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尖銳鋒利。
1.出自《說文·金部》镵,銳。
2.出自《大聲歌唱王德生》詩太陽如火六月天,紅膠泥,石子比刀镵。
3.出自《小說選刊》“懶龍”揮著他那又亮又镵的板鋤。
2.
利錐。
1.出自《宋書·臧質傳》燾大怒,乃作鐵床,於其上施鐵镵,云破城得質,當坐之此上。
2.出自《資治通鑒·宋文帝元嘉二十八年》魏主大怒,作鐵床,於其上施鐵镵。
3.
刺。
1.出自《鹖冠子·世賢》若扁鵲者,镵血脈,投毒藥,副肌膚,間而名出,聞于諸侯。
2.出自《新唐書·韋綬傳》﹝韋綬﹞有至性,然好不經,喪父,镵臂血寫浮屠書。
3.出自《元典章新集·刑部·燒埋》我亦被本人镵傷奔走來了。
4.
鑿;雕刻。
1.出自《新唐書·崔湜傳》湜建言山南可引丹水通漕至商州,自商镵山出石門,抵北藍田,可通挽道。
2.出自《春明退朝錄》胡秘監旦,退居襄陽,镵大硯以著《漢春秋》。
3.出自《游浮山記》……寫浮山之形容而先為之記,如此使僧镵諸石壁上。
5.
古代的一種掘土器。裝上彎曲的長柄,用以掘土,稱長镵。
1.出自《乾元中寓居同谷縣作歌》長镵長镵白木柄,我生托子以為命。
2.出自《農書》長镵,踏田器也。比之犁镵頗狹。制為長柄……柄長三尺余,后偃而曲,上有橫木如拐。以兩手按之,用足踏其镵,柄后跟,其鋒入土,乃捩柄以起墢也。
3.出自《贈傅處士山》詩臨風吹短笛,?雪荷長镵。
6.
指犁鐵。
1.出自《三才圖會·器用》冶金而為之者曰犁镵,起其墢者也,負镵者底,底實于镵中。
2.出自《證俗文》案古者犁謂之耜……今東齊呼耜下鐵葉為犁,犁下鐵刺土者為镵。
7.
掘;鋤。
1.出自《清平樂》詞賞梅觀竹,不暇镵黃獨。
8.
消失。
1.出自《雪詠》廚煙或中攙,里表仍孤擎。
2.出自《〈支那古德遺書〉序》有聞,有思,有修,以言說說其無言說,以思議思議其不思議,必有悉檀焉,烏有一切镵者乎?
1.帝王的詔書﹑制令。
1.圣明。借指皇帝。
1.圣旨;皇帝的委命。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謀劃。
1.皇帝的思慮。
1.指皇宮。
1.謂帝王的游賞。
2.帝王的賞識﹑贊賞。
1.皇帝的命令﹑旨意。
1.指帝位。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親筆題字。
1.謂帝王的聽聞。
1.帝王車上懸掛的珠飾網簾。
1.帝王的威嚴。
1.帝王的儀仗﹑侍衛。
1.帝王所作之詩文。
1.指紫微垣。
2.借喻君王。
1.帝王的心意。
1.帝王所居宮室。
1.帝王的威嚴。亦喻指君王。
1.帝王舉行的宴會。
1.喻指帝王的恩澤。
1.帝王內宮。
1.帝王的儀仗。
2.帝王的儀容。
1.借指帝廷﹑君位。扆,帝王座后的屏風。
1.皇帝的旨意或話語。
1.亦作"宸游"。
2.帝王之巡游。
1.帝王所乘車。借指皇帝。
1.屋檐。比喻庇蔭。
2.指帝居。
1.指帝京。清吳長元有《宸垣識略》一書,所記皆當時京師之事。
1.指帝王的詩文。
1.對皇帝的敬稱。
1.帝王的眷注﹑恩寵。瞔,同"眷"。
1.皇帝的賞賜。
1.帝王的手札。
1.皇帝所作的詩文。
1.帝后之正位。
1.帝王的旨意。
1.帝王的心意。
2.偶沿用于稱國家最高領導。
1.帝京,京城。
1.謂帝王的注視﹑觀賞。
1.帝王的關注。
1.即知母。根狀莖可入藥。
1.草名。即五味子。
1.早安。清晨的問候語。
1.清晨散步。
1.早晩參拜。
1.見"晨妝"。
1.指雞清晨啼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