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凄”。
2.
云興起貌。參見“淒淒”。
1.出自《說文·水部》淒,雨云起也。從水,妻聲。《詩》曰:“有渰淒淒。”
3.
寒冷;陰涼。參見“淒其”。
1.出自《月賦》若乃涼夜自淒,風篁成韻。
2.出自《奉和陸使君》六月正中伏,水軒氣常淒。
3.出自《賀瑞雪表》北風淒而密雪下。
4.
凄涼悲傷。參見“淒然”。
1.出自《酬歸戴王潘四子韭溪草堂聯句見懷二十韻》清醑傳杯緩,哀弦入坐凄。
5.
水流貌。參見“淒淒”。
1.出自《楚辭·九章·悲回風》涕泣交而淒淒兮,思不眠以至曙。
2.出自《詩》松拂磐陀石,甘泉涌淒淒。
3.出自《金蓮記·廷讞》說起痛傷悲,這一派忠冤誰洗,恨天閽釜隔淚淒淒。
6.
沾濕貌。
1.出自《楚辭·淮南小山〈招隱士〉》白鹿麏麚兮,或騰或倚,狀皃崯崯兮峨峨,凄凄兮漇漇。
2.出自《春雨》詩如煙飛漠漠,似露濕淒淒。
7.
草木盛貌。參見“淒淒”。
1.出自《謁文宣王廟》詩晚來乘興謁先師,松柏淒淒人不知。
2.出自《送吳叔開南征》詩春草淒淒綠,江楓湛湛清。
8.
象聲詞。參見“淒淒”、“淒鏘”。
1.出自《呂氏春秋·古樂》其音若熙熙淒淒鏘鏘,帝顓頊好其音,乃令飛龍作效八風之音。
2.出自《樂將殫恩未已應詔》詩淒鏘笙管遒,參差舞行亂。
3.出自《祗命赴京途次淮口因書所懷》詩彪炳睹奇采,淒鏘聞雅音。
4.出自《村笛》詩《簫韶》九奏韻淒鏘,曲度雖高調不傷。
5.出自《貞一齋詩說·〈論詩答問〉之一》如洞簫長笛各有竅,一一按律調之,其淒鏘要眇,莫不感人之深。
9.
古代傳說中的水名。
1.出自《山海經·西山經》又西二百五十里曰騩山……淒水出焉,西流注于海。
1.軒轅和少皞的并稱。
1.乘軒的鶴。喻寵幸的人。典出《左傳.閔公二年》"衛懿公好鶴,鶴有乘軒者。"
2.乘軒的鶴。喻特立不同凡響的人。
1.乘軒之鶴,戴帽之猴。比喻濫廁祿位﹑虛有其表的人。
1.喧鬧,震蕩。
1.即黃帝軒轅氏。
1.門戶;窗戶。
1.即黃帝軒轅氏。
1.即黃帝。因其名軒轅,故稱。
1.門簾或窗帷。
1.窗戶。
1.高大恢宏。
1.高大開闊。
2.謂軒昂開朗,氣宇不凡。
1.高飛貌。
1.猶車駕。
2.借指軒轅黃帝。
1.小室。
1.光彩耀眼貌。
1.閃爍光芒。
1.謂夸耀或顯示自己的長處。炫,通"衒"。
1.目光迷亂。
1.盛妝。
1.迷亂欺騙。
1.光耀貌。
2.迷亂貌。
1.賣弄才學。
1.見"炫耀"。
①夸耀炫耀武力。②照耀火光炫耀。
1.艷麗。
1.謂夸奇斗異。
1.夸耀石頭而當玉賣。比喻偽飾欺世。
1.炫耀賣弄。
1.謂李花色白,其光采或照耀于白天,或顯現于夜晚。
1.光彩轉動貌。
2.惑亂。
1.亦作"炫裝"。
2.盛裝。
1.見"炫妝"。
1.文采。
1.文采輝煌。
1.彩繪。引申為用華美的文辭記述。
1.光彩炫目。
2.謂文辭華麗富贍。
1.燦爛美麗。
1.迅疾貌。
1.猶絢爛。
1.猶華美。
1.白絹繪以文采。一說在繪畫上加施白采。《論語.八佾》"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何謂也?'子曰'繪事后素。'曰'禮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后因以"絢素"為透徹理解《詩》義的典故。
1.絢麗而有文采。
1.華麗的言辭。
1.見"絢耀"。
1.亦作"絢曜"。
2.光輝美麗。
1.華麗的本質。
1.比喻顛倒是非。
1.目迷心驚。
1.謂眼昏花多眼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