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聦”。
2.
聽;聽覺。
1.出自《詩·王風·兔爰》我生之后,逢此百兇,尚寐無聰。
2.出自《漢書·谷永傳》臣前幸得條對災異之效,禍亂所極,言關於圣聰。
3.出自《九諷·見逐》耳方聰兮忽睽,目方視兮忽盲。
4.出自《警世通言·拗相公飲恨半山堂》﹝王安石﹞升江寧府知府,賢聲愈著,直達帝聰。
3.
聽覺靈敏。
1.出自《禮記·雜記下》視不明,聽不聰,行不正,不知哀,君子病之。
2.出自《孟子·離婁上》師曠之聰,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3.出自《荀子·勸學》目不兩視而明,耳不兩聽而聰。
4.出自《元和圣德詩》皇帝神圣,通達古今,聽聰視明,一似堯禹。
5.出自《履園叢話·夢幻·自矜埋葬》秀才因於灶神前具疏,自道其平生雖無大陰德,然掩骼一事,當亦可挽回造化,何神聽之不聰也。
4.
明察。
1.出自《春秋繁露·五行五事》聽曰聰。聰者能聞事而審其意也。
2.出自《七諫·沉江》愿悉心之所聞兮,遭值君之不聰。
3.出自《吳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傳》伍舉曰:“臣聞國君服寵以為美,安民以為樂,克聽以為聰,致遠以為明。”
4.出自《文心雕龍·聲律》良由外聽易為巧,而內聽難為聰也。
5.
聰明而有才智。參見“聰智”。
1.出自《傷友人賦》峻調迥韻,慧志聰情。
2.出自《四言銘系述》聞言易悟曰聰,睹事易辨曰明。
6.
通路;通暢。
1.出自《吳越春秋·闔閭內傳》子胥乃使相土嘗水,象天法地,造筑大城,周回四十七里,陸門八以象天八風,水門八以法地八聰。
2.出自《水經注·伊水》傅毅《反都賦》曰:“因龍門以暢化,開伊闕以達聰也。”
7.
指耳鳴病。
1.出自《晉書·殷仲堪傳》仲堪父嘗患耳聰,聞床下蟻動,謂之牛斗。
誠懇而殷切言詞~ㄧ情意~ㄧ~地希望得到大家的幫助。
1.舊時學校邀集學生家長,以相互溝通情況,展示學生作業,并輔以游藝助興的一種活動形式。
1.誠懇委婉。
1.誠懇。
1.懇切辭讓。
懇切地托付~你把這件衣服帶給他。
1.懇切稱謝。
1.猶赤誠。
1.誠摯之言。
1.懇求。
1.誠摯的愿望。
2.殷切希望。
1.誠摯切直。
1.懇切。
1.懇切的意愿。
1.猶吃。常用作比喻。
1.形容說話吞吞吐吐。
1.啃咬。比喻折磨。
1.吭聲,說話。
〈方〉①指莊稼未完全成熟就收下來吃。②指牲畜吃青苗。
1.出聲;說話。
1.款誠,懇切。豤,通"懇"。
1.誠懇貌。豤,通"懇"。
1.懇切祈求。豤,通"懇"。
1.懇切請求。豤,通"懇"。
1.懇切地說。豤,通"懇"。
1.扣留。
1.關頭,關鍵時刻。
1.咽喉。比喻形勢險要的地方。
1.見"吭哧"。
①因用力而不自主地發出聲音他背起一麻袋糧食~~地走了◇他~了好幾天才寫出這篇作文。②形容說話吞吞吐吐他~了半天我也沒有聽明白。
1.見"吭哧"。
1.潤澤貌。
1.象聲詞。形容說話吃力,吞吞吐吐。
1.象聲詞。形容器物撞擊震動聲。
1.喉嚨,嗓子。
(~兒)出聲;說話(多用于否定式)任憑她說什么你也別~ㄧ他受了很多累,可是從來也不吭一聲。
1.咽喉與頭。比喻要害之地。
1.咽喉。比喻交通要沖。
1.咽喉與胸膛。
1.嘆詞。表驚訝。
1.猶坑塹,溝壑。
1.亦作"坑蒙拐騙"。
2.指以欺騙手段撈取錢財,陷害他人。
1.指秦始皇焚書坑儒。
1.方言。供大小便用的缸。
1.溝壑溪谷。
用狡詐、狠毒的手段使人受到損害不法商人銷售偽劣商品~消費者。
1.壕溝。
1.(枝條)重疊傾斜貌。
1.唐宋以來采掘金屬礦的在籍專業戶。
1.活埋已經投降的兵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