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亦作"膚訴"。
2."膚受之詖"的略語。
1.由檢察機關向審判機關提出公訴時所寫的文書。
1.亦作"起墖"。
2.造塔。
1.見"起塔"。
1.謂佛教僧尼設置戒壇,舉行法事。
1.開荒為田。
2.指收獲。
1.拔節分蘗。
1.開頭,開端開始部分。
2.開始,從頭起。
3.帶頭,領頭。
4.指出花頭;出點子。
5.露頭;冒頭。 6.猶起來。多用于動詞或形容詞后,表示動作或情況開始并且遞進。
1.挖土﹑掘土。
1.見"起舵"。
1.方言。起頭,起初。
1.使衰頹之勢重新振作起來。
1.撰文;撰稿。
2.向上級呈報文件。
1.起床與就寢。亦借指日常生活。
1.建造房屋。
1.起得很早;早起。
1.亦作"起儛"。
2.起身舞蹈。
3."聞雞起舞"的省略。表示志士及時奮發,刻苦磨煉。典出《晉書.祖逖傳》。
1.見"起舞"。
1.計息。
1.離席;離開酒席。
1.發端,起始。
2.開始;最初。
1.出現。
1.訂立限期。
1.從小,自幼。
1.把船上的貨物搬運上岸。
1.起立謝過。
1.起意;動念頭。
2.從心里;發自內心。
1.最低額的工薪。
1.興信。起而申說。
2.佛教語。謂產生相信正法之心。
3.泛指產生信仰或信任。
4.佛書《大乘起信論》的省稱。
5.猶起汛,潮汛始發。
1.見"起釁"。
1.詩歌表現手法之一。謂由外界環境觸發詩興文思。
2.上勁,起勁。
1.行走。
2.動身;出動。
3.行動,具體作為。
4.泛指動作。
1.招致兇禍。
1.招致羞辱。
2.產生羞恥之感。
1.猶言起死回生。偃,倒臥;豎,立起。
1.顯眼;引人注目。
2.轉眼,一眨眼。
3.抬眼;抬頭看。
4.方言。眼紅;妒忌。
1.韭菜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菜一.韭》。
1.指織出花樣。
2.指興出服裝式樣。
1.征發徭役。
1.指夜間起來小便。
1.見"起舵"。
1.改變;變動。
2.遷徙,離開。
1.發生懷疑;犯疑心。
1.動工;開工。
1.萌發意念;動念頭。
1.謂發起善愿。
2.指事情發生的原因。
1.發出聲音。
2.給歌曲第一個音符所定的調值。
3.指開始唱。
1.拔除營帳。表示部隊開始轉移或行軍。
1.開始有點頭緒;開始有點苗頭。
1.運用;采用。
2.指封建時代官員遭父母喪,守制尚未滿期而應召任職。
3.舊指重新任用已退職或黜免的官員。
4.泛指提拔任用。
1.除去油污。
2.吸油;耗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