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古稱烤熟或蒸熟的面食。取面水合并之意。后專指扁圓形的用面粉、米粉等做成的食品。
1.出自《墨子·耕柱》見人之作餅,則還然竊之。
2.出自《釋名·釋飲食》餅,并也。溲面使合并也。
3.出自《事物紀原·酒醴飲食·餅》《說苑》敘戰國事。則餅蓋起于七國之時也。
4.出自《兒女英雄傳》那跟來的店伙惦著他店里的事,送下公子,忙忙的在店門口要了兩張餅吃了就要回去。
5.出自如:月餅;燒餅;大餅;蒸餅。
2.
做餅,使成餅。
1.出自《周禮·天官·籩人》糗餌、粉糍
2.出自《齊民要術·法酒》燥濕以意酌之。日中??三千六百杵,訖,餅之。
3.
餅狀物。
1.出自《盆兒鬼》你到今日,還是這等無禮,待我略用上些氣力,將你來坐做一個柿餅兒。
2.出自《中國貨幣史》咸豐六年底,上海有幾家銀號曾發行銀餅,餅上只有文字,沒有圖型。
3.出自如:豆餅;藥餅;鐵餅。
4.
量詞。用于餅狀物。
1.出自《后漢書·列女傳·樂羊子妻》羊子嘗行路,得遺金一餅。
2.出自《唐侍御寄游道林岳麓二寺詩所和見征繼作》詩恨無黃金千萬餅,布地買取為丘園。
3.出自《分甘馀話》宋丁謂為福建轉運使,始造龍鳳團茶,上供不過四十餅。
4.出自《范老老師》接著他高高興興買了餅火炮回去。
1.招致怨恨。
1.取作準則﹑規范或榜樣。
1.挑選。
1.接受審問。
1.招致憎惡。
1.猶借債。
1.用作典范。
1.求取證據。
1.拿不完,用不盡。形容非常豐富。語本宋蘇軾《前赤壁賦》"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
1.猶立志。
1.得到重視。
1.《孟子.滕文公上》"且許子何不為陶冶,舍皆取諸其宮中而用之?"宮古代對房屋的通稱◇以"取諸宮中"謂取用于自己家中,極言其便利。
1.趕緊收拾行裝。
1.猶守拙。自謙之詞。
1.取得憑借﹑助益。語本《孟子.離婁下》"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原。"
1.充分取得。
1.喝酒致醉。
1.深長。
1.即蓌醬。一種用胡椒科植物制成的辛辣而芳香的醬。
1.雄壯貌。
1.遙遠。
1.男子到女家迎娶新婦。
2.指男子結婚。
1.謂男子結婚。
1.形容呼吸聲。
1.駝背。
1.即齲齒。俗稱"蛀牙"﹑"蟲牙"。
1.指女子故意做作的狀若齒痛的笑容。
1.牙齒蠹蝕,身體蜷曲。形容丑陋。
1.蛀牙痛。
1.脫離黑暗勢力,走向光明的道路。
1.謂棄農經商。
1.見"去本就末"。
1.去路。
1.猶排除。
1.去的地方。
2.場所;地方。
1.去掉粗糙的部分,留取其精華。
1.猶可以。
2.可以去。
1.舊時被丈夫休棄的婦女。
1.猶言去舊迎新。
1.免除或辭去官職。
1.猶回家。
1.離開本國。
2.離開京都或朝廷。
3.離開故鄉。
1.以后。
1.除去火源。喻除去根本原因。
2.中醫指消除體內的火氣。
1.復姓。相傳為春秋鄭穆公子去疾之后代。見《通志.氏族四》。
①從舍;取舍君子慎其所去就|不以炎涼為去就。②舉動;舉止范先欲殺畿以威眾,且觀畿去就|有一類弟子,為人去就乖疏。③禮數;體統失事君去就|相公前敢稱詩人,其不識去就如此!
1.往來,往返。
2.謂離去而又歸來。
3.離去。來,語氣助詞。
4.猶言左右,表示概數。
5.佛教語。指過去﹑未來。
1.佛教語。指過去﹑未來﹑現在。
1.分離;離開。
1.離去或留下。
2.指離去者或留下者。
3.取舍。
4.猶成敗。
5.猶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