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晩飯。
1.出自《說文·食部》??,日加申時食也。
2.出自《藝文類聚》舍中有客,提壺行酤,汲水作??。
3.出自《一切經音義》乳哺,律文作??,補胡反。《三蒼》云:“夕食也。”
2.
引申指飯食,食祿。
1.出自《太玄·大》次七,大奢迂,自削以觚,或益之??。
3.
傍晚。參見“餔時”。
1.出自《后漢書·王符傳》百姓廢農桑而趨府廷者,相續道路,非朝??不得通,非意氣不得見。
2.出自《隱居通議·文章三》是日路次赤岡,日過??,忽廬帳中有聲殷殷然。
4.
吃。
1.出自《莊子·盜跖》盜跖乃方休卒徒太山之陽,膾人肝而??之。
2.出自《送龔叔虎》詩世惟春華玩,爾用秋實??。
3.出自《五雜俎·天部二》家家以糖棗之屬,作糜??之。
5.
給食;喂食。
1.出自《國語·越語上》國之孺子之游者,無不??也。
2.出自《漢書·高帝紀上》有一老父過請飲呂后因??之。
3.出自《莫姬哀詞》梁山千里,正月寒飔。臥輜咯血,乞乳??孩。
6.
通“秿”。割禾成捆。
1.出自《管子·度地》一日把,百日??。
7.
通“府”。一說,通“圃”。
1.出自《管子·七臣七主》瑤臺玉??不足處,馳車千駟不足乘。
1.體察考究。
2.親自查究。
3.體會思考。
1.性格器量;人品。
2.猶局面。
1.探察。
1.猶體察。
1.體式;類別。
1.人體活動時所能付出的力量。
腦力勞動”的對稱。勞動者以消耗體力為主的勞動。
1.謂體恤并加以提攜。
1.謂稟性忠誠。
2.見"體諒"。
有所體察而諒解服務不周,還望體諒。
1.稟性。
2.氣量;器度。
3.指建筑物的規模。
4.猶體諒。
1.謂治療內科病癥。
1.指詩文的素材。
1.秉性和行為。
2.身體和步履。指生活起居。
1.體裁格律。
1.綱要,要領。
1.見"體貌"。
樂器類別之一。以敲擊等方法使樂器本體發聲,如鑼、鈸、三角鐵等。
1.古代一種離合解義的字謎游戲。
1.猶體驗。
2.猶體諒。
1.親近,獻媚。
1.一般指物體受熱時體積增大的現象。
1.指尸體。古人認為人死后魂氣上升而魄著于體,故稱。
2.偏指肉體。
3.體格和精力。
1.指詩文的體制格調。
2.指稟性﹐氣質。
3.指氣血或氣息。
4.指體質。
1.稟性和器度。
1.人和脊椎動物的內臟器官存在的空間,分為胸腔和腹腔兩部分。
1.指骨肉至親。
1.體會。
1.旨趣。
2.字體的風格。
1.躬行仁道。
通過親身體驗來認識反躬體認|遭遇使她體認了人間的溫暖。
1.形體顏色。指形貌。
1.身上。指日常隨身的。
1.體察。
1.稟性和器識。
1.調查核實。
1.體裁格式。
2.體制法度。
3.字體式樣。
1.亦作"體埶"。
2.形體態勢。
3.指詩文字畫的形體結構﹑氣勢風格。
4.猶情勢,形勢。
5.猶形狀,樣子。
1.依據天道,順應造化。
2.體貼和順。
1.謂紀律嚴肅。
1.人體的姿態;樣子。
又稱身體語言”。用身體動作來表達情感、交流信息、說明意向的溝通手段。包括姿態、手勢、面部表情和其他非語言手段。如點頭、搖頭、揮手、瞪眼等。常被認為是辨別說話人內心世界的主要根據。與文化背景有一定關系,如在印度,點頭表示不同意,搖頭表示同意。
1.體育界。
1.探訪;探聽。
1.依據天命。
揣度別人的心思或考慮別人的處境而細心關懷體貼入微|父母最體貼子女。
1.同"體貼入妙"。
2.形容關懷照顧得十分周到。
1.細心體會。
指體式、體制、規矩、定則等成何體統|體統齊整。
1.德性聲望。
2.偏指聲望。