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沒有知識,愚昧。
2.
動詞
覆蓋;遮蓋。
3.
動詞
受到。
4.
形容詞
形容雨點細小(疊)。
5.
形容詞
〈書〉忠厚的樣子。
6.
見“蒙眬”,將睡未睡或將醒未醒時,眼睛半開半閉,視覺模糊不清的樣子。
7.
名詞
(Méng)姓。
8.
動詞
隱瞞;欺騙。
9.
動詞
〈書〉眼睛失明。
1.
草名。
1.出自《十駕齋養新錄·王女》《釋草》“蒙,王女”注:“蒙即唐也,女蘿別名。”案:女蘿之大者謂之王女,猶王彗、王芻,魚有王鮪,鳥有王雎也。
2.
覆蓋;遮蔽。
1.出自《詩·鄘風·君子偕老》蒙彼縐??,是紲袢也。
2.出自《左傳·昭公十三年》晉人執季孫意如,以幕蒙之。
3.出自《西廂記諸宮調》亂紅滿地任風吹,飛絮蒙空有誰主?
3.
戴;披戴。
1.出自《左傳·僖公二十八年》胥臣蒙馬以虎皮,先犯陳蔡。
2.出自《國語·晉語六》以寡君之靈,閑蒙甲胄。
3.出自《楚辭·劉向〈九嘆·憂苦〉》韓信蒙於介胄兮,行夫將而攻城。
4.出自《且介亭雜文二集·論諷刺》有好些直寫事實的作者,就這樣的被蒙上了“諷刺家”——很難說是好是壞——的頭銜。
4.
(或讀mēng)欺瞞;蒙蔽。
1.出自《左傳·僖公二十四年》上下相蒙。
2.出自《秦人謠》上下一相蒙,馬鹿遂顛倒。
3.出自《中國現在記》中國上下相蒙,內外隔絕。
5.
遭受;蒙受。
1.出自《易·明夷》內文明而外柔順,以蒙大難。
2.出自《為袁紹檄豫州》群談者受顯誅,腹議者蒙隱戮。
3.出自《集外集·〈癡華鬘〉題記》嘗聞天竺寓言之富,如大林深泉,他國藝文,往往蒙其影響。
6.
引申為冒著;頂著。
1.出自《左傳·襄公十四年》乃祖吾離被苫蓋、蒙荊棘以來歸我先君。
2.出自《漢書·晁錯傳》故能使其眾蒙矢石,赴湯火,視死如生。
7.
敬詞。承蒙。
1.出自《后漢書·班超傳》臣超區區,特蒙神靈。
2.出自《答司馬諫議書》昨日蒙教……終必不蒙見察。
3.出自《儒林外史》蒙太老爺抬舉。
4.出自《書信集·致羅清楨》蒙允為拙作刻圖,甚感。
8.
陰暗。
1.出自《書·洪范》乃命卜筮,曰雨,曰霽,曰蒙。
2.出自《宋史·五行志一下》淳熙六年十一月乙丑,晝蒙。
9.
引申為蒙昧無知。參見“蒙士”、“蒙愚”。
1.出自《云笈七簽》不學不知謂之蒙。
2.出自《張子正蒙注·序論》蒙者,知之始也。
3.出自又如:啟蒙;發蒙。
10.
指蒙童。
1.出自《文選·班固〈幽通賦〉》咨孤蒙之眇眇兮。
2.出自《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志三》一老儒訓蒙鄉塾。
11.
指蒙館。
1.出自《〈王西彥小說選〉自序》堂哥哥上過蒙,能讀《三國》和《封神》。
12.
糊涂。
1.出自《大戴禮記·少閑》我聞子之言,始蒙矣。
2.出自《三峽之秋》在學校里也是,不管背多熟,老師一叫上臺,就蒙了。
13.
自稱謙詞。猶愚。
1.出自《文選·揚雄〈長楊賦〉》蒙竊惑焉。
2.出自《文選·劉孝標〈廣絕交論〉》蒙有猜焉,請辨其惑。
3.出自《答元饒州論政理書》蒙之所見,及此而已。
4.出自《論世變之亟》自蒙觀之。
14.
承接;關聯。
1.出自《隸續·騶氏二鏡銘》此銘“鏡”省其“金”,與《婁壽碑》省“爵”為“??”、《楊孟文碑》省“斜”為“余”同,非蒙上下文也。
2.出自《史記辨惑七》前后凡用八鳴鏑字,據文勢相蒙,其余可盡去也。
3.出自《師友詩傳錄》樂府自樂府,歌謠自歌謠,不相蒙也。
4.出自《立憲九年籌備案恭跋》今議改官制,而京師與直省乃各不相蒙。
15.
茂盛。
16.
卦名。《易》六十四卦之一,坎下艮上。
1.出自《易?蒙》彖曰:蒙,山下有險,險而止,蒙。
17.
云氣。
1.出自《漢書·揚雄傳上》翕赫曶霍,霧集蒙合兮。
18.
見“蒙茸”。蔥蘢。
1.出自《芳草》詩廢苑墻南殘雨中,似袍顏色正蒙茸。
2.出自《古今小說·吳保安棄家贖友》只見萬山疊翠,草木蒙茸,正不知那一條是去路。
3.出自《諸葛公墓》詩定軍山下柏蒙茸,曠古精誠在此中。
19.
見“蒙戎”。蓬松;雜亂。
1.出自《詩·邶風·旄丘》狐裘蒙戎,匪車不東。
2.出自《齋中有獸皮茵偶成詠》山澤生異姿,蒙戎蔚佳色。
3.出自《玉鏡臺記·拘溫家屬》媳婦,只今天氣將寒,邊城久役,狐裘蒙戎,如何是好。
4.出自《赤穗四十七義士歌》同官臭味殊薰蕕,一國蒙戎如狐裘。
20.
通“萌”。萌生。
1.出自《易·序卦》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
21.
通“萌”。引申為開始;開端。
1.出自《白雨齋詞話》《河傳》一調,最難合拍,飛卿振其蒙,五代而后,便成絕響。
22.
通“厖”。參見“蒙厚”。
1.出自《荀子·榮辱》為下國駿蒙。
23.
通“夢”。
1.出自《敦煌變文集·王昭君變文》不應玉塞朝云斷,直為金河夜蒙連。
2.出自《敦煌變文集·?山遠公話》遠公蒙中驚覺。
24.
古地名。指蒙澤。參見“蒙吏”、“蒙澤”。
1.出自《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莊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嘗為蒙漆園吏。
2.出自《和裴儀同秋日》蒙吏觀秋水,萊妻紡落毛。
3.出自《左傳·莊公十二年》宋萬弒閔公于蒙澤。
25.
姓。秦將有蒙恬。見《史記》本傳。
1.出自《通志·氏族略三》蒙氏,《風俗通》:“東蒙主以蒙山為氏,秦有將軍蒙驁,生武,武生恬,皆仕秦。”
26.
見“蒙尨”。猶蒙戎。雜亂。
1.出自《感懷詩》流品極蒙尨,網羅漸松弛。
27.
盲;目失明。
1.出自《周禮·春官·序官》有目眹而無見謂之蒙。
2.出自《趙氏孤兒》他如今官高一品,位極三公,戶封八縣,祿享千鐘,見不平處有眼如蒙。
28.
指樂官。古代以盲人充任,故名。
1.出自《左傳·襄公十五年》豈其以千乘之相,易淫樂之蒙,必無人焉故也。
2.出自《國語·周語上》瞽獻曲,史獻書,師箴,瞍賦,蒙誦。
29.
昏暗。
1.出自《淮南子·修務訓》明鏡之始下型,蒙然未見形容。及其粉以玄錫,摩以白旃,鬢眉微豪,可得而察。
2.出自《文選·曹植〈王仲宣誄〉》會遭陽九,炎光中蒙。
30.
蒙昩無知。參見“發矇”。
1.出自《論衡·量知》人未學問曰蒙。蒙者,竹木之類也。
2.出自《中論·治學》民之初載,其蒙未知。
31.
瞇縫。
1.出自《隋唐演義》王小二只道上邊有多少金子,蒙著眼道:“秦爺,這個锏不要賣。”
32.
小雨貌。
1.出自《詩·豳風·東山》我來自東,零雨其蒙。
33.
彌漫籠罩。
1.出自《寒食》詩柳凝東風一向斜,春陰澹澹蒙人家。
2.出自《露香亭》詩宿露蒙曉花,婀娜清香發。
34.
水名。古水名。
1.出自《山海經·西山經》華山之首曰錢來之山……西四十五里曰松果之山,濩水出焉,北流注于渭。
35.
水名。即蒙江。在今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地區。
36.
水名。沱江支流。在四川省彭縣境。參閱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四川二·成都府》。
37.
廣大。參見“濛澒”、“濛涌”。
1.出自《〈天問〉敘》既有解詞,乃復多連蹇其文,蒙??其說。
2.出自《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湛恩蒙涌,易豐也。
38.
忠厚老實。
1.出自《管子·五輔》敦蒙純固,以備禍亂。
39.
見“濛澒”。混沌。
1.出自《論衡·談天》溟涬蒙??,氣未分之類也。及其分離,清者為天,濁者為地。
2.出自《史通·書志》體分蒙??,色著青蒼,丹曦素魄之躔次,黃道紫宮之分野。
1.華盛貌。
2.光彩炫耀貌。
1.光芒閃耀。
1.見"煒燁"。
1.亦作"煒曄"。
2.美盛貌。
3.謂文辭明麗曉暢。
1.輝煌顯耀。
1.珍寶。
1.卓異廣博。
1.珍奇,美好。
1.華美。
1.奇特,卓異。
1.猶大器。比喻杰出的人才。
1.奇術。
1.美好的姿態。
1.美麗的色彩。
1.卓越的技藝。
1.奇異。
2.指奇才。
1.指華美的詩文作品。
1.古代神話中的水名。據說發源于崦嵫山。
1.古水名。即今雙洎河。源出今河南省登封縣陽城山,自長葛縣以下,故道原經鄢陵﹑扶溝兩縣南,至西華縣西入潁水。北宋時為豐富蔡河水量以資漕運,自長葛縣東南引洧水經鄢陵﹑扶溝兩縣北,東匯蔡河。元時因蔡河為黃河所奪而改入賈魯河。明時又名雙洎河。
2.古水名。在今陜西省延長縣一帶。此水中有石油成分,可以燃燒。
1.洧水之岸。《詩.鄭風.溱洧》"洧之外﹐洵吁且樂。維士與女﹐伊其將謔﹐贈之以勺藥。"后以"洧外"指男女談情之處。
1.古潭名。在今河南省新鄭縣東。
形容說話多而吸引人娓娓動聽|娓娓而談|執手論文,娓娓竟日。
1.謂久談而不知疲倦。
1.謂健談而且感人。
1.文明與野蠻。
2.文雅與俚俗。
1.文事。
1.華美的服裝。
1.多變的波紋。
1.禮節儀式。
1.文書﹐公文。
1.謂用文章來說明道。道﹐舊時多指儒家思想。
1.文章的義理;文章的內容。
2.亦作"文誼"。文字的意義。
3.文辭。
1.亦作"文蓺"。
2.指撰述和寫作方面的學問。
3.指文學創作。
4.官名。即唐代所置之文學。
5.紀傳體史書的一部分。 6.文學與藝術。
歐洲14-16世紀資本主義萌芽和初步發展時期的藝術。開始于意大利,后擴大到尼德蘭、法國、德國、英國、西班牙等國,并席卷全歐洲。以貫徹現實主義和體現反封建反宗教的人文主義思想為主要特征。代表人物有畫家達·芬奇、拉斐爾,雕塑家米開朗琪羅等。作為西方近代藝術源頭的文藝復興藝術,其基本風格和表現技法構成了西方近代藝術的主要傳統,影響極其深遠。
1.從事文學藝術工作的專門家。
1.站在一定的立場﹐運用一定的觀點對作家的作品進行分析和評價。
1.研究文藝的各種現象﹐并闡明其發展規律及基本原理的科學﹐包括文藝理論﹑文學史和文藝批評三個方面內容。
1.文彩奇異。
2.文字相異。
1.文理。
1.文辭的意義;文章的意境。
1.見"文藝"。
1.船首畫有鹢鳥形狀的船。
1.亦作"文鞇"。
2.車中的虎皮坐褥。
1.見"文茵"。
1.準予通行的文書。
1.文才出眾的人。
1.詩文。
1.臺名。
1.《論語.顏淵》"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原指以文德交友◇稱以詩文相交的朋友。
1.文章園地。
2.指文學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