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眼睛。
2.
名詞
網眼;孔。
3.
動詞
看;注視。
4.
名詞
大項中的小項。
5.
名詞
生物學中把同一綱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分為若干群,每一群叫一目,如鳥綱分為雁形目、雞形目、鶴形目等,松柏綱分為銀杏目、松柏目等。目以下為科。
6.
名詞
目錄,按一定的次序排列的事物或內容的名稱。
7.
名詞
名稱。
8.
量詞
圍棋比賽計算勝負的單位,一個交叉點算一目,折算時兩目等于一子。提過子的空白處算兩目。
9.
名詞
(Mù)姓。
10.
名詞
〈書〉稱。
1.
眼睛。
1.出自《易·鼎》巽而耳目聰明。
2.出自《論衡·命義》非正色目不視,非正聲耳不聽。
3.出自《夢松軒記》目接其光輝,身承其教訓。
4.出自豫劇《葉含嫣》忽聽得譙樓更鼓三點,我這里用目偷把他觀。
2.
目光;眼力。
1.出自《孟子·告子上》不知子都之姣者,無目者也。
2.出自《便宜十六策·治軍》工非魯般之目,無以見其工巧。
3.出自《最錄李白集》蘇軾、黃庭堅、蕭士赟皆非無目之士,蘇黃皆嘗指某篇為偽作,蕭所指有七篇。
3.
觀看;注視。
1.出自《左傳·宣公十二年》目于眢井而拯之。
2.出自《漢書·樊噲傳》初入營,營衛止噲,噲直撞入,立帳下。項羽目之,問為誰。
3.出自《送陳秀才彤序》吾目其貌,耳其言,因以得其為人。
4.出自《滕君墓志銘》予目此數事,乃知君果非常人才。
5.出自《災民嘆》詩徐泗更蕭條,道路不忍目。
4.
用眼色表態示意。
1.出自《國語·周語上》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2.出自《漢書·高帝紀上》酒闌,呂公因目固留高祖。
3.出自《書魯亮儕》田公默然,兩司目之退。
4.出自《武昌起義談》余亦莫知所措,急目之速返。
5.
品題;品評。
1.出自《后漢書·許劭傳》曹操微時,常卑辭厚禮,求為己目。
2.出自《世說新語·賞譽》世目周侯嶷如斷山。
3.出自《廿二史札記》王濟為太原大中正,訪問者論邑人品狀,至孫楚,則曰:“此人非卿所能目,吾自為之。”
6.
看法。
1.出自《北史·李彪傳》赫赫之威,振于下國;肅肅之稱,著自京師。天下改目,貪暴斂手。
2.出自《答王秀才書》俾世俗易心改目,以勉其遠且大者。
7.
看待;看作。
1.出自《不出門》詩不知天壤內,目我為何人?
2.出自《野獲編·內閣三·言官論人》言者目為奇貨。
3.出自《藝海拾貝·“果王”的美號》美果有的也被稱為“果中之王”,有些雖沒有這個綽號,但實際上也被人目為“最好的果子”。
8.
孔眼。
1.出自《尸子》上綱茍直,百目皆開。
2.出自《鹽鐵論·詔圣》夫少目之罔不可以得魚,三章之法不可以為治。
3.出自《庭誥》得鳥者羅之一目,而一目之羅無時得鳥矣。
4.出自《史通·敘事》捕高鳥者張其萬罝,而獲之由於一目。
5.出自《十駕齋養新錄·永樂大典》故用韻以統字,用字以系事,揭其綱而目必張,振其始而末具舉。
9.
條目;要目。
1.出自《論語·顏淵》請問其目。
2.出自《批宰臣請上尊號第二表》百吏雖存,官業多曠;萬目雖設,紀律未張。
3.出自《贈向先生序》君子之治也,設其綱紀,而有其目,與民守之。
10.
標題;題目。
1.出自《后漢書·襄楷傳》瑯邪宮崇詣闕,上其師干吉於曲陽泉水上所得神書百七十卷,皆縹白素朱介青首朱目,號《太平清領書》。
2.出自《野獲編補遺·著述·獻異書》太祖洪武二十二年,河南開封府封丘縣民劉安壽進禁書,其目曰:《五符太乙書》一十種。
11.
目錄。
1.出自《南史·張纘傳》〔纘〕嘗執四部書目曰:“若讀此畢,可言優仕矣。”
2.出自《書信集·致李小峰》雜感上集已編成……名《三閑集》。希由店友便中來取,草目附呈。
3.出自又如:編目;有目無書。
12.
名稱。
1.出自《后漢書·酷吏傳·王吉》凡殺人皆磔尸車上,隨其罪目,宣示屬縣。
2.出自《文心雕龍·章表》章表之目,蓋取諸此也。
3.出自《齊民要術·種蘭香》蘭香者,羅勒也。中國為石勒諱,故改,今人因以名焉。且蘭香之目,美於羅勒之名,故即而用之。
4.出自《茶香室三鈔·梓潼文君》是其人秉正不阿,故有忠義之目。
13.
稱。
1.出自《穀梁傳·隱公元年》段,鄭伯弟也。何以知其為弟也?殺世子母弟,目君。以其目君,知其為弟也。
2.出自《水經注·巨洋水》泉溪之上,源麓之側有一祠,目之為冶泉祠。
3.出自《珍珠船》李白每醉為文未嘗差,人目為醉圣。
4.出自《一個女劇員的生活》吃過咖啡,散席了,有兩個與蘿較好的女子,包圍到這個被人目為皇后的人,坐在一個屏風后談話去了。
14.
指竹節。
1.出自《詠馬鞭》龍竹養根凡幾年,工人截之為長鞭,一節一目皆天然。
15.
首領;頭目。參見“目把”、“目兵”。
1.出自《道光洋艘征撫記上》我守兵炮沉其數小舟,傷其洋目、洋兵數十。
16.
指下圍棋時所圍的空格。一空格稱一目,一目當一子。終局時以目多少判勝負。
1.出自《新民晚報》雙方互圍八九十目的大空。以至對局下了近百手,雙方便進入收官。
2.出自又如:勝二目;負一目半。
17.
生物分類系統上所用的等級之一,在“綱”以下的屬類。
1.出自《墳·人之歷史》又集與此相似者,謂之貓科;科進為目,為綱,為門,為界。
2.出自又如:食肉目;薔薇目。
1.謂事必躬親的君主。
指私營企業中的工人和資產占有者。
1.見"勞瘁"。
1.表示客氣的敬詞。猶言勞駕。
1.監獄。犴,狴犴,傳說中的獸名,古代常畫其形于獄門。
1.監獄。狴,狴犴,傳說中獸名,古代常畫其形于獄門。
1.羊﹑豕的腿肉。
1.亦作"牢廩"。
2.糧餉。
1.豬圈。
1.堅固的車子。
1.亦作"牢誠"。亦作"牢承"。
2.猶滑頭。舊時女子對所喜愛者的昵稱。
1.見"牢成"。
1.見"牢成"。
1.宋時囚禁流配罪犯之所。
1.憂愁,憂郁。
1.堅決辭謝。
1.指盛牲肴的食鼎。
1.比喻穩當的職業。猶今言鐵飯碗。
1.獄門。借指監獄。
1.監獄。
1.堅定地維護。
田徑運動中各種賽跑和競走項目比賽的總稱。
1.經過,通過。
1.簡略。
1.道路。
1.猶直捷。
1.指甬道。
1.見"徑庭"。
1.直貌。
2.引申為戇直。
3.猶徑庭。
1.見"徑涂"。
1.見"徑涂"。
直接進行;徑自廠商希望能~進口自己所需的產品。
1.隨心愿行事而順利達到目的。語本《禮記.檀弓下》"有直情而徑行者,戎狄之道也。"
1.直須。
1.必經之要道。
2.猶要領,精義。
1.古算學計算圓周率的近似比。謂圓徑與圓周之比為一比三。語出《周髀算經》卷上"句股圓方圖"漢趙爽注"圓徑一而周三。"后因以比喻兩者相比差距甚大。
1.直接平易。
2.快速便利。
3.引申為便當。
1.謂抄近路而越過堤渠。
1.直接往訪,謂不請人介紹而徑自拜訪。
2.輕易達到。
1.田間道路。語本《周禮.地官.遂人》"凡治野,夫間有遂,遂上有徑;十夫有溝,溝上有畛。"
1.思路與風格。
副詞,表示自己直接行動他沒等會議結束就~離去。
1.謂謄寫清楚的定本。
1.明凈青碧。
1.古代帝王的一種儀仗,帝王駕臨時,鳴之令人肅靜。又稱靜鞭。用黃絲做成,鞭梢涂蠟,打在地上發出響聲。
1.恬靜淡泊。
1.明凈清澈。
1.亦作"凈淡"。
2.淡淡。
1.凈土。
1.掏耳朵以清除耳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