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同“棄”。
2.
拋棄。
1.出自《書·大誥》厥考翼,其肯曰:“予有后,弗棄基。”
2.出自《說文???部》棄,捐也。
3.出自《韓非子·難勢》夫棄隱栝之法,去度量之數,使奚仲為車,不能成一輪。
4.出自《秋懷》詩敗虞千金棄,得比寸草榮。
5.出自《題西山紅葉》詩伸手摘紅葉,我取紅透底。淺紅與灰紅,棄之我不取。
3.
指厭棄;唾棄;嫌棄。
1.出自《書·西伯戡黎》惟王淫戲用自絕,故天棄我。
2.出自《孔子家語·刑政》是故爵人必於朝,與眾共之也;刑人必於市,與眾棄之也。
3.出自《雙鸚志》洎使得罪竄逐,嫗以賤不見殺,放從于良,將求其匹,人則棄其老也。
4.
廢,廢除。
1.出自《書·甘誓》有扈氏威侮五行,怠棄三正,天用巢絕其命。
2.出自《左傳·昭公二十九年》龍,水物也。水官棄矣,故龍不生得。
3.出自《請除濫刑疏》棄無用之費,捐不急之官……此救弊之術也。
4.出自《明良論》刪棄文法,捐除科條,裁損吏議。
5.
忘記。
1.出自《左傳·昭公十三年》南蒯、子仲之憂,其庸可棄乎?
2.出自《答顏延年》詩結游略年義,篤顧棄浮沈。寒榮共偃曝,春醞時獻斟。
3.出自《災異陳十失劾奏魏忠賢客氏疏》濫功而誤國喪師者蒙蔭,棄勞而血守孤城者薄酬,賞罰未章,士多隳志,此二失也。
6.
違背。
1.出自《左傳·宣公二年》棄君之命,不信。
2.出自《韓非子·解老》驕心生則行邪僻而動棄理。行邪僻則身死夭,動棄理則無成功。
7.
指背叛。
1.出自《水經注·清水》〔曹操〕以魏種為河內太守,守之。兗州叛,太祖曰:“惟種不棄孤。”
8.
離開。
1.出自《戰國策·秦策二》楚王使陳軫之秦。秦王謂陳軫曰:“子秦人也,寡人與子故也,寡人不佞,不能親國事也,故子棄寡人事楚王。”
2.出自《漢書·霍去病傳》〔霍去病〕為票姚校尉,與輕勇騎八百直棄大軍數百里赴利,斬捕首虜過當。
3.出自《七哀詩》復棄中國去,遠身適荊蠻。
4.出自《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詩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5.出自《紅樓夢》且說黛玉自那日棄舟登岸時,便有榮府打發轎子,并拉行李車輛伺候。
9.
曠,耗費。參見“棄日”。
1.出自《漢書·司馬相如傳上》於是酒中樂酣,天子芒然而思,似若有亡,曰:“嗟乎,此大奢侈!朕以覽聽余閑,無事棄日。”
2.出自《北史·甄琛傳》〔琛〕舉秀才,入都積歲,頗以奕棋棄日,至乃通夜不止。
3.出自《〈玉臺新詠〉序》孌彼諸姬,聊同棄日。
10.
人名。即后稷。
1.出自《書·舜典》帝曰:“棄,黎民阻饑,汝后稷,播時百谷。”
2.出自《論衡·初稟》棄事堯為司馬,居稷官,故為后稷。
1.謂睡醒后。
1.宿雨;隔夜雨。
1.夢話。亦指含義不清的語言。
1.謂倦極必睡如欠債必償。
1.猶含毫。借指構思為文或繪畫。
1.猶吮吸。
1.以口嘬吸瘡疽之毒。謂將帥體恤士卒。
2.以口嘬吸瘡疽之毒。謂卑幼者侍尊長之疾。
1.猶吮咂。
1.猶吮筆。
1.見"吮瘡"。
1.見"吮癰舐痔"。
1.用筆蘸墨。指為文作畫。
1.見"吮癰舐痔"。
1.用嘴吸取。常喻榨取。
1.嘴吸舌舔。
1.用嘴吸。亦比喻榨取﹑傷害。
1.指吸出敗血。
2.野獸﹑毒蟲吸飲人血。常比喻殘害人民,榨取血汗。
1.猶吮吸。
1.指為士兵嘬吸瘡口的膿血。為將官愛兵之典。
1.順從與愛護。
1.使和樂而安定。
1.妥善合理而且完備。
1.順附,不抵觸。
1.在寫某一事物時,順便寫到另一事物。
1.趁做某事的方便做另一件事。
2.順利方便。
3.隨便;任意。
1.順應變化。
1.順著所走的路線邁步。
1.指克敵制勝的策略。
1.對外貿易上輸出超過輸入的貿易差額。跟"逆差"相對。
1.順著軌道運行。
1.指胎兒自然娩出的過程。
南宋初年宋金之間的戰役。1140年,金將兀術率軍十萬南下,進逼順昌(治今安徽阜陽)。宋將劉fc22B示二萬抵抗,激戰數日,宋軍大勝,金軍被迫撤兵。
1.謂順其自然生長。
1.遵循常典。
2.正常。
3.漢女官名。
1.順隨著潮水流向。
2.比喻與歷史前進方向一致的社會發展的趨勢。
1.謂月球循著十二辰次序運行。
1.謂順理而成功。
2.順承天施而成功。
3.謂風調雨順,五谷豐收。
4.順序成章。指樂音流暢。
5.元朝郊祀樂章名。 6.三國魏女官名。
1.順從承受。
2.順接。
1.謂尊敬年長者。
1.順水船。
1.和順慈祥。
1.祝辭,祭神的祈禱之辭。
2.遜順的言詞。
1.挨著次序。
1.順服,服從。
1.順便回訪。
1.順便捎帶。
1.古代一種掛在腰帶上盛放物品的小袋。講究的用彩色綢緞制成,鑲邊繡花,極為華麗。
1.順利。
2.通順確當。
1.雙刃刀。
1.順應事物發展趨勢加以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