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同“惛”。
2.
指憋悶。
1.出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雪舫此時卻不來了,終日悶著一肚子氣,沒處好告訴,沒有好商量。
2.出自《上海的早晨》這一陣子悶在肚里的怨氣再也忍不住了,她放聲大哭了。
3.
愚昧、渾噩貌。參見“悶悶”。引申為納悶。
1.出自《連環計》只是這連環計將何下手,丟下一樁悶公事在俺心上,兀的不傒幸殺人也呵。
2.出自《洪波曲》這光景使我悶了一下,我開始不明白是什么緣故。但略一回想,也就立地了然了。
4.
密閉。參見“悶子車”。
1.出自《萬里趕羊》他們坐的是悶子車,人熱得渾身沒勁兒,羊從上火車,十一天就沒閉上過嘴。它們一個個搭拉著舌頭,煩燥得蹄子亂跺。
2.出自《公主的女兒》這些火車的車廂都是悶罐車(有頂蓋的貨車)。
5.
方言。難道,莫非。
1.出自《打城隍》那天野鵲叫,悶是來客?
6.
煩憂;憤懣。
1.出自《易·乾》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無悶,不見是而無悶。
2.出自《與山巨源絕交書》所謂達能兼善而不渝,窮則自得而無悶。
3.出自《滿江紅·初春》詞多少恨,今猶昨;愁和悶,都忘卻。
1.鉤辀。鷓鴣鳴叫聲。亦泛指鳥鳴。
1.古代削木之器。
1.山名。在今山西代縣北,為古代九塞之一。
1.尖利鉤形的爪。借指猛禽。
1.拘捕查究。
1.指駝背者突起的脊骨,因狀如贅疣,故稱。《莊子.大宗師》"頤隱于齊,肩高于頂,句贅指天。"成玄英疏"咽項句曲,大挺如贅。"陸德明釋文引李頤云"句贅,項椎也,其形似贅,言其上向也。"一說指發髻。見陳鼓應《莊子今注今譯》。
句子的組成部分,包括主語、謂語、賓語、補語、定語、狀語六種。
1.古代越國軍陣名。
1.大棒。
1.指陳寶。傳說中雞頭而人身的神。
2.重寶。
1.猶巨著。
巨大的變化這幾年家鄉的面貌發生了~。
1.巨匠﹐大師。
1.大木筏。
1.即秬鬯。以郁金草合黑黍釀造的酒,祭祀時灌地所用。巨,通"秬"。
1.謂濟世大才。
(規模、數量等)很大耗資~ㄧ~的工程 ㄧ~的成就。
1.有權勢的宦官。
1.大德,謂品德高潔出眾。
1.指秦始皇時身穿夷狄之服的巨人。
1.朝廷大法。
1.大蛀蟲。比喻大奸或大害。
1.重要的屏障。
1.見"巨防"。
1.巨額費用。
1.南風。
1.大漢。
1.大幅。常用于書畫等。
1.巨匠﹐名師。
1.皇帝的別稱。
2.大師;大人物。
1.巨大的工程﹔巨大的成就。
1.大的角質酒器。亦泛指大酒杯。
2.引申指大杯的酒。
1.大海。
1.大的書套。因以為大部頭書籍的代稱。
2.大匣子。
1.法度。
1.大鍋。
1.見"巨跡"。
1.大堆。謂物品成堆。
1.同"巨鹿"。
2.古代郡﹑縣名。
1.大船。
1.猶巨猾。
1.杰出人物。
1.見"巨雀"。
1.大地。
1.指物體中的巨大者或占首位者。
2.首領,大頭頭。
1.指朝廷慶典。
1.大力氣。
2.指強大的勢力。
1.極其美好的事物;極其美好。
1.寬宏的氣量。
2.巨大數量。
1.大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