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分開。
1.出自《西京賦》置互擺牲,頒賜獲鹵。
2.出自《后漢書·馬融傳》然后擺牲班禽,淤賜犒功。
2.
排除;擺脫。
1.出自《京師觀音院新堂》詩頓驚俯仰遠囂濁,豈直形骸擺羈束。
2.出自《廣韻?蟹韻》擺,擺撥。
3.
排列;安放。
1.出自《水滸傳》你擺九宮八卦陣,待要瞞誰?
2.出自《兒女英雄傳》殿上龍案頭設著文房四寶,旁邊擺著一個朱紅描金架子。
3.出自《青春之歌》她望著擺在桌子上的一堆貝殼不禁出起神來。
4.
陳述,說。
1.出自《人民日報》他就有聲有色地擺起“不平凡的夏天”的故事來。
2.出自《隨想錄·中國人》只要不是搞陰謀詭計、別有用心的人,我們就用不著害怕,索性擺出自己的觀點,看誰能說服別人。
5.
炫耀;顯出。
1.出自《朝花夕拾·無常》無常的手里就拿著大算盤,你擺盡臭架子也無益。
2.出自《母親》而且哪怕你窮,可是不能擺窮樣子。
6.
擊毀;擊。
1.出自《晉書·張協(xié)傳》鉤爪摧,踞牙擺。
2.出自《貞女峽》詩漂船擺石萬瓦裂,咫尺性命輕鴻毛。
7.
搖動;擺動。
1.出自《五言戲贈薛彝》何處銷君興,春風擺綠楊。
2.出自《銅墻鐵壁》那同志卻不告訴,胳膊一擺說:“老百姓不要亂打聽。”
8.
指搖搖擺擺地走。
1.出自《水滸傳》王慶勉強擺到府衙前。
2.出自《初刻拍案驚奇》只見一個人謊子打扮的,在街上擺來。
9.
擺布。
1.出自《魔合羅》李文道毒藥擺哥哥,蕭令史暗里得錢多。
2.出自《儒林外史》到第二日,把劉老先生貶為青田縣知縣,又用毒藥擺死了。
10.
擺渡。參見“擺渡”。
1.出自《明律·兵律三·關津》如遇風浪險惡,不許擺渡。
2.出自《老殘游記》凌塊子有間把屋子大,擺渡船不敢走,恐怕碰上凌,船就要壞了。
3.出自《實干家潘永福》兩縣的村莊犬牙交錯著,想到校場村去,須著從安澤的馬壁村坐船擺渡。
11.
包。
1.出自《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難逢夫》皮氏就將三尺白布擺頭,扯了玉姐往知縣處叫喊。
12.
“擺子”的省稱。參見“擺子”。
1.出自《徐霞客游記·滇游日記十二》瀕江兩岸俱田,惟僰、彝、猓玀居之,漢人反不敢居,謂一入其地即發(fā)擺。
13.
耙。一種碎土、和土的農業(yè)器械。
1.出自《農桑輯要·耕墾·耕地》《種蒔直說》:古農法:犁一擺六。今人只知犁深為功,不知擺細為全功。擺功不到,土粗不實。
14.
傣族語“集會”的音譯。解放前傣族地區(qū)小乘佛教的群眾性集會稱擺。解放后傣族人民將一切群眾性集會泛稱為擺,近似廟會。如:趕擺。
15.
在一端固定的細線下,垂有一定重量的物體,能做往復運動的一種裝置。細線長度固定且振幅不大時,運動周期恒等。參見“擺鐘”。如:單擺。
1.出自《重來》直遲到兩點鐘的時候,她還從床上起身來把今天跳得特別響的小擺鐘放進抽斗去。
16.
鐘表或精密儀器上用來控制擺動頻率的一種機械裝置。如手表中有擺輪,也叫“擺”。
1.出自《死水·靜夜》靜夜里鐘擺搖來的一片閑適,就聽不見了你們四鄰的呻吟。
傳說中的一種鳥,雌雄老在一起飛,古典詩詞里用做恩愛夫妻的比喻。
比喻夫妻恩愛,朝夕相伴。也比喻互相幫助,共同前進。
1.比喻男女情投意合,結為伴侶。
1.配合各種聲音,使其諧和。
2.同音。
1.古人辮發(fā)上的一種金屬飾物。
1.《晉書.郄詵傳》"﹝卻詵﹞以對策上第……累遷雍州刺史。武帝于東堂會送,問詵曰'卿自以為何如?'詵對曰'臣舉賢良對策,為天下第一,猶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后稱士人得中進士高科為"比玉"。
2.玉帶名。
修辭手法,用某些有類似點的事物來比擬想要說的某一事物,以便表達得更加生動鮮明;打比方。
①按照已有的(格式、標準、方法等);對比著~著實物繪圖。②比較對照兩種方案一~,就可看出明顯的差異。
兩個數(shù)相比所得的值,即前項除以后項所得的商。如84的比值是2。也叫比率。
1.及至;到。
①物質的重量和4℃時同體積純水的重量的比值,叫做該物質的比重。②一種事物在整體中所占的分量我國工業(yè)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逐年增長。
1.結黨營私。
2.集結;聯(lián)合。
3.親近。
1.指竹制編管樂器,如笙鑰之類。
1.猶細則。
1.比跡。
1.武壯貌。
1.犀牛。《大毗婆沙論》作"朼伽"﹐《月藏經》作"佉伽"。參閱唐慧琳《一切經音義》卷四七。
2.劍。
1.猶言去。
2.猶言來。歸來;來到。
3.猶言爾來或爾時以來。
4.助詞。
5.何來。朼,通"曷"。 6.何不來。朼,通"盍"。
1.停,止。
1.象聲詞。
1.歌聲抑揚頓挫。
有機化合物,化學式c5h5n。無色液體,有臭味。用做溶劑和化學試劑。[英pyridine]
1.即觱篥。古代管樂器,多用于軍中。
1.象聲詞。
有機化合物,化學式c4h5n。無色液體,在空氣中顏色變深,有刺激性氣味。有來制藥品。[英pyrrole]
1.亡母與亡父。
1.先妣和先祖。
①〈書〉(江、河、湖、海的)那一邊;對岸。②佛教認為有生有死的境界好比此岸,超脫生死的境界(涅槃)好比彼岸。③ 比喻所向往的境界走向幸福的~。
1.《詩.秦風.黃鳥》"彼蒼者天,殲我良人。"孔穎達疏"彼蒼蒼者,是在上之天。"后因以代稱天。
①那個和這個;雙方不分~ㄧ~互助。②客套話,表示大家一樣(常疊用做答話)‘您辛苦啦!’‘~~!’。
19世紀初期英國政府鎮(zhèn)壓人民群眾的事件。1819年8月16日,英國政府出動軍隊,鎮(zhèn)壓在曼徹斯特城圣彼得廣場舉行抗議集會的群眾,造成十余人死亡、數(shù)百人受傷的慘案。當時人們以滑鐵盧戰(zhàn)役比擬這次軍隊屠殺手無寸鐵平民的事件為彼得盧慘案”。
1.猶彼此。雙方。
2.引申為分別。
1.見"彼其"。
1.見"彼其"。
1.亦作"彼己"。亦作"彼記"。
2.《詩.曹風.候人》"彼其之子,不稱其服。"鄭玄箋"不稱者言其德薄而服尊。"《左傳.僖公二十四年》引作"彼己"。《禮記.表記》引作"彼記"◇以"彼其"﹑"彼己"譏功德不稱其位者。
3.代詞。那,那個;他。
1.那人;對方的人。
1.那時,當時。
1.他和我;彼此。
那是一個時候,現(xiàn)在又是一個時候,表示時間不同,情況有了改變~,不要拿老眼光看新事物。
1.對人表示鄙視之詞。
1.猶那里。
1.榧實的異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果三.榧實》。
1.秕子和稗子。比喻輕賤。
2.以喻有害之物。
1.敗壞﹐破舊。
1.害蟲。比喻壞人壞事。
不飽滿的稻谷或谷子。也叫秕谷子。
1.敝敗﹐污損。
1.謂子實不飽滿。
秕子和糠,比喻沒有價值的東西。
1.稗草。一種形狀似禾的稻田雜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