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見下”囁嚅“。〈書〉形形容想說話而又吞吞吐吐不敢說出來的樣子。
1.
附耳小語。
1.出自《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生平毀程不識不直一錢,今日長者為壽,乃效女兒呫囁耳語!
2.
說話吞吞吐吐。參見“囁嚅”。
1.出自《寄蔡天啟》詩或嗤元郎謾,或訿白翁囁。
3.
多言。參見“囁囁”。
1.出自《易林·節之艮》噂噂囁囁,夜行晝伏。
4.
口動貌。參見“囁唲”。
1.出自《古文苑·王延壽〈王孫賦〉》齒崖崖以????,嚼????而囁唲。
1.行經了很多地方。形容旅途的漫長與跋涉的勞苦。
1.陽氣過盛;多剛暴之氣。
2.過分剛強。
使人聽了非常吃驚(多指社會上發生的壞事)。
1.見"駭人視聽"。
1.驚恐的臉色。
1.猶嚇呆。
1.心神感到震驚。
1.震驚當世。
1.指奔騰的水流。
1.亦作"駴俗"。
2.震驚世俗。
1.驚駭奔沖。
1.猶言駭人聽聞。
1.驚悉。一般用以指人死亡的消息。
1.劍名。
1.猶驚心。
1.猶言驚心動目。
1.謂形骸變化。
1.驚擾迷惑。
1.驚訝。
1.驚駭。
1.驚恐疑懼。
驚訝;驚異。
1.驚嘆。
1.震驚。
1.猶言奇形怪狀。
1.古時禁錮人手足的刑具。
1.謂生病。
1.見"害磣"。
1.方言。發愁;犯愁。
對人或事物不利的因素;壞處。
1.見"害肚歷"。
1.謂患病,發病。
1.謂得了瘋病。
1.害喜。
1.禍患。
1.害怕;發慌。
1.感到饑餓。
1.方言。忌妒損害。
1.禍兆。
1.病酒。因飲酒過量而感覺不適。
1.災禍。
1.謂口干。
1.感到牙磣。比喻因怕言語粗鄙而說不出口來。
1.為害的盜賊。
1.桅。
1.違背常理;有害于倫理。
1.詈語。淋,小便淋瀝而伴有澀痛的病癥。
1.傷害人民。
1.傷人性命。
1.對眼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