自《書·盤庚中》汝不謀長,以思乃災,汝誕勸憂。
2.出自《周禮·考工記·辀人》勸登馬力。
5.
猶祝。祝愿。
1.出自《漁家傲》詞誰喚謝娘斟美酒,縈舞袖,當筵勸我千長壽。
6.
通“觀”。
1.出自《管子·君臣下》稱德度功,勸其所能。
7.
謂出力;有力。
1.出自《戰國策·宋衛策》齊攻宋,宋使臧子索救于荊,荊王大悅,許救甚勸。
8.
獎勉;鼓勵。
1.出自《國語·越語上》國人皆勸,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婦勉其夫。
2.出自《東坡志林·記告訐事》然熙寧、元豐間,每立一法……皆立重賞以勸告訐者。
3.出自《讀張耳陳馀列傳》析於理,故理順;慎於文,故勸懲明。
極其周到(多指對人的關懷等)關懷~ㄧ愛護~。
1.設置。
2.置辦;購買。
①表格上為附加必要的注解說明而留的一欄。②指在這一欄內所加的注解說明。
1.猶言俱全,齊備。
1.背離黑暗﹐投向光明。舊時多比喻背離昏主﹐投向明君。
1.借喻背著君上而阿附權臣。語出《論語.八佾》"與其媚于奧﹐寧媚于灶。"朱熹集注"室西南隅為奧。灶者,五祀之一,夏所祭也……喻自結于君,不如阿附權臣也。"
1.反綁。
行軍或外出時背(bēi)在背上的衣被包裹。
比喻有沉重的思想負擔事情做錯了,改了就好,不必~。
比喻思想、行動或經濟上有負擔。
1.看過的碑文能背誦﹐棋局亂后能復舊。指記憶力強。
1.背棄根本。
1.背離根本﹐追逐末節。
1.謂棄農務商。我國古代以農為本﹐商為末。
1.罵人忘恩負義﹐如同驢馬﹐剛在槽內吃食﹐背過身來就拉屎。
1.方言。猶場外;私下。
1.叛臣。
1.襯托。
2.衣服背面里子中的絲棉﹑駝毛等所襯的薄紗。大衣或亦以羽緞為襯。
1.背靠自己的城墻。多指作最后決戰。
在自己的城下跟敵人決一死戰,泛指跟敵人作最后一次的決戰。也說背城一戰。
1.謂作最后決戰。
2.引申指最后的斗爭或努力。
1.背離﹐離開。
2.猶背道而馳。比喻目的或行動相反。
1."背時"的諧音。
1.背地里。
出門時用來裝被褥、什物等的布袋。也作被褡子。
1.背心﹐馬甲。
1.搭在肩上裝衣被什物的口袋。
①搭在肩上系住褲子或裙子的帶子。②背背包、槍等用的皮帶或帆布帶子。
一種裝有背帶的褲子。在胸前附有護胸或背帶與褲子相連。褲子多為工裝寬松型樣式。多在護胸、背帶和口袋的形式上進行變化而成為一種比較理想的工裝褲款式。
一種裝有背帶的短裙。可通過背帶與裙子的連結件調節腰節的高低和裙子的長短。背帶款式呈背心型、h”型或x”型等,并可加花邊、荷葉邊等裝飾。
一種裝有背帶的短裙。可通過背帶與裙子的連結件調節腰節的高低和裙子的長短。背帶款式呈背心型、h”型或x”型等,并可加花邊、荷葉邊等裝飾。
1.背在背上的口袋。
1.違命放誕﹐不受節制。
1.背棄道義。
2.偏僻的街道。
3.朝著相反的方向。
朝著相反的方向走。比喻方向、目標完全相反。
1.背棄道德或恩德。
1.以背向敵。謂逃避敵人。
1.暗中﹐背人處。
1.見"背篼"。
1.背簍。
背靠背。
1.背棄恩義。
1.同"背恩忘義"。
1.見"背恩棄義"。
1.背棄恩德﹐忘卻道義。
1.指背譎﹑抱珥﹐即日旁云氣。
1.背叛而有二心。
1.背叛﹐反叛。
風不能直接吹到找個~的地方休息一下。
1.文件背面的騎縫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