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物品,物件。
2.
名詞
等級,種類。
3.
名詞
封建時代官吏的級別,共分九等。
4.
名詞
品質;品行。
5.
動詞
琢磨意思;評論人物;體察好壞。
6.
動詞
〈書〉吹奏(管樂器,多指簫)。
7.
名詞
(Pǐn)姓。
8.
動詞
細辨(滋味)。
9.
名詞
品格;風格。
1.
眾多。參見“品物”、“品類”。
1.出自《易·乾》云行雨施,品物流形。
2.出自《太尉汝南李公碑》惟清惟敏,品物以熙。
3.出自《大唐新語·厘革》宜革前弊,庶上下交泰,品物咸通。
4.出自《宋史·樂志七》陽和啟蟄,品物皆春。
5.出自《松風閣記》天機一動,隨品物以流形。
6.出自《皇帝即位降赦賀觀察使狀》寰宇斯泰,品類皆蘇;渥恩普沾,遠近同慶。
2.
事物的種類。
1.出自《后漢書·袁京傳》朝廷以逢嘗為三老,特優禮之,賜以珠畫特詔秘器,飯含珠玉二十六品。
2.出自《能改齋漫錄·方物》趙郡李述著《慶歷花品》,以敘吳中之盛,凡四十二品。
3.出自《紅樓夢》米有幾樣?果有幾品?
4.出自《易·巽》六四,悔亡,田獲三品。
3.
物品,物件。
1.出自《禮記·郊特牲》籩豆之薦,水土之品也。
2.出自《雜言》詩擾擾三界溺邪津,渾渾萬品忘真匠。
3.出自《書信集·致李秉中》前由東京鋪子寄到小孩衣褲各一事,知系兄見惠之品,甚感謝。
4.
等級,等第。
1.出自《書·舜典》百姓不親,五品不遜。
2.出自《漢書·匈奴傳上》故約,漢常遣翁主,給繒絮食物有品,以和親,而匈奴亦不復擾邊。
3.出自《宋書·恩幸傳序》劉毅所云“下品無高門,上品無賤族”者也。
4.出自《原性》性之品有三,而其所以為性者五。
5.
我國封建社會官吏的等級。參見“品級”。
1.出自《國語·周語中》內官不過九御,外官不過九品。
2.出自《秘書少監獨孤府君墓志銘》﹝元和﹞七年,以考功知制誥入謝,因賜五品服。
3.出自《云麓漫鈔》漢制自中二千石至百石為十二等,魏更為九品,梁為十八班,陳復為品,后周更為九命,隋復為品,逮今不改。
4.出自《暴風驟雨》做了官了。生產委員算幾品?
6.
品性,品格。
1.出自《〈李伯子畫冊〉序》其為品則畫家所稱精神與逸靡不具。
2.出自《盛夏閑居仿漁洋例成詩八首·錢牧齋》虞山才力軼前賢,可惜風流品未全。
7.
標準。
1.出自《漢書·酷吏傳·咸宣》群盜起不發覺,發覺而弗捕滿品者,二千石以下至小吏主者皆死。
8.
按一定的標準、等第安排。
1.出自《國語·周語中》品其百籩,修其簠簋。
2.出自《文心雕龍·銓賦》麗辭雅意,符采相勝,如組織之品朱紫,畫繪之著玄黃。
9.
評價,衡量。
1.出自《赭白馬賦》料武藝,品驍騰。
2.出自《南省試策》有立中正以品功伐之高下。
3.出自《請申舊章飭學政以振興人才疏》體訪得實,不必品其文藝。
4.出自《暴風驟雨》他和他的那個組,打地,評等級,品好賴,劈青苗……整整地忙了五天。
5.出自《論衡·書解》由此言之,衣服以品賢,賢以文為差,愚杰不別,須文以立折。
10.
演奏樂器。
1.出自《玉樓春》詞堪愛晚來韶景甚,寶柱秦箏方再品。
2.出自《浣溪沙》詞早是消魂殘燭影,更愁聞著品弦聲。
3.出自《水滸傳》品了三通畫角,發了三通攂鼓。
11.
品嘗;體味。
1.出自《秋曉行阧山值雨訪李庚初煉師》詩款我煮芳泉,為品茶筍味。
2.出自《上海的早晨》室內悄悄的,只見大家細細在品咖啡的滋味。
3.出自《海嘯》她品不出小馬的話味。
12.
佛經的篇章。梵語“跋渠”,意譯為“品”。
1.出自《頭陀寺碑文》故能使三十七品有樽俎之師,九十六種無藩籬之固。
2.出自《新刻楞伽經序》經凡一百五十一品,茲所存者,特其一爾。
3.出自《正譯第七》我,阿難自我也;聞,阿難自聞也。某品某品,皆阿難所定也。
13.
謂相同;齊等。
1.出自《漢書·李尋傳》臣聞月者,眾陰之長,銷息見伏,百里為品。
14.
指琵琶、月琴等弦樂器上的弦枕木。亦稱“柱”。參見“品柱”。
1.出自《兒女英雄傳》就把怎的撥弦;怎的按品……指使的他眼耳手口隨了一個心。
15.
量詞。
1.出自《省試夏日可畏》詩禁城千品燭,黃道一輪孤。
16.
三“口”合成“品”字,故常用作“三”的隱語。參見“品胎”。
1.出自《褚氏遺書》陰陽均至,非男非女之身;精血散分,駢胎品胎之兆。
17.
姓。明有品嵒。見《萬姓統譜》。
1.出自《廣韻?寑韻》品,姓也。出何氏《姓苑》。
1.剛勁奮發。
1.勇猛的氣概。
1.亦作"猛趷丁"。亦作"猛割丁"。
2.突然。
1.亦作"猛孤仃的"。亦作"猛孤停的"。
2.突然。
1.見"猛孤丁地"。
1.突然。
1.嚴寒。
1.兇猛;兇狠。
2.勇猛。
1.比喻強有力者又增添了某種有利條件。
1.見"猛虎插翅"。
1.樂府《平調曲》名?!稑犯娂嗪透柁o六.猛虎行》郭茂倩題解"古辭曰'饑不從猛虎食﹐暮不從野雀棲。野雀安無巢﹐游子為誰驕。'"后人作此題者﹐或寫客行﹐或寫勸勉,或寫功業未建的苦悶,或以猛虎喻貪暴苛政,題旨不盡相同。
1.猛烈燃燒的火。
1.猶暴躁。
1.效力強烈的藥劑。
1.威猛雄健。
1.兇猛而敏捷。
①強勁風勢猛勁。②集中用力一猛勁就推開了。③勇猛之力;集中而突然用出的力搬重物要用猛勁|他有股令人生畏的猛勁。
1.光度強烈的火炬。
1.亦稱"蚭蜢"。
2.蟲名。即蚱蜢。亦指螽斯。
1.模擬;比擬。棿,通"掜"。
1.祭行道之神。
1.祭路神用的土壇。
1.登山涉水。山行曰輗,水行曰涉。
1.祭路神的土壇。
1.彩色的帷帳。
1.彩虹。
2.指霓虹燈。
1.指玉帝的儀仗。
1.指道士的衣服。
2.比喻鮮艷的車帷。
1.相傳仙人以云霞為旗幟。
2.綴有五色羽毛的旗幟﹐為古代帝王儀仗之一。亦借指帝王。
1.像一條條彩虹糾集在一起。用以形容梁棟之多。
1.指彩虹。
1.云霞﹐彩霞。
1.彩色的旗幟。
1.傳說中仙人以云霓為坐騎。借指仙人。
1.神仙的衣裳。相傳神仙以云為裳。
2.借指云霧﹐云氣。
3.飄拂輕柔的舞衣。
4.借指舞女。
5.道士的衣服。 6.《霓裳羽衣曲》的略稱。 7.指霓裳羽衣舞。
1.語本《楚辭.九歌.東君》﹕"青云衣兮白霓裳。"后因以"霓裳素"指白色。
1.即《霓裳羽衣舞》。
1.即《霓裳羽衣曲》。
2.仙道的衣服。
3.借指如仙美女。
即《霓裳羽衣舞》,簡稱《霓裳》。唐代宮廷樂舞套曲。傳為唐開元中西涼節度使楊敬述所獻,初名《婆羅門曲》,后經玄宗潤色并填詞,改用此名。樂曲描繪虛無縹緲的仙境和仙女形象。白居易有《霓裳羽衣舞歌和微之》詩,對此曲和舞姿作了細致的描寫。
1.舞名。舞曲為《霓裳羽衣曲》﹐故名。
1.猶言妖氛。
1.彩袖。也借指歌伎舞女。
1.一種彩云。傳說古代兩軍相當﹐有善瞻望云氣者﹐能據此測出敵我動態及勝敗。
1.神仙以云為幡幢。借指神仙的儀仗。
1.老人齒落后更生的細齒。被視為長壽之征。
1.泛指小魚。
1.鯨鯢盤桓。《莊子.應帝王》﹕"鯢桓之審為淵。"郭象注﹕"淵者﹐靜默之謂耳。夫水常無心﹐委順外物﹐故雖流之與止﹐鯢桓之與龍躍﹐常淵然自若﹐未始失其靜默也。"成玄英疏﹕"鯢﹐大魚也﹕桓﹐盤也。"后以"鯢桓"喻順應外物而自得。
1.比喻兇惡的敵人。
2.比喻無辜被殺之人。
1.鯢魚。
1.見"鯢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