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煩悶。
1.出自《禮記·問喪》孝子親死,悲哀志懣,故匍匐而哭之。
2.出自《史記·扁鵲倉公列傳》故濟北王阿母自言足熱而懣,臣意告曰:“熱蹶也。”
3.出自《資治通鑒·唐懿宗咸通十年》龐勛憂懣不知所為,但禱神飯僧而已。
2.
憤慨。
1.出自《楚辭·嚴忌〈哀時命〉》幽獨轉而不寐兮,惟煩懣而盈匈。
2.出自《校書郎王公夷仲墓志銘》侍郎犒賞遲,又欲折支與,健兒懣。
3.
昏。
1.出自《中說·天地》子謂叔恬曰:汝不為續《詩》乎,則其視七代損益終懣然也。
4.
用同“們”。用于代詞或指人的名詞后,表示復數。
1.出自《春渚紀聞·隴州鸚歌》莫憶鸚哥也。娘子懣更各自好將息。
2.出自《跋姜氏〈上梁文稿〉》在敕局時,見元豐中獲盜推賞,刑部例皆節元案,不改俗語。有陳棘云:“我部領你懣廝逐去深州。”邊吉云:“我隨你懣去。”懣,本音悶,俗音門,猶言輩也。
3.出自《西廂記諸宮調》賊陣里兒郎懣眼不扎,道:“這禿廝好交加!”
1.形容時間寶貴。
1.謂守信用,不輕易許諾。語出《史記.季布欒布列傳》"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
1.珍貴的情意。
1.極言用兵時離間對方的重要。
1.指富豪之家。
1.富貴人家的子弟;家累千金的人。
1.千金一字,形容文字價值極高。語本《史記.呂不韋列傳》"呂不韋乃使其客人人著所聞,集論以為八覽﹑六論﹑十二紀,二十余萬言。以為備天地萬物古今之事,號曰《呂氏春秋》。布咸陽市門,懸千金其上,延諸侯游士賓客有能增損一字者予千金。"
1.形容兵馬眾多聲勢浩大。
1.三十斤為一鈞,千鈞即三萬斤。常用來形容器物之重或力量之大。
1.也稱大卡。熱量的實用單位,是一卡路里的一千倍。亦即一公斤水溫度升高攝氏一度所需的熱量。
1.公制計量單位,一千克等于一公斤,合我國二市斤。
1.指路途遙遠或面積廣闊。
1.遠別。
1.方言。指鞋底上刮下的塵土。
1.比喻情深義重的微小禮品。
1.千里馬的骨骼。比喻英俊不凡的氣質。
1.見"千里急"。
1.藥草名。亦稱"千里及"﹑"千里光"。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七.千里及》﹝集解﹞引蘇頌曰"千里急﹐生天臺山中﹐春生苗﹐秋有花﹐土人采花葉入服藥。又筠州有千里光……蓋一物也。"明馮夢龍《智囊補.千里急》"問諸左右曰'吾鄉有草﹐可作傷色者﹐爾泉地云何?'答曰'此名千里急。'余令取搗碎﹐別涂兩人如其處﹐少焉成黑﹐以示兩兵﹐兩兵愕然﹐遂得奸狀。"
1.猶千里馬。喻良才。
1.謂與遠方朋友相約之言。
1.秦末楚漢相爭,酈食其勸劉邦立六國后代,共同攻楚。邦方食,張良入見曰"誰為陛下畫此計者?陛下事去矣……臣請藉前箸為大王籌之。"意謂借劉邦吃飯用的筷子,以指畫當時形勢。事見《史記.留侯世家》。藉,《漢書.張良傳》作"借"◇以"千里借籌"比喻不遠千里而來替人謀劃。
1.酒名。
1.猶千里馬。少壯的良馬。
2.喻指能力極強的少年人才。
1.遠方的客人。
1.謂遠糧不解近饑。
1.謂遠望之目。
1.指懷念遠方之情。
1.形容路途遙遠。
1.客套語。謂不辭路遠,慕名前來投靠。
1.古傳黃河源出昆侖山,河水九曲,一曲千里,流入渤海。見《初學記》卷六引《河圖》。《公羊傳.文公十二年》"曷為以水地?河曲疏矣﹐河千里而一曲也。"后用以比喻舉止隨便﹐不拘小節。
1.謂日行千里,傳送緊急公文。
1.猶千里情。
1.見"千里姻緣一線牽"。
1.謂夫妻婚配是命中注定,由月下老人暗中用一紅線牽連而成。語出唐李_言《續玄怪錄.定婚店》。
1.猶千里船。
1.指遠行千里的重任◇亦比喻重任。
1.遠大的志向。
1.指明月。
1.見"千了百當"。
1.形容非常機靈。
1.猶千年﹑千歲。極言時間久長。
2.用作祝壽之語。
1.謂武衛值宿之所甚多。
2.猶千家,眾多的人家。
1.反復思考。
2.極言憂慮之多。
1.《晏子春秋.雜下十八》"嬰聞之圣人千慮,必有一失;愚人千慮,必有一得。"后用"千慮一失"指聰明人即使反復考慮,也難免會有失誤的地方。
1.猶千家。
2.眾多宮門。亦借指眾多宮殿。
3.佛教語。謂種種修行的法門。千,言其多。
1.公制長度單位。一千米等于一公里,合我國二市里。
1.光色鮮明貌。
2.幽深貌。
1.形容多種多樣。
1.形容受磨難﹑遭曲折之多。
1.阡陌。千,通"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