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踩;踏。
1.出自《戰國策·秦策四》魏桓子肘韓康子,康子履魏桓子,躡其踵。
2.出自《史記·陳丞相世家》其明年,淮陰侯破齊,自立為齊王,使使言之漢王。漢王大怒而罵,陳平躡漢王。
3.出自《齊民要術·種瓜》又以土一斗,薄散糞上,復以足微躡之。
4.出自《北夢瑣言》皇后自捧玉盆以賜全忠,內人唱歌,全忠將飲酒,韓建躡其足。全忠懼,辭醉而退。
5.出自《泛海言懷》詩忽登萬斛舟,如躡長鯨背。
2.
穿鞋。
1.出自《史記·貨殖列傳》今夫趙女鄭姬,設形容,揳鳴琴,揄長袂,躡利屣,目挑心招,出不遠千里,不擇老少者,奔富厚也。
2.出自《新唐書·隱逸傳·朱桃椎》其為??,草柔細,環結促密,人爭躡之。
3.出自《死水·大鼓師》一角斜陽倒掛在檐下,我躡著芒鞋,踏入了家村。
3.
攀登;登上。
1.出自《史記·司馬相如列傳》然后躡梁父,登泰山,建顯號,施尊名。
2.出自《詠史》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
3.出自《傳奇·韋自東》濟險躡峻,當太白之高峰,將半,有一石洞,可百馀步,即道士燒丹之室。
4.出自《浪跡續談·燕窩》燕窩產海島中,窮巖邃谷,足力繩竿之所不及,估舶養小猿之善解人意者,以小布囊系猿背上,縱之往,升木躡崖,盡剝塞貯囊以歸。
4.
到;前往。
1.出自《淮南子·覽冥訓》邅回蒙氾之渚,尚佯冀州之際。徑躡都廣,入日抑節。
2.出自《奉和襲美初夏游楞伽精舍次韻》僮能躡孤剎,鳥慣親??鐸。
3.出自《病中大雪數日未嘗起觀虢令趙薦以詩相屬戲用其韻答之》何當暴雪霜,庶以躡郊賀。
4.出自《清湖入山道中》詩野禽親水碓,窟兔躡郊坰。
5.
追蹤;追擊。
1.出自《尉繚子·經卒令》莫敢當其前,無敢躡其后。
2.出自《舊唐書·僖宗紀》黃巢既敗,以其殘眾東走。庚午,李克用急躡黃巢,一日夜行二百里,馬疲乏死者殆半。
3.出自《暮夜行》而且更害怕地想起那個鎮上的恐怖,說不定會跟足躡了過來。
6.
超越;勝過。
1.出自《晉書·陸機陸云傳論》其詞深而雅,其義博而顯,故足遠超枚馬,高躡王劉,百代文宗,一人而已。
7.
輾壓。
1.出自《遂州長江縣先圣孔子廟堂碑》奮一劍以戮元兇,馳單車而躡遺噍。
8.
效法。
1.出自《代裴中丞謝討黃少卿賊表》躡伏波之舊規,乘下瀨之故事。
2.出自《蚍蜉傳》今大王欲害非類,是躡殷秦,但恐季世之端,自此而起。
3.出自《文學源流·總論》齊有任昉、沈約,躡漢魏之軌;梁有徐陵、庾信,極瑰麗之觀。
9.
連接;連續。
1.出自《新唐書·裴度傳》大和四年,數引疾不任機重,愿上政事。帝擇上醫護治,中人日勞問相躡。
2.出自《金華子雜編》家人急以藥物躡灌之,沉悶不蘇,經中夕而死。
3.出自《最錄〈急就〉》第三十一章最舛亂難讀,各本皆然。予以臆正之,合作者分別部居之意,且以地名為殿,庶伯厚所言前章末句與后章起句相躡者。
10.
指繼承;承襲。
1.出自《代議然否論》限襲產之數,不使富者子孫躡前功以坐大也。
11.
抬起腳后跟,用腳尖走路。
1.出自《上海的早晨》林宛芝躡著腳尖走到他的身旁,舒暢地吐了一口氣。
2.出自《我們的力量是無敵的》他們三個人一時躡著腳往前走,一時又伏在巖石后,枯草里或亂樹叢中聽聽。
12.
古代織機上提綜的踏板。
1.出自《傅子》舊機,五十綜者五十躡,六十綜者六十躡。馬生者,天下之名巧也,患其遺日喪功,乃皆易以十二躡。其奇文異變,用感而作。
2.出自《詠織婦》振躡開交縷,停梭續斷絲。
3.出自《七夕曲》拋梭振躡動鳴珰,為有秋期眠不足。
13.
用同“捏”。
1.出自《珍珠船》夢覺以左手躡人中二七遍,啄齒二七遍,反兇成吉。
14.
用同“攝”。揭起。
1.出自《紫溪道中》詩躡衣咫尺上青霄,海上三山路不遙。
①舊時指服勞役、做苦工的人。②舊時指受雇做雜務的人。‖也作伕役。
1.古國名『代夫馀族所建。在今東北地區。
2.復姓。
1.差役。
1.傭工的報酬。
1.傳說中的獸名。
1.丈夫。舊以丈夫為家主﹐故稱。
①舊時對學者的尊稱孔~ㄧ孟~ㄧ朱~。②舊時學生稱老師(多用于書信)。③舊時妻稱夫。④讀古書而思想陳腐的人(含譏諷意)老~ㄧ迂~ㄧ~氣。
1.運輸兵的俗稱。
1.即孔廟。系奉祀孔子的廟宇﹐明清時稱文廟。宋歐陽修有《襄州谷城縣夫子廟記》。今南京夫子廟始建于宋景佑元年(公元1034年)﹐清重建﹐其址在江蘇省南京市城南秦淮河北岸。舊為游覽之地﹐解放后辟為人民游樂場。
1.《論語.子張》"子貢曰'……夫子之墻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本為子貢形容孔子學問道德之高﹐后以"夫子墻"比喻人之才德高不可攀。
指本意是說別人而事實上卻正說著了自己。
有機化合物,化學式c4h4o。無色液體,有特殊氣味,用來制藥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英furan]
藥名,有機化合物,化學式c6h6o4n4。淺黃色粉末,對多種細菌有抑制和殺滅作用,外用可作皮膚、黏膜的消毒劑。[新拉furacilinum]
1.大樹枝柯四布貌。
1.即唐棣。也稱栘﹑栘楊。
1.亦作"膚訴"。
2."膚受之詖"的略語。
1.淺陋;不扎實。
1.見"膚辭"。
1.亦作"膚詞"。
2.膚淺空泛的言辭。
1.見"膚腠"。
1.亦作"膚湊"。
2.指肌膚。
1.謂肌體很不結實。
古代長度單位。一指寬度為寸,伸直四指的寬度為膚(一膚為四寸)。也用以比喻極小膚寸之地。
1.謂(云氣)逐漸集合。
1.猶膚撓。
浮淺空泛~之論。
1.皮膚的表里;肌膚。
2.借喻事物的表面。
1.亦作"膚功"。
2.大功。
1.見"膚公"。
1.猶表皮。生物體的一種保護組織。
1.指皮亦可食的果實。
1.見"膚寸而合"。
1.淺薄的見解。
1.淺陋的見識。
1.膚受。猶言讒言中傷。
皮膚、黏膜等受外界刺激時所產生的感覺,分為觸覺、痛覺、溫覺等。
1.空泛不切實際。
〈書〉內容空洞浮泛,不切合實際。
1.皮膚的紋理。
2.指肌體的表面。
3.指物體表面的紋理。
1.猶立足。謂尚能站住腳。
2.謂極其膚淺。
1.淺陋貧乏。
1.優美敏捷。
1.淺陋舛誤。
1.指膚淺的見解或事物的次要部分。
1.膚淺瑣碎。
1.謂肌膚被刺而撓屈。猶言示人以弱。
(學識)淺;(理解)不深~的認識 ㄧ我對戲曲的了解很~。
皮膚的顏色。
1.指能圓滿完成使命的使者。
1.見"膚受之詖"。
2.比喻淺薄﹐造詣不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