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請人擔任工作或擔任職務。
2.
動詞
〈書〉聘問,古時指各國之間派使者訪問。
3.
動詞
訂婚,定親。
4.
動詞
〈口〉女子出嫁。
1.
探詢;尋求。
1.出自《詩·小雅·采薇》我戍未定,靡使歸聘。
2.出自《周禮·春官·占夢》季冬聘王夢,獻吉夢于王,王拜而受之。
3.出自《太玄·摛》故玄聘取天下之合而連之者也。
4.出自《東都遇春》詩既去焉能追,有來猶莫聘。
2.
聘問。專指天子與諸侯或諸侯與諸侯間的遣使通問。
1.出自《禮記·曲禮下》諸侯使大夫問於諸侯曰聘。
2.出自《禮記·王制》諸侯之於天子也,比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五年一朝。
3.出自《國語·周語中》定王使單襄公聘於宋。遂假道於陳,以聘於楚。
4.出自《吳越春秋·闔閭內傳》〔闔閭〕既得寶劍,適會魯使季孫聘於吳,闔閭使掌劍大夫以莫耶獻之。
3.
聘請。
1.出自《禮記·月令》〔季春之月〕勉諸侯,聘名士,禮賢者。
2.出自《孟子·萬章上》伊尹耕於有莘之野而樂堯舜之道焉……湯使人以幣聘之。
3.出自《后漢書·徐稚傳》靈帝初,欲蒲輪聘稚,會卒,時年七十二。
4.出自《歸田瑣記·鼓樓刻漏》〔陳石堂〕精律呂璣衡之學,以宋遺民,不受元聘。
5.出自《致張敬堯的公開信》特立以中西友人講席之聘,即赴巴黎。
6.出自《家》下學期我們國文教員要改聘吳又陵。
4.
聘娶正妻。
1.出自《禮記·內則》聘則為妻,奔則為妾。
2.出自《左傳·文公七年》穆伯娶于莒,曰戴己,生文伯;其娣聲己,生惠叔。戴己卒,又聘于莒,莒人以聲己辭,則為襄仲聘焉。
3.出自《后漢書·逸民傳·梁鴻》女曰:“欲得賢如梁伯鸞者?!兵櫬劧钢?。
4.出自《白頭吟》相如作賦得黃金,丈夫好新多異心;一朝將聘茂陵女,文君因贈《白頭吟》。
5.出自《浮生六記·閨房記樂》余幼聘金沙于氏,八齡而夭;娶陳氏。
5.
聘禮或聘物的省稱。
1.出自《古今小說·裴晉公義還原配》紫衫人問道:“足下所定之室,何姓何名?當初有何為聘?”唐璧道:“姓黃,名小娥,聘物碧玉玲瓏,見在彼處。”
2.出自《奈何天·逼嫁》少刻送聘過來,明日做親就是。
3.出自《福元佬和他戴白帽子的?!?/span>這一房新媳婦是兒子親自去相來的,也央過媒,下過聘,準備熱熱鬧鬧排場一番。
6.
女子訂婚或出嫁。
1.出自《北里志·王團兒》總角為人所誤,聘一過客。
2.出自《北夢瑣言》李太師光顏以大勛康國,品位穹崇,愛女未聘。
3.出自《宋史·刑法志三》初,登州奏有婦阿云,母服中聘於韋,惡韋丑陋,謀殺不死。
4.出自《龍須溝》把她養大成人,聘出去,她會不來看我一眼!
7.
泛指國與國或方鎮與方鎮間的遣使訪問。
1.出自《文選·王粲〈贈文叔良〉詩》君子于征,爰聘西鄰。
2.出自《顏氏家訓·勉學》承圣中,遣一士大夫聘齊。
3.出自《北史·魏收傳》收兼通直散騎常侍,副王昕聘梁。
4.出自《云谷雜記》韓魏公名德,為遐邇所重。韓魏公之子忠彥聘遼國。
1.欺騙。
1.欺騙﹔欺詐。
1.騙取。
1.謊報請賞。
1.欺騙君上﹑尊長。
1.謂欺騙﹑迷惑世人。
1.欺騙世人。
1.欺騙偽飾。
1.欺騙君王。
1.欺騙誣罔。
1.欺詐誣妄。
1.謂捏造事實冤枉人。
1.謊騙欺侮。
1.欺騙迷惑。
1.亦作"誑赫"。
2.欺騙﹔恐嚇。
1.欺騙恐嚇。
1.謊騙威脅。
1.欺騙?;蟆?/p>
1.謊騙﹐說謊話。
2.謊話。
1.欺騙迷惑。
1.見"誑耀"。
1.欺騙誘惑。
1.欺騙﹔欺詐。
1.欺詐。
1.謂欺騙以謀財。
1.欺騙﹐圈套。
1.夸口。
1.繅絲車。
1.承接軖軸的床架。
1.繰輪上的軸頭。
1.繰輪上的轉軸。
1.不平。
1.廣大貌。
1.不做官,無官位。
1.見"壙壟"。
1.空地;荒地。
1.猶原野。
1.曠遠。
1.墓穴的范圍。
1.見"壙志"。
野外空曠看不到邊原野壙b12eN藜省
1.充以綿絮之衣。
1.古時帝王冠冕左右懸垂耳塞的帶子。
1.亦作"纊綿"。
2.絲綿。
1.彌留之際的呼吸。古人臨死,置纊于其口鼻之上,以驗氣息之有無。
1.綿絮。
1.充以綿絮之衣。
1.絲綿和繒帛。
1.亦作"況瘁"。
2.憔悴。況﹐通"恥"。
3.勞累。
1.亦作"況復"。
2.更加;加上。
3.何況,況且。
4.仿佛,好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