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講演。
1.猶慭遺。
1.閑暇。
1.亦作"慾遺"。
2.愿意留下。《詩.小雅.十月之交》"不愸遺一老,俾守我王。"《左傳.哀公十六年》"孔丘卒,公誄之曰'昮天不吊,不愸遺一老,俾屏余一人以在位。'"《史記.孔子世家》作"愸遺"◇以"愸遺"或"天不愸遺"作為哀悼老臣之辭。
3.特指前代留下的元老。
4.泛指遺棄;遺留。
1.戒慎貌。
1.閑置;擱置。
1.氣悶。
1.同"檃括"。
1.答應。
1.報應。
1.作品中與伏筆相呼應的部分。
1.接受征召而出仕。
1.見"應鼙"。
1.順應變化。
2.應付事變。
3.力學名詞。指物體由于外因或內在缺陷,其體積或形狀所發(fā)生的變化。
1.謂敵兵壓境起而應戰(zhàn)的軍隊。
1.唐時傳說中的一種怪病,患者說話,體內即有應聲。
1.古時緝捕盜賊的吏役。
1.雁步。跛行貌。應,通"雁"。
1.漢末建安時文人應玚﹑陳琳的并稱。
1.應驗符讖。
1.應允,許諾。
1.應允;承諾;承認。
2.照應。
1.在帝王左右侍候傳達旨意的人。
①交際往來不善應酬|老來萬事懶,不獨廢應酬。②應付應酬話|應酬事務。
1.九花樹的花。
1.見"應卒"。
1.對答。
2.指答話。
1.對答猶如流水。形容答話敏捷流利。
1.對答有如回聲。形容答話敏捷流利。
1.應接;接待。
2.猶應對。
1.應該。
1.猶應當;應該。
1.謂應驗帝王的德政。
1.亦作"應適"。迎擊來敵。
2.應付對手。
1.實踐說過的話。
1.接受查點。
1.合乎日月星辰的行度。
2.合乎節(jié)奏。
3.合乎法度。
用言語答對善于應對|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
1.同"應答如流"。
1.同"應答如響"。
1.應當分享。
1.侍奉。
2.指供給。
3.宋代專為宮廷進奉財賦的官署應奉局的省稱。
1.應驗符命。
1.謂處理事情從容不迫,很有辦法。
1.謂處理事情從容不迫。
1.接應趨援。
1.對應。
2.對待;對付。
3.處置。
4.照顧;照應。
5.應對;酬應。 6.支付;供應。
1.表示情理上必然或必須如此。
1.猶言一切有關的。
1.謂交相感應。
2.特指天人感應。
1.合格,符合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