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哺乳動物,外形略像犀牛而矮小,尾短,鼻子突出很長,能自由伸縮,皮厚毛少,前肢四趾,后肢三趾,善于游泳。生活在熱帶密林中,吃嫩枝葉等。
1.
亦作“獏”。
2.
(又讀mú)古籍中的獸名。其狀似熊,相傳為食鐵之獸。一說是豹的別名。
1.出自《逸周書·王會》不令支,玄貘。
2.出自《爾雅·釋獸》貘,白豹。
3.出自《蜀都賦》獸則麙羊野麋,罷牦貘??。
4.出自《經義述聞·爾雅下》“貘白豹”豹與熊殊類,似熊則不得謂之豹,當以后說為長……《列子·天瑞》篇:“青寧生程,程生馬。”《釋文》引《尸子》云:“程,中國謂之豹,越人謂之貘。”又引《山海經》云:“南山多貘豹。”郭注云:“貘是豹之白者。”此皆《爾雅》所謂貘也。
3.
通“貊”。古代北方部族名。參見“貘??”。
1.出自《太平御覽》西荒之中有人焉,頭如人,著百結敗衣,手足虎爪,名曰貘??,伺人獨自輒往就人睡。
1.訴說。
1.深邃貌。
列寧作于1915年。闡明辯證的發展觀與形而上學發展觀的根本區別,指出了辯證法的實質。闡明認識的辯證法問題,指出了辯證法也就是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
1.戰國齊陰陽家鄒衍(鄒﹐一作騶)其語宏大迂怪﹐故稱"談天"。《史記.孟子荀卿列傳》"故齊人頌曰﹕'談天衍﹐雕龍奭﹐炙轂過髡。'"裴髎集解引劉向《別錄》﹕"騶衍之所言﹐五德終始﹐天地廣大﹐盡言天事﹐故曰'談天'。"后專指以天人感應來解釋自然與人事的關系。
2.能言善辯。
3.聊天﹐閑聊。
4.看相算命。
1.談論天文地理。形容博學多識。
1.漫無邊際地閑談。
1.可談論的﹔可說之處。
1.見"談吐生風"。
1.談話機敏風趣。
1.談論精深微妙的道理。
1.交談慰解。
1.縱談之口。
1.《晉書.王衍傳》﹕"魏正始中﹐何晏﹑王弼等祖述《老》《莊》﹐立論以為﹕'天地萬物皆以無為本。無也者﹐開物成務﹐無往不存者也。陰陽恃以化生﹐萬物恃以成形﹐賢者恃以成德﹐不肖恃以免身。故無之為用﹐無爵而貴矣。'衍甚重之。惟裴顀以為非﹐著論以譏之﹐而衍處之自若。"后以"談無"指談說"天地萬物皆以無為本"的觀點。
1.晤談。
1.即拂塵。因多用犀角飾柄﹐故稱。
1.談經論藝的場所。
1.談笑游戲。
1.閑談。
1.在言談中羨慕﹑稱贊。
1.亦作"談?"。
2.說笑﹔又說又笑。
3.形容態度從容。
形容談話時興致高、生動有趣他談笑風生,使大家不再感到拘束。
1.唐杜甫《復愁》詩之六﹕"閭閻聽小子﹐談笑覓封侯。"后以"談笑封侯"形容博取功名很容易。
1.見"談笑自若"。
1.和平常一樣有說有笑。形容態度自然。
1.談論嘯吟。
1.說笑。
1.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胡毋彥國吐佳言如屑﹐后進領袖。"劉孝標注﹕"言談之流﹐靡靡如解木出屑也。"后以"談屑"指談話時口若懸河﹐滔滔不絕。
1.談心里話﹔閑談。
1.談話的興致。
1.占卜﹔算命。
1.空談。
1.見"談敘"。
1.猶談端。
1.談論玄理。魏晉南北朝時期空談玄理的一種風氣。
2.談論宗教義理。
3.玄學內容之一。
1.談論玄妙的事理。
1.談笑戲謔。
1.言談。
1.說話隱微曲折而切中事理。
1.猶談席。
1.講演。
1.猶談燕。
1.見"談燕"。
1.講論宣揚。
1.談論義理。
1.談論詩文書畫等有關藝術修養方面的內容。明徐禎卿有《談藝錄》。
1.討論切磋。
2.謂議論是非。
1.見"談論風生"。
1.唐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后以"談瀛"指談論海外事。
1.談論吟詠。
1.說笑諧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