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用言辭掩飾。摭﹐通"遮"。
1.能干的聲譽。
1.元始;根源。
1.亦作"能仕"。有才能之士。
2.太平天國郡試武士子首二名稱"能士"。
1.見"能士"。
指所擅長之事唐人數百家,各有能事|極盡造謠污蔑之能事。
1.善于抄寫;擅長書法。
1.善用治術。
2.善于天文歷術。
1.形容人善于辭令﹐很會說話。
1.佛教語。"能"與"所"相對﹐猶言主客觀。
1.語出《左傳.隱公四年》"老夫耄矣﹐無能為也。"后用作能有所為或有所作為之意。
2.本領;能耐。
1.善于屬文。
1.猶言文武雙全。
2.指既有文化﹐又會勞動。
1.反問語。猶能不。
1.有才能而又有道德者。
1.謂有一定的文化水平。
1.善于執法用刑。
1.這樣。
1.謂能說會道﹐善于辭令。
1.長于辯論;有獨到的見解。
2.議論而有見解者。
1.指好為議論者。
1.見"能言快語"。
1.能說會道﹐言詞敏捷爽利。
1.即鸚鵡。或以為即秦吉了。
1.會說話﹐有辯才。
1.唐陸龜蒙故事。比喻文人囊中雖無所有﹐但其才智足以驚人。
1.猶這樣﹐如許。
1.善于因勢成事。
1.反問語。古時多見于詩詞。
1.喻指心腸狠毒的人。
1.能干的官吏。
1.語本《莊子.列御寇》"巧者勞而智者憂﹐無能者無所求。"莊子主張無為﹐意在棄智絕巧;后人言"能者多勞"﹐則多作為對多能者的稱譽之詞。
1.謂久經沙場﹐善于作戰。
1.善政。
1.猶耐著。
1.能干父蠱之子。
1.語氣詞‖糊其辭的應答。
1.語氣詞。表示不在意的應答。
1.語氣詞。表示肯定或同意。
1.婢女。
1.婢女。
2.女孩兒。
1.見"尼庵"。
1.尼姑。
南亞內陸國。在喜馬拉雅山脈南坡。西南鄰中國。面積1472萬平方千米。人口1850萬(1991年)。首都加德滿都。農業國。登山活動收入為外匯重要來源。
1.儒家創始人仲尼和道家創始人老聃的并稱。
世界歷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資產階級革命。16世紀中期,尼德蘭(今荷蘭、比利時、盧森堡一帶)資本主義有了相當發展,資產階級反對西班牙的專制統治,廣泛接受基督教新教。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建立宗教裁判所予以鎮壓。1566年,尼德蘭人民舉行起義,次年起義被鎮壓。1572年和1576年,北方各省和南方各省相繼舉行起義,并聯合起來◇西班牙采取分化瓦解手段,南方幾省與西班牙妥協。北方各省于1581年宣布建立聯省共和國。由于荷蘭省在聯省中地位最重要,因此也稱荷蘭共和國。經歷次戰爭,西班牙戰敗。1609年,西班牙實際上承認了荷蘭的獨立。
1.尼姑所居處。
1.尼山,尼丘。
1.見"尼父"。
1.亦稱"尼甫"。
2.對孔子的尊稱。孔子字仲尼,故稱。
1.亦作"尼犍"。
2.梵語nirgrantha的省音譯。佛教所說的外道之一,即露形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