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放輕(腳步)。
2.
動詞
追隨。
3.
動詞
〈書〉踩。
4.
動詞
穿(鞋)。
5.
動詞
踏上;登上。
1.
踩;踏。
1.出自《戰國策·秦策四》魏桓子肘韓康子,康子履魏桓子,躡其踵。
2.出自《史記·陳丞相世家》其明年,淮陰侯破齊,自立為齊王,使使言之漢王。漢王大怒而罵,陳平躡漢王。
3.出自《齊民要術·種瓜》又以土一斗,薄散糞上,復以足微躡之。
4.出自《北夢瑣言》皇后自捧玉盆以賜全忠,內人唱歌,全忠將飲酒,韓建躡其足。全忠懼,辭醉而退。
5.出自《泛海言懷》詩忽登萬斛舟,如躡長鯨背。
2.
穿鞋。
1.出自《史記·貨殖列傳》今夫趙女鄭姬,設形容,揳鳴琴,揄長袂,躡利屣,目挑心招,出不遠千里,不擇老少者,奔富厚也。
2.出自《新唐書·隱逸傳·朱桃椎》其為??,草柔細,環結促密,人爭躡之。
3.出自《死水·大鼓師》一角斜陽倒掛在檐下,我躡著芒鞋,踏入了家村。
3.
攀登;登上。
1.出自《史記·司馬相如列傳》然后躡梁父,登泰山,建顯號,施尊名。
2.出自《詠史》世胄躡高位,英俊沈下僚。
3.出自《傳奇·韋自東》濟險躡峻,當太白之高峰,將半,有一石洞,可百余步,即道士燒丹之室。
4.出自《浪跡續談·燕窩》燕窩產海島中,窮巖邃谷,足力繩竿之所不及,估舶養小猿之善解人意者,以小布囊系猿背上,縱之往,升木躡崖,盡剝塞貯囊以歸。
4.
到;前往。
1.出自《淮南子·覽冥訓》邅回蒙泛之渚,尚佯冀州之際。徑躡都廣,入日抑節。
2.出自《奉和襲美初夏游楞伽精舍次韻》僮能躡孤剎,鳥慣親??鐸。
3.出自《病中大雪數日未嘗起觀虢令趙薦以詩相屬戲用其韻答之》何當暴雪霜,庶以躡郊賀。
4.出自《清湖入山道中》詩野禽親水碓,窟兔躡郊坰。
5.
追蹤;追擊。
1.出自《尉繚子·經卒令》莫敢當其前,無敢躡其后。
2.出自《舊唐書·僖宗紀》黃巢既敗,以其殘眾東走。庚午,李克用急躡黃巢,一日夜行二百里,馬疲乏死者殆半。
3.出自《暮夜行》而且更害怕地想起那個鎮上的恐怖,說不定會跟足躡了過來。
6.
超越;勝過。
1.出自《晉書·陸機陸云傳論》其詞深而雅,其義博而顯,故足遠超枚馬,高躡王劉,百代文宗,一人而已。
7.
輾壓。
1.出自《遂州長江縣先圣孔子廟堂碑》奮一劍以戮元兇,馳單車而躡遺噍。
8.
效法。
1.出自《代裴中丞謝討黃少卿賊表》躡伏波之舊規,乘下瀨之故事。
2.出自《蚍蜉傳》今大王欲害非類,是躡殷秦,但恐季世之端,自此而起。
3.出自《文學源流·總論》齊有任昉、沈約,躡漢魏之軌;梁有徐陵、庾信,極瑰麗之觀。
9.
連接;連續。
1.出自《新唐書·裴度傳》大和四年,數引疾不任機重,愿上政事。帝擇上醫護治,中人日勞問相躡。
2.出自《金華子雜編》家人急以藥物躡灌之,沉悶不蘇,經中夕而死。
3.出自《最錄〈急就〉》第三十一章最舛亂難讀,各本皆然。予以臆正之,合作者分別部居之意,且以地名為殿,庶伯厚所言前章末句與后章起句相躡者。
10.
指繼承;承襲。
1.出自《代議然否論》限襲產之數,不使富者子孫躡前功以坐大也。
11.
抬起腳后跟,用腳尖走路。
1.出自《上海的早晨》林宛芝躡著腳尖走到他的身旁,舒暢地吐了一口氣。
2.出自《我們的力量是無敵的》他們三個人一時躡著腳往前走,一時又伏在巖石后,枯草里或亂樹叢中聽聽。
12.
古代織機上提綜的踏板。
1.出自《傅子》舊機,五十綜者五十躡,六十綜者六十躡。馬生者,天下之名巧也,患其遺日喪功,乃皆易以十二躡。其奇文異變,用感而作。
2.出自《詠織婦》振躡開交縷,停梭續斷絲。
3.出自《七夕曲》拋梭振躡動鳴珰,為有秋期眠不足。
13.
用同“捏”。
1.出自《珍珠船》夢覺以左手躡人中二七遍,啄齒二七遍,反兇成吉。
14.
用同“攝”。揭起。
1.出自《紫溪道中》詩躡衣咫尺上青霄,海上三山路不遙。
1.秋日的鴻雁。古詩文中常以象征離別。
2.古琴曲。最早見于《神奇秘譜》。全曲分三十六段﹐每段均有標題和歌詞﹐是篇幅最長的琴曲之一。此曲以飛翔凌空的秋鴻為喻﹐抒寫懷才不遇﹑自命清高者的心情。
1.立秋以后。
2.指秋收以后。
1.本謂秋收后結算賬目。比喻待到事后再對反對自己的一方進行清算處理。
1.春秋魯人﹐婚后五日﹐游宦于陳﹐五年乃歸﹐見路旁美婦采桑﹐贈金以戲之﹐婦不納。及還家﹐母呼其婦出﹐即采桑者。婦斥其悅路旁婦人﹐忘母不孝﹐好色淫佚﹐憤而投河死。事見漢劉向《列女傳.魯秋潔婦》◇以"秋胡"泛指愛情不專一的男子。
1.秋胡之妻。詩文中常用以為節義烈女的典型。
1."秋胡戲妻"的歇后語。指妻。
1.秋花。
2.指菊花。
1.秋日的思緒情懷。
1.秋至。
1.草木至秋而枯黃。亦指秋天枯黃的草木。
1.古代以葦膜燒制的灰置于律管中以候氣﹐至某一節氣﹐則灰從中飛出。秋灰﹐指秋季從中飛出的灰﹐謂秋已至。
1.秋日的陽光。
2.喻年長﹐老成。
1.秋日的昏暗景象。
1.秋季的大火星。
2.秋天的螢火。
1.秋季收割莊稼。
1.秋草。棘﹐草木之有刺者。
1.秋季的政事。
1.秋末。
2.一年四季的第三季﹐當農歷七月至九月。
1.秋季的祭祀。
1.秋日雨后天晴。
1.猶秋實。
1.一種御馬的技藝。
2.指難以學成的道術。
3.法駕﹐皇帝的車馬。
1.秋季的莊稼。
1.秋季朝見天子。
1.即秋貢。
1.秋日計時的漏箭。借指秋時。
1.秋日的鳴蟲。多指蟋蟀。
1.秋季講學。
1.《周禮.考工記.弓人》"為弓取六材必以其時﹐六材既聚﹐巧者和之。干也者以為遠也﹐角也者以為疾也﹐筋也者以為深也﹐膠也者以為和也……凡為弓﹐冬析干而春液角﹐夏治筋﹐秋合三材。"鄭玄注"三材﹐膠﹑絲﹑漆。"賈公彥疏"干﹑角﹑筋須三材乃合﹐則秋是作弓之時。"后因以"秋膠"指弓弩或射藝。
1.秋日的號角聲。
1.指農歷八月十五日中秋節。參見"中秋"。
2.指農歷九月九日重陽節。
3.泛指秋季。
1.秋試中式。
1.猶秋試。
1.古代諸侯秋季朝見天子。
1.猶金井。陵墓。
1.秋季里。
1.見"秋徑"。
中國故事片。青年電影制片廠、銀都機構有限公司1992年攝制。劉恒編劇,張藝謀導演,鞏俐、雷恪生主演。懷孕六月的秋菊,因丈夫被村長踢傷下身要討個說法,一直把官司打到縣法院。不久,秋菊難產臨危,村長不計前嫌,抬擔架幾十里送她去醫院。秋菊兒子彌月之日,村長因犯傷害罪被拘留。
1.即秋貢。
1.唐代舉子落第后寄居京師過夏課讀﹐其間所作詩文稱為秋卷。
1.舊時于秋季處決犯人。
1.秋季舉行的科舉考試。
1.猶夏課。科舉時代﹐士人習舉業的課卷。
2.秋季的賦稅。
1.秋日枯萎的枝葉。
1.猶秋聲。
1.秋日的蘭草。
1.秋日山林的煙靄霧氣。
1.秋日的藍草﹐經加工﹐可染織物。
1.秋日的水波。
2.指秋風吹落的枯葉。
1.秋日釀成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