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人民;百姓。
2.
名詞
指某種人。
3.
形容詞
民間的。
4.
名詞
從事某個職業的人;具有某種身份的人。
5.
名詞
(Mín)姓。
6.
形容詞
非軍人;非軍事的。
1.
人。泛指人類。
1.出自《詩·大雅·生民》厥初生民,時維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
2.出自《左傳·成公十三年》民受天地之中以生。
3.出自《論語·季氏》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4.出自《文心雕龍·原道》天文斯觀,民胥以效。
5.出自《送浮屠文暢師序》民之初生,固若禽獸夷狄然。
2.
平民,百姓,人民。與君、官對稱。
1.出自《易·系辭下》上古結繩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書契,百官以治,萬民以察,蓋取諸決。
2.出自《詩·大雅·假樂》宜民宜人,受祿于天。
3.出自《國語·周語上》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
4.出自《文選·張衡〈東京賦〉》民忘其勞,樂輸其財。
5.出自《紀綱一》丞相、御史雖統攝天下,刺史、司隸雖督察郡國,而守、相皆得自為。兵其兵也,民其民也,財其財也,極其所治,無不可者,有進而授首,無退而掣肘。
6.出自《參議員論》議員者,其實非民之代表也,不受僦費於民,而受月俸於政府,此特民選之議郎耳,猶官吏屬也。
3.
上古指臣,在官位者。
1.出自《易·系辭下》陽,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陰,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
2.出自《墨子·尚賢中》今王公大人,亦欲效人,以尚賢使能為政,高予之爵而祿不從也。夫高爵而無祿,民不信也。
4.
指從事某種職業的人。
1.出自《書·周官》司空掌邦土,居四民,時地利。
2.出自《榖梁傳·成公元年》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農民,有工民。
3.出自《國語·齊語》四民者,勿使雜處……處工,就官府。處商,就市井。處農,就田野。令夫士,群萃而州處。
4.出自《漢書·食貨志上》糴甚貴傷民,甚賤傷農。民傷則離散,農傷則國貧。
5.出自《己亥雜詩》國賦三升民一斗,屠牛那不勝栽禾!
6.出自又如:漁民,牧民。
5.
指民心;民俗。
1.出自《易·屯》以貴下賤,大得民也。
2.出自《商君書·更法》圣人不易民而教者,知者不變法而治。因民而教,不勞而功成。
6.
猶我。自稱。
1.出自《世說新語·言語》崔正熊詣都郡。都郡將姓陳,問正熊:“君去崔杼幾世?”答曰:“民去崔杼,如明府之去陳恒。”
2.出自《魏書·司馬衍傳》嶠食盡,貸于陶侃。侃怒曰:“……今比戰皆北,良將安在?今若無食,民便欲西歸。”
7.
清統治者對漢族官員封爵的稱謂。區別于滿貴族和旗籍,實為一種歧視。參見“民公”。
1.出自《清會典事例·儀制·太監額數》民公準用太監六名。
8.
舊時戶籍的類別。參見“民戶”。
1.出自《清史稿·食貨志一》其戶之別,曰軍,曰民,曰匠,曰灶。
9.
民間的;非軍事的。參見“民謡”、“民俗”、“民屯”。
1.出自《和楊遂賀雨》若有民謠起,當歌帝澤春。
2.出自《七修類稿·奇謔·吃苦稱冤》宋熙寧間旱,令捕蜥蜴,一時無獲,多以壁虎代送官府。民謠有“壁虎壁虎,你好吃苦”之說。
3.出自《南腔北調集·談金圣嘆》聽說四川有一只民謠,大略是“賊來如梳,兵來如篦,官來如剃”的意思。
4.出自《管子·正世》古之欲正世調天下者,必先觀國政,料事務,察民俗,本治亂之所生,知得失之所在,然后從事。
5.出自《正提刑啟》疇昔熟於條教,莫先圖民俗之安;乃今奉以周旋,當益厲官常之守。
6.出自《送周石生序》奮白筆,書盈尺之紙,為國家陳民俗之急。
7.出自《元史·兵志三》世祖至元十二年,立曲靖路民屯,拘刷所轄州郡諸色漏籍人戶七百四十戶立屯。
8.出自《盛世危言·防邊上》有所謂民屯者,如唐初行民屯,及天寶間,天下屯田收一百九十余萬斛是也。
10.
方言。蚊蟲。
1.出自《緯略》東方朔《蚊賦》曰:“長喙細身,晝伏夜存。其屬惡煙,為掌所捫。臣朔愚戇,名之曰民。”……《潘子真詩話》載:紫姑神《蚊賦》曰:“其來繽繽紛紛,如煙如云。嘗聞之,秦謂之蚋,楚謂之民。”
11.
通“命”。
1.出自《墨子·非命下》允不著惟天民不而葆。
1.驅逐疫鬼,祓除災邪。
1.謂驅逐疫鬼儀式中敲擊的鼓聲。
1.大儺之禮。古代在臘月舉行的驅除疫鬼的儀式。
1.謂用驅儺禳祭的方式以驅除疫鬼。
1.驅除疫鬼的神。
1.驅儺儀式中驅逐疫鬼的呼號之聲。
1.古代舉行大儺儀式時所跳的舞。源于原始巫舞,為中國最古老的舞蹈形式之一。舞者頭戴面具,手執戈盾斧劍等兵器,作驅趕撲打鬼怪之狀。參閱《后漢書.禮儀志中》﹑《新唐書.禮樂志六》。
1.指驅逐疫鬼儀式中所唱的歌。
1.蒙古語音譯詞。通譯作淖爾〓泊。多用于地名。
1.亦作"諾皋"。
2.道教語。太陰神名。
3.唐段成式《酉陽雜俎》有篇名《諾皋》﹑《支諾皋》﹐專記怪力亂神之事◇借指神怪小說。
1.《史記.季布欒布列傳》﹕"楚人諺曰﹕'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后以"諾金"指信實的允諾。
1.水蟲名。《太平廣記》卷四七八引唐房千里《投荒雜錄.諾龍》﹕"南海郡……有水蟲名諾龍﹐狀如蜥蜴﹐微有龍狀。雄者既死﹐雌者即至﹐雌者死亦然。俗傳以雌雄俱置竹中﹐以節間之﹐少頃﹐竹節自通。"后因以指稱愛情的信物。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著名戰役。1943年5月,英、美首腦華盛頓會議決定,于次年在西歐開辟第二戰場。1944年6月6日凌晨,美英盟軍登陸部隊在海空軍的掩護下,橫渡英吉利海峽,在法國西北部的諾曼底登陸,為第二戰場向縱深發展奠定了基礎。
1.連聲應諾。表示順從﹐不加違逆。
1.謂作官。諾﹐畫諾。
1.四川﹑貴州和云南等省部分地區彝族的自稱。
1.藤之一種﹐汁可飲用。
1.應諾。
1.許諾﹔應允。
許諾別人的話遵守諾言。
1.蒙古語音譯詞。猶君﹐領主。
1.嘆詞。猶今言罷了。
2.承諾與否。
1.不履行諾言而被責。
1.應諾聲。有順從敬慎意。
1.握沙。因捏合不住,故用以喻合不到一塊。
1.挑戰。
1.執筆。
1.握筆;執筆為文。
2.謂吹奏管樂器。
1.猶執筆。
1.輕盈柔美貌。
1.謂才能低下的人也在激勵求進。
1.猶執筆。
1.挑戰。
2.交戰。
1.木名。可為藥材。
1.指才能薄弱。
1.送殯。
1.賣爵級又賣子。《漢書.食貨志上》﹕"歲惡不入﹐請賣爵子。"顏師古注引如淳曰﹕"賣爵級又賣子也。"王先謙補注﹕"《賈子》作'請賣爵鬻子'。"一說為請爵和賣子。《資治通鑒.漢文帝前二年》引此文﹐胡三省注"余謂請賣爵子﹐猶言請爵﹑賣子也。入粟得以拜爵﹐故曰請爵。富者有粟以僥上之急﹐至于請爵;貧者無以自活﹐至于賣子。"
1.醫生為病者診脈的敬辭。
1.請求結盟好。
1.請求歸順。面﹐面縛。
①請求保全生命或解除困苦(呂)蒙疾,(孫)權自臨視,命道士于星辰之下為之請命|為民請命。②請示幾筵既設,擯者出請命。③請求任命官職遣使請命于梁,拜防御使。
1.《后漢書.隗囂傳》﹕"元請以一丸泥為大王東封函谷關﹐此萬世一時也。"后以"請泥"為請求守關的典實。
1.謂請人往迎。
1.請和﹐求和。
1.古婚禮六禮之一。男家行聘之后﹐卜得吉日﹐使媒人赴女家告成婚日期。形式上似由男家請示女家﹐故稱"請期"。
2.約定日期。
1.請求。蘄﹐通"祈"。
1.請求。
1.請帖。
1.請罪﹐自請懲處。
1.領受俸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