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樐”。
2.
古代兵器。大盾。
1.出自《左傳·襄公十年》狄虒彌建大車之輪而蒙之以甲,以為櫓,左執之,右拔戟,以成一隊。
2.出自《過秦論》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萬,流血漂櫓。
3.出自《論承用“維新”二字之荒謬》特以神武不殺,哀者能勝,故無取乎漂櫓成渠耳。
3.
沒有頂蓋的望樓。
1.出自《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河江為阹,泰山為櫓。
2.出自《三國志·魏志·袁紹傳》紹為高櫓,起土山,射營中,營中皆蒙楯,眾大懼。太祖乃為發石車,擊紹樓,皆破。
3.出自《徐霞客游記·粵西游日記四》城久頹,且無樓櫓。
4.
戰車的一種。
1.出自《六韜·軍用》一車二十四人,推之以八尺車輪。車上立旗鼓,兵法謂之震駭。陷堅陳,敗強敵,武翼大櫓……提翼小櫓。
5.
比槳長大的劃船工具,安在船尾或船旁。
1.出自《河亭晴望》詩晴虹橋影出,秋雁櫓聲來。
2.出自《二刻拍案驚奇》叫船家一櫓邀住了船,船頭湊岸,撲的跳將上去。
3.出自《吶喊·社戲》于是架起兩支櫓,一支兩人,一里一換。
4.出自《過江》詩登艫望程遠,搖櫓過江遲。
5.出自《三國志·吳志·呂蒙傳》蒙至尋陽,盡伏其精兵????中,使白衣搖櫓,作商賈人服,晝夜兼行。
6.
代指船。
1.出自《浮淮賦》泛洪櫓於中潮兮,飛輕舟乎濱濟。
1.謂棄食。猶犧牲。
1.清代進入仕途手續繁復,如愿捐銀,可以減免,謂之"捐免"。
1.失去生命。謂死。
2.放棄使命。
1.猶募集。
1.捐資納粟換取官職﹑官銜。此制起于秦漢,稱納粟。清中葉后大盛,稱為捐納。朝廷視為正項收入,明訂價格行之,加劇吏治腐敗,成為一大弊政。
1.亦作"捐佩"。
2.拋棄玉佩。語本《楚辭.九歌.湘君》"捐余玦兮江中,遺余佩兮醴浦。"
〈書〉拋棄~前嫌。
1.舊時承包捐稅的商人。
1.見"捐館舍"。
1.喪身。
2.犧牲生命。
1.為正義而犧牲生命。
1.指清代官吏捐銀換取升官。
1.舍棄生命。
2.清代報名納錢換取官職﹑官銜的人,稱為官生,亦稱捐生。
1.放棄;喪失。
1.猶棄世。人死的婉辭。
1.舍棄權勢。
1.廢書不讀。
〈書〉捐獻解囊~。
1.拋棄世俗。
1.忘卻。
1.拋棄。
1.棄官。
拿出財物獻給(國家或集體)他把全部藏書~給圖書館。
1.舊指捐官繳納的款項。
2.指政府征收的捐款。
1.失去生計。
1.拋棄宿怨。
1.舊時捐錢給政府充作救濟金。
1.謂捐納得官。
拿出財物來幫助~災區人民。
1.私人或團體出資金辦理或資助公共事業。
〈書〉細小的水流和塵埃。比喻微小略盡~之力。
1.涓埃。喻微末。
1.微小的報答。
1.微波。比喻微小事物。
1.細水與微塵。喻微小的事物。
1.選擇吉利的時辰。
1.猶洗滌。
1.亦作"涓豪"。
2.喻微末。
1.見"涓毫"。
1.小水流,小河。亦以喻低微的地位。
1.選擇吉祥的日子。語本晉左思《魏都賦》"量寸旬,涓吉日,陟中壇,即帝位。"
潔凈涓潔的河水|涓潔于利,不以自污。
〈書〉細水慢流的樣子~清泉。
1.水流微波貌。
1.細小的水流。
1.細小的水流。常比喻微小的事物。
1.點滴露水。喻微小的事物。
1.比喻細微。
1.涓子﹑彭祖的并稱。傳說中的古代仙人。
1.指水流又細又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