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三國時,劉備依于劉表,在博望坡與夏侯惇對敵,暗設伏兵,自燒屯偽遁,夏侯惇追來中計,損兵十萬,被稱為諸葛亮初出茅廬第一功。事見《三國志.蜀志.先主劉備紀》◇演為諸葛亮火攻夏侯惇,如元雜劇《諸葛亮博望燒屯》﹑《三國演義》第三九回所寫。
1.頹喪貌。
2.疲困貌。
1.元劇習用語。謂自行隱忍或自行穩住。
胸膜。
1.猶邋遢。謂容貌服飾不整潔。
1.腋下。通稱胳肢窩。
1.腋下;胳肢窩。
1.亦作"淚巴沙"。
2.方言。謂淚流滿面。
1.指羊祜碑。
1.謂悲痛得淚涌腸斷。
1.淚水如波。形容悲痛之甚。
1.亦作"淚潮"。
2.眼淚如潮水。形容眼淚之多。
1.亦作"淚點"。
2.淚珠。
1.淚流如河。形容悲痛之極。
眼淚流過后所留下的痕跡滿臉~。
1.見"淚花"。
1.亦作"淚跡"。亦作"淚跡"。
2.淚痕。
1.亦作"淚晶"。
2.猶淚珠。
1.亦作"淚顆子"。
2.方言。淚珠。
1.蠟燭燃燒時滴下的油。
1.淚流不斷。
形容不斷流淚的樣子。
1.臉上的淚;帶淚的臉。
1.流淚。
1.猶淚眼。
1.淚液流經的袋狀的器官。
1.亦作"淚球"。
2.淚珠,淚滴。
1.亦作"淚泉"。
2.指眼淚。
1.亦作"淚人"。
2.形容哭得很厲害的人。
形容哭得很厲害的人哭得成了個~了。
1.謂臉上有淚或有淚痕。
1.謂悲痛至極。
1.謂哭得極悲傷。
(~的)形容眼里充滿了淚水。
1.即鮫綃。傳說中鮫人所織的綃。
含著眼淚的眼睛~凝。
1.迎風流淚,時有癢感。指沙眼。
1.晉王裒痛父死于非命,廬于墓側,旦夕至墓前拜跪,攀柏痛哭,涕淚著樹,樹為之枯。見《晉書.孝友傳.王裒》◇用"淚葉"為人們涕淚思親的典故。
1.亦作"淚暈"。
2.猶眼暈。由流淚引起的視覺昏花。
(~兒)一滴一滴的眼淚。
1.即斑竹。
1.一種宮妝。
1.猶淚痕。
1.淚痕。
以關于兩個事物某些屬性相同的判斷為前提,推出兩個事物的其他屬性相同的結論的推理。如聲和光有不少屬性相同--直線傳播,有反射、折射和干擾等現象;由此推出既然聲有波動性質,光也有波動性質。這就是類比推理。類比推理具有或然性。如果前提中確認的共同屬性很少,而且共同屬性和推出來的屬性沒有什么關系,這樣的類比推理就極不可靠,稱為機械類比。
1.分類編錄。
不同的種類;按種類的不同而做出的區別這一章討論土壤的~ㄧ~一欄中填寫商品種類的名稱。
1.指附屬于宗族內的奴隸。
2.指善良的同類。
把細菌外毒素經人工方法制成的預防制品。如破傷風抗毒素、白喉抗毒素等。用以防止相應的疾病。
1.祭名。類祭與秏祭。
好像;近于這個故事很離奇,~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