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娦”。
2.
嫁。
1.出自《書·堯典》厘降二女于媯涒,嬪於虞。
2.出自《詩·大雅·大明》摯仲氏任,自彼殷商,來嫁於周,曰嬪於京。
3.出自《乞巧文》今茲秋孟七夕,天女之孫將嬪於河鼓。
4.出自《左仆射門下侍郎王珪曾祖母尹氏追封燕國太夫人制》具官某曾祖母某氏,幽閑靜專,躬蹈純德。嬪於盛族,壸彝是稱。
5.出自《聊齋志異·青梅》王乃傳語張氏,仍以原金署券,以青梅嬪於生。
3.
宮廷女官名,天子諸侯姬妾。
1.出自《周禮·天官·九嬪》九嬪掌婦學之法,以教九御。
2.出自《晉紀總論》將相侯王,連頭受戮,乞為奴仆而猶不獲;后嬪妃主,虜辱於戎卒,豈不哀哉!
3.出自《資治通鑒·陳宣帝太建十二年》周楊后性柔婉,不妒忌,四皇后及嬪、御等,咸愛而仰之。
4.
婦人美稱。
1.出自《周禮·天官·大宰》七曰嬪婦。
5.
用為已死妻子的美稱。
1.出自《禮記·曲禮下》生曰父、曰母、曰妻,死曰考、曰妣、曰嬪。
6.
通“繽”。參見“嬪然”。
1.出自《漢書·王莽傳上》收復絕屬,存亡續廢,得比肩首,復為人者,嬪然成行。
2.出自《新唐書·王珪等傳贊》始皆奮亡命布衣,嬪然列置上袞。
7.
通“賓”,參見“嬪貢”。
1.出自《周禮·天官·大宰》以九貢致邦國之用,一曰祀貢,二曰嬪貢。
1.收稅派捐。
1.出征將士穿的戰袍。
2.旅人穿的長衣。
1.見"征旆"。
1.亦作"征斾"。
2.古代官吏遠行所持的旗幟。
1.遠行之馬的韁繩,亦指遠行的馬。
隨風飄零的蓬草。比喻漂泊遠行之人歧路憫征蓬|征蓬未肯歸。
1.出征的鼓聲。亦比喻戰事。
1.謂征召諸侯聘問。
2.謂朝廷以禮招聘賢才。今亦泛指招聘人員。
1.遠行的日期。
1.出征的騎士。
2.指戰馬。
1.求取。
1.征召起用。
1.古仙人名。
1.遠飛的鳥。
1.猶言抒發感情。
1.謂朝廷以禮聘請出仕。
1.征收;求索。
2.征召訪求;征詢。
3.猶征逐。謂交往過從。
1.遠行人所穿的皮衣。
1.征收索取;征求取得。
1.謂國家征收商品稅與官府專賣。
1.指遠行的船。橈,槳,借指船。
1.遠行的人。
2.指出征或戍邊的軍人。
3.唐代亦專指臨時招募的兵士。
1.謂征收賦稅。
1.祥瑞;吉兆。
1.旅人之衣。
2.借指遠行之人。
1.謂征收賦稅,整頓武備。
1.征收商業稅。
2.往來販賣。
1.出征將士穿的衣裳。
1.遠征軍的哨卡。
1.收捕;緝捕。
1.謂人的神態﹑表情等反映其內心世界。
2.謂通過觀察人的外貌﹑言行等鑒定人物。
1.謂訪求歌者;招歌者唱歌。
1.謂驗證于前圣的遺教。
1.指田賦征收實物。
1.征召的使者。
1.出征的士兵。
1.猶趕集。
1.征引故事。
2.古代試士"策問"內容之一。
3.漢官名,丞相屬官,同六百石。
1.指收取賦稅。
2.今指政府依法向人民或所屬機構收取公糧﹑稅款等。
3.征集吸收。
1.謂天子征召守國的諸侯。
1.征召授官。
1.古代記載災異征兆的緯書。
2.指征召或征調的文書。
1.古美女名。
1.征收賦稅輸入官府。
1.遠行屯守邊疆。
1.表示數目。
1.征收的賦稅。
2.征收賦稅。
1.旅人的思念。
1.見"征彸"。
1.征召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